首页期刊导航|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王绍玲

双月刊

1001-1749

wtht@cdut.edu.cn

028-84078995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Journal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并于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始终依靠本部门、本专业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雄厚科技力量,面向相关学科,全面、综合地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为扩大学术交流和提高学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科研人员的依赖。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的周围已形成了一支作者队伍,其中不乏国内、外本学科的权威和新秀,这已成为提高我刊论文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刊现有“印刷版”和“光盘版”两种出版物,并已参加了全国“3500种期刊联合征订暨国际互联网”,用户可在网上直接下载“电子定单”并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谱蓝化方法在叠前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肖裕锋曹俊兴付京城师少晨...
    2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叠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会影响叠前反演的精度以及AVO分析的结果,所以提高叠前道集的分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谱蓝化高分辨方法结合了测井信息,使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但其在计算过程中,使用各道叠加的平均振幅谱计算谱蓝化算子,导致部分频谱信息未参与计算.因此笔者提出基于VMD(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的谱蓝化方法,通过VMD将地震数据分解为多个IMF(本征模态分量),计算其谱蓝化算子,以提高各IMF的分辨率,并重构得到高分辨地震数据结果.在合成道集和实际地震道集数据处理中运用该方法,结果表明:基于VMD的谱蓝化方法进一步提高频谱信息以及叠前道集分辨率,与实际测井资料正演道集相吻合.

    叠前反演谱蓝化高分辨率变分模态分解

    基于VTI介质的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何成程冰洁
    262-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应力对页岩气的采集及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准确的地应力预测可以为优化压裂改造提供依据.页岩储层纵向上存在各向异性特征,为提高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精度,将页岩储层等效为横向各向同性介质(VTI)模型,结合等效模型刚度矩阵参数、弹性系数及结构应变系数,开展页岩储层地应力场及应力差异比的三维模拟,预测水平主应力值、应力方向及应力差异比;并将地应力与储层裂缝、含气量相关参数相结合,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试验工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地应力预测中.结果表明,基于VTI介质模型的地应力预测结果相较于基于各向同性模型的精度更高,工区应力差异比整体较大,进行压裂改造较困难,压裂不易形成较好的裂缝网络;随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增大,曲率值减小,含气量存在减小的趋势.

    页岩储层VTI介质地应力应力差异比裂缝含气量

    基于LOF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低序级断层多属性识别方法

    马玉歌苏朝光丁仁伟颜世磊...
    27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序级断层控制圈闭及油气富集,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识别描述难度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的勘探开发进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为低序级断层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里在样本集构建及方法上都有创新之处:建立了同相轴错动、扭动、微扭动地震响应特征的低序级断层样本集,为智能识别奠定了良好的样本库;LOFUnet网络是在UNet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可以获取样本中更多低序级断层信息的特征.笔者通过方差属性、倾角属性和振幅属性融合获得新的断层体,用构建的LOFUnet网络进行低序级断层识别.网络通过残差块构建编码器端可以获取更多的低序级断层特征,解决梯度消失问题,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增强模型的稳定性以及低序级断层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选用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分别对UNet模型、LOFUnet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OF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低序级断层多属性识别方法提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提高了低序级断层识别的准确度.

    低序级断层Unet网络LOFUnet网络多属性识别模型试算

    基于3D U-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断层识别方法及应用

    李卿武王兴建张永恒文雪梅...
    284-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层解释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与关键,准确合理的断层识别对油气开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油田对断层解释精度需求的日益提高,单纯通过基于人工的如相干体、曲率等属性的传统断层解释方法,其精度已无法满足要求.笔者在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出了一种自动断层识别方法,能够从任意三维地震图像中自动提取断层.文中该模型在足量样本集训练下,对两区块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自动断层识别,将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任意三维地震数据进行自动断层识别,基于3D U-Net++网络模型的断层识别结果相比于传统U-Net网络识别结果准确性有明显提高,对潜山内部的小断层识别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常规、复杂断层识别的工作效率.

    断层识别三维地震数据卷积神经网络3DU-Net++

    伪多道匹配滤波技术及其在地震数据匹配中的应用

    李书瑜鲍伟王士昆王雪静...
    292-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油田区块、不同时期地震数据受采集参数的影响,存在振幅、频率、相位和到时等差异,匹配滤波是消除这些差异的关键技术之一.笔者给出了伪多道匹配滤波技术,相对传统方法,可以对地震数据之间的振幅、频率、相位和到时差异进行更好地调整,改进地震数据的匹配效果.然后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基于单道地震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并对不同震源采集地震数据进行了匹配拼接处理.最后基于互相关、时频分析等手段对拼接前后数据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法的优势.

    匹配滤波伪多道差异一致性分析

    基于正态分布的一种岩石(岩块)弹性纵波速度取值方法

    洪明宏张军鹏左国青
    3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鲜完整岩石(岩块)波速(Vpr)是计算岩体完整性系数的重要参数,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取值对岩体完整性评判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取值具有较强人为随意性的缺点,对同一类型岩石原位测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分布的概率分布模型.通过不同概率保证率,可以利用概率分布模型得到完整岩体波速的上限值,得到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参数取值范围.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中花岗岩试验数据为例,通过实际工程算例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正态分布的岩体弹性波参数取值的方法可为实际工程中确定岩体完整性评价提供参考.

    Vpr正态分布弹性波波速

    龙门山双复杂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刘远志刘胜黄秀举梁勇...
    306-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门山山前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浅表层速度及厚度差异大,给激发、接收和静校正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表层调查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介质成像效果.为使该地区进行的地震勘探攻关能够获取准确的静校正量数据,给井深设计提供依据,研究适合该区域的表层调查方法,结合地质剖面、浅震、小层析、地面微测井、钻井取心、高密度电法、三分量共振表层调查方法的工作原理,分别应用不同方法做比对,分析了不同调查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不同表层调查的比对,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该区选择合适的表层调查方法及方法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地表复杂区域进行表层调查提供参考.

    双复杂区表层结构地质调查浅震小层析微测井钻井取心高密度电法三分量共振

    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在迪北阿合组致密砂岩气中的应用

    陈强彭盛强赵光亮皮学军...
    315-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低孔低渗砂岩是迪北气田的主要储集层,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已有多口井的油气发现.由于本区阿合组砂岩裂缝较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速关系不单一,常规的单一砂岩孔隙结构的Xu-White岩石物理建模预测的横波精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砂岩变孔隙结构的Xu-white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首先基于微分有效介质模型,对砂岩孔隙宽长比进行了正演模拟,建立了模拟结果与孔隙度的拟合关系得到砂岩孔隙结构曲线;然后利用砂岩变孔隙结构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对阿合组地层进行弹性曲线正演,对比单一砂岩孔隙结构的正演结果,其模型预测精度有所改善;最后基于建模后测井曲线和岩石物理解释图版对阿合组致密气层进行了识别,建模后气层的弹性响应特征更明显,泊松比明显小于0.18,体积模量小于3.0×104 MPa,同时建立了阿合组地震岩石物理图版,考察不同"干"岩石骨架下,不同流体饱和度条件下地层弹性响应的变化规律,基本框定了气层的弹性响应窗口,这为后续的地震储层和流体定量预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迪北斜坡带致密砂岩气孔隙结构预测地震岩石物理气层识别

    运用弹性波CT法检测堰塞坝体密实性的可行性研究

    张子豪肖长安李海侠
    324-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堰塞坝体与一般岩体相比,结构十分松散,不利于弹性波的传播,笔者利用大功率震源,高灵敏检波器开展弹性波CT试验,评价其在堰塞坝体密实性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CT法基本能够反映松散堆积体的内部介质结构和波速情况;现场堰塞坝堆积体上开展的钻孔内弹性波CT法测试反演波速与钻孔岩芯对比显示具有较好的对应性,CT速度剖面可以综合反映钻孔间岩土体的密实情况.可见通过弹性波CT方法得到的纵波速度可对堰塞坝体地下密实性进行有效评价.

    弹性波CT成像弹性波CT正演堰塞坝体密实性检测

    时频电磁法在巴什布拉克-乌泊尔构造带深部结构勘探中的应用

    魏巍高文龙王腾宇高永才...
    33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时频电磁数据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约束提高电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探讨塔西南西部地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和乌泊尔构造带深层电性结构及其油气分布区域.该区域地形、浅地表形态以及深层地质结构都较为复杂,无法得到有效的地震资料,严重制约了目标层的油气勘探.时频电磁具有勘探深度大,信噪比高,不受高阻屏蔽的优点.通过对巴什布拉克-乌泊尔区域时频电磁资料进行处理解释,有效识别了该区域的主要断裂及褶皱.南北向和西北向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和极化率剖面,展示了塔西南凹陷同时受南天山和西昆仑山双向挤压的电性结构特征,两侧分别形成逆冲推覆体,呈对冲构造形式,覆盖于塔西南凹陷之上,两侧推覆体发育多排逆冲断层,呈叠瓦状分布,其南侧为乌泊尔构造带,北侧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与盆地呈现明显的断层接触关系,南北两侧为区域性大断裂.

    塔西南时频电磁区域构造电阻率和极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