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东郑屯地区基于广域电磁法的深孔验证

    梁维天李帝铨孙新胜王东波...
    675-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东金矿床的发育被认为受变质核杂岩体系叠加拆离断层带控制,传统观点判定永宁盆地永宁组盖层厚度达到几千米以上,阻碍含矿流体的运移的同时,不利于形成大规模金属矿床.辽东地区矿床深部探测投入少、研究程度低,勘查探测深度长期局限于 1 km以内.本文在郑屯地区采用广域电磁法获得了 3 km以浅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厘清了辽东盖层厚度为千米左右,突破了对永宁组巨厚盖层的传统认识;进一步施工 2 km深钻开展验证,在孔深1 345 m处发现永宁组地层与下伏太古宙基底呈不整合接触关系,界面附近未见明显的构造拆离迹象.本研究证实永宁盆地盖层厚度仅为千米左右,结合区内多期活动断裂构造和密集分布的浅成岩脉群,初步判定永宁盆地的成矿地质背景类似胶东金矿集区,推测存在华北克拉通破坏时期含矿变质流体或岩浆热液运移至界面上部成矿的可能.辽东地区具有实现多金属找矿突破的潜力,广域电磁法勘探为深地成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华北克拉通辽东盖层广域电磁法深钻

    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研究

    高玲霞冯斌梁萌吴文鹂...
    68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国家台网在青藏地区布设的台站记录到的近5 年震级在5.8 以上、震中距在东经88°~120°之间的 39 个远震地震事件进行SKS横波分裂测量,来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各向异性及变形特征.在青藏内部地区,SKS横波分裂测量的快轴自西向东逐渐从NE—SW向转为E—W向,再转为NNE向,与GPS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呈顺时针方向变化.造成此地区SKS分裂测量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缅甸板块向东俯冲时发生向西的后撤运动,使得此区域的岩石圈产生环状变形.川滇地区南部的GPS数据显示了近ES向的地表形变且走滑断层走向为NW—SE向,Pms地壳各向异性快轴方向主要为S—N向或NNE—SSW向,SKS分裂结果揭示了E—W向的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与Pms快轴方向以大角度相交或垂直,说明云南地区深部软流圈地幔流动场与地壳及地表变形特征不一致,地幔和地壳的变形机制和各向异性来源不同,发生解耦变形.

    青藏地区横波分裂各向异性壳幔变形板块运动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电阻率与阻抗相位双参数综合判定煤矿双层采空区

    秦长春牛峥李婧
    690-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及塌陷会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目前对于煤矿双层采空区,特别是第二层采空区的探测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难题,采用高效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仪采集数据,利用电阻率和阻抗相位双参数综合判断划定采空区:当含水采空区位于浅层时呈现低阻特征,电阻率会出现阴影效应,导致上层目标体的异常范围扩展,不利于下层高阻采空区的识别,而阻抗相位的阴影效应和静态效应均比较小,对于下层采空区的反映比较明显.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电阻率和阻抗相位双参数结合,可有效判定浅部含水采空区和深部未充水高阻采空区.采用该方法,对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的双层采空区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该方法推断结果可靠,达到了预期勘查效果.该方法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煤矿双层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良好的技术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阻抗相位电阻率双层采空区煤矿

    黄土塬地区双井微测井近地表Q模型的求取及应用

    夏常亮戴海涛李国强古发明...
    698-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子波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近地表Q模型求取方法,进而开展地震数据近地表Q吸收补偿处理.以往通常采用微测井资料求取Q值进而插值获得全工区Q场,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采用双井微测井资料计算井点位置的Q值和近地表速度值,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近地表速度与Q的区域关系函数,利用基础静校正初至波层析反演的近地表速度场,通过区域关系函数得到本区近地表的Q场,从而实现以微测井位置的Q值求得全工区近地表Q场的目的,进而开展叠前道集近地表Q吸收补偿处理.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双复杂"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反演Q场开展近地表Q吸收补偿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子波一致性,拓宽频带,改善井震匹配关系,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子波的影响.

    黄土塬双井微测井Q吸收补偿子波一致性

    基于改进蝴蝶优化算法的瑞利波频散曲线反演方法

    彭刘亚冯伟栋解惠婷李飞...
    705-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利波频散曲线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和反演目标函数的多极值特点,使得常规非线性优化算法可能会产生收敛不稳定、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现象.在基本蝴蝶优化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开关概率,引入非线性自适应权重因子,既增加了算法前期的全局探索能力,也保证了后期的局部开发能力.同时,在迭代过程中对最优解进行逐维柯西变异,利用贪婪算法更新最优位置,引导种群向全局最优靠近,通过对4 种常用的Benchmark函数的性能测试,表明改进的蝴蝶优化算法无论是在单峰函数还是多峰函数上的全局寻优能力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采用不同算法针对 3 种理论地质模型的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发现改进蝴蝶优化算法在频散曲线含 10%随机噪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与理论模型更加接近的反演结果.最后将改进蝴蝶优化算法应用于实际瑞利波数据,反演结果与实际钻孔揭露的地层分布情况高度吻合.且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比,改进蝴蝶优化算法在收敛速度、求解精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频散曲线改进蝴蝶优化算法反演非线性优化

    CSRMT正交水平发射源电磁场分布规律研究

    陈兴朋王亮龙霞席振铢...
    72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控源射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radio-magnetotellurics,CSRMT)测量通常使用发送频率 1~1 000 kHz的人工场源,正交水平电偶源和正交水平磁偶源是人工源电磁法众多发射源中实现张量电阻率测量的优质场源.为此,本文基于水平电偶极子源和水平磁偶极子源电磁场解析公式,计算了均匀半空间模型正交水平电偶极子源和正交水平磁偶极子源的电磁场.结果表明,发射频率大于 100 kHz时,应考虑位移电流;而张量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在远区可以忽略位移电流的影响;固定模型电阻率、改变收发距时,模型计算表明高频电磁场远区测量范围更大;固定收发距、改变模型电阻率时,模型计算表明电磁场远区范围受电阻率影响较大,高阻模型需要更高的频率才会出现远区观测条件.磁偶源相较于电偶源,在张量视电阻率和相位上与实际值的偏差更小,更适于地质分析.

    可控源射频大地电磁法正交水平电偶源正交水平磁偶源位移电流阻抗

    玛湖凹陷风城组复杂岩性组合横波预测方法探索

    钟厚财刘振宇朱哲屈琳...
    736-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复杂岩性组合横波预测技术攻关是准确落实该区油气富集区的重点,也是难点,不同岩性分类型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攻关是核心.针对岩性类型多样、岩石矿物组分复杂的关键问题,开展不同岩性分类型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攻关.形成了基于复杂岩性"分层段、分岩性、分模型"的三分法横波速度预测技术和基于复杂岩石矿物组分"舍轻就重,同类合并"为原则的碱湖型云化致密储层干岩石骨架建立技术,并对比优选了自洽模型(self-consistent)开展了云化砂岩段储层的岩石物理建模横波计算.该技术的探索应用,在玛湖凹陷风城组复杂岩性组合横波预测及甜点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落实提供了依据,为类似地区油气勘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岩石物理建模横波预测碱湖型致密储层复杂矿物玛湖凹陷

    基于Boruta算法和GA优化混合地统计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

    高鹏利任大陆李朝辉冯志强...
    747-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土壤有机质(SOM)空间预测模型不仅可以准确预测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而且对科学化土壤管理和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植被遥感数据中提取出地形因子和植被指数,结合土壤本身属性为变量因子,采取Boruta算法从变量因子中筛选出与SOM相关性强的特征变量为辅助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实测SOM值作为模型输出,选择普通克里格方法(OK)、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NN)和GA优化BP神经网络结合地统计方法(GA-BPNN-OK)对训练集样本 SOM 含量进行预测,并利用验证集样本对比分析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Boruta算法优选出特征变量并且对其进行了重要性排列,依次为:全氮>地形湿度指数(TWI)>高程>坡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4 种方法对SOM的预测结果虽然局部会有差异,但整体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研究区内呈现出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低、东部和东南部地区高的空间分布趋势,与其他 3 种模型相比,GA-BPNN-OK模型预测的SOM分布图对低值区和高值区的划分更加明显、细致;预测精度指标对比得出,GA-BPNN-OK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 0.05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 0.240)、平均相对误差(MRE为 0.165)最小,且拟合系数(R2 为 0.78)最高.同时为了验证采用Boruta算法对模型精度有所提高,将全变量与特征筛选之后的变量作为GA-BPNN法的模型输入,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取Boruta算法后模型误差减小.因此采取Boruta算法筛选出特征变量作为辅助变量,GA-BPNN-OK法对于SOM含量空间分布的精度最高,两者结合为最优预测模型.

    土壤有机质(SOM)BPNNGA-BPNN特征选择GA-BPNN-OK

    基于改进DenseNet的大地电磁智能反演

    姚禹张志厚
    759-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地电磁测深法是隧道勘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反演技术能够将大地电磁数据转换为地电参数从而帮助地质人员解释地质资料.传统的反演方法存在时效性差、依赖初始模型设置等弊端.本研究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一维大地电磁反演之中.首先,本研究搭建了一种改进的DenseNet网络模型并进行训练,在其完成训练之后对各种电阻率变化地层的地质模型进行反演,其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之后,对提出的改进DenseNet网络进行鲁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网络结构对于噪声数据也能取得良好的反演效果;最后,将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黄山地区洪家前隧道大地电磁数据的反演中,得到的物探成果与地质调研成果相匹配,并且根据反演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施工建议.

    大地电磁智能反演深度学习隧道工程

    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的"板状"断控油藏油柱高度预测

    袁晓满李相文张洁但光箭...
    768-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碳酸盐岩断控领域油气资源丰富.断控"板状"油藏油水界面的识别是该类油藏效益开发的关键工作.钻井探测油藏油水界面的成本高、工程实现难度大,而采用地球物理的方法识别油水界面是一种高效措施.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的应用方法,通过大量过井地震道时频分析结果与开发动态分析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地震资料主频随深度/时间的变化与油层厚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提出采用地震道时频道集能量包络异常拐点判别油水界面的思路.实验表明,针对"板状"油藏,当油柱厚度OCH<120 m时,分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当 120≤OCH≤250 m时,分析结果基本可靠;当OCH>250 m时,油层厚度可靠.应用表明,在富满油田某区某断裂破碎带预测油层厚度主体为 200~520 m,与当地开发实际相符,可指导开发实践.

    断裂破碎带断控油藏油层厚度地震探测时频分析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