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石棉大渡河地区金矿带基于AMT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姚文郭军孙崇波周洪兵...
    1247-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石棉大渡河地区金矿带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段稀有金属、贵金属和有色多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复杂,地形陡峻,严重制约找矿勘查的实践运用.本文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地球物理特征,以石棉县倮倮坪金矿为典型矿区,开展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为核心的地球物理深部勘查工作,圈出 3 个低电阻率异常体M1、M2 和M3,与矿化蚀变带Ⅰ号、金矿化带Ⅲ号和金铜矿体具有对应性,说明地球物理方法深部找矿具备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地质认识和工程手段验证成果,总结典型矿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建立适用于地区金矿带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为地区深部找矿提供技术支撑.

    石棉金矿带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银川盆地东缘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及地热勘探方向

    仵阳赵福元虎新军陈晓晶...
    1258-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银川盆地东缘地热井的成功实施,指明了围绕黄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寻找地热的新方向.为了进一步研究黄河断裂对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的控制作用及缩小勘探靶区,共布设了 4 条 MT 测线,获得了 71 个测深点.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预处理及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 10 km以浅的二维电性结构.综合研究区以往地质、重力、微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银川盆地东缘地层、断裂构造进一步解释,认为大地电磁测深测线所反映的奥陶系基底高阻内出现的相对低阻可能是黄河断裂后缘次级断裂发育部位,由奥陶系破碎充水所致,具有地热资源勘探的潜力.

    银川盆地东缘电性结构地热勘探

    无人机航空γ能谱测量在地形高起伏地区异常查证中的应用

    钟辉荣杨承志杨庆华辛超...
    1268-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形高起伏地区大比例尺放射性矿产勘查的需要,研制了基于小体积NaI(Tl)晶体的航空伽马能谱探测器,与F-120 无人直升机集成了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在南方某地区开展了铀矿异常检查测量,与地面γ能谱测量结果比对,两者的高异常区域位置、形态基本一致,且前者的异常形态更细致,特别是与铀含量直接相关的铀道数据对区内已知铀矿点反应更明显,数据质量更优.据此认为,无人机航空γ能谱测量有望替代地形起伏大的地区铀矿异常查证工作中的现有地面γ能谱测量.

    无人机航空γ能谱测量高起伏地区异常查证

    基于多道伽马能谱测量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放射性勘查方法研究——以攀西德昌地区为例

    李怀远聂飞蒋首进胡俊峰...
    1275-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资源潜力大,以往的找矿方向集中在寻找与喜马拉雅期碱性杂岩有关的硬岩型稀土矿,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研究程度较浅.为探究区内广泛分布的花岗岩风化壳的成矿前景,以区内狮子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部署多道伽马能谱测量、土壤剖面测量和浅钻工程,在摩所营花岗岩风化壳中圈定 1 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点.对地、物、化剖面及含矿量的放射性响应进行分析,发现Th与K含量对稀土稀有矿化具有较高的指示意义,当 6.25<w(Th)/w(K)<10,w(Th)>37×10-6,w(K)>4.2%时,就可能出现矿化好、具有工业规模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从放射性异常对表生风化的响应特征分析,钍异常晕对花岗岩岩体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钾异常晕能较好地圈定花岗岩风化壳的范围.

    伽马能谱测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铌钽矿化表生风化攀西德昌地区

    海岸效应对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畸变影响研究

    杨富强廖海志王正莫亚军...
    1284-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海地区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往往受到海岸效应影响而产生畸变,导致难以获得真实的地下电性结构.本文基于含海水的半空间模型、二维电各向同性和电各向异性模型以及三维电各向同性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分析海岸效应影响下的大地电磁响应的畸变规律,开展了考虑海水约束与否的二维和三维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曲线发生畸变的起始频点与测点离海水的距离密切相关.相对于无海岸效应的响应,在高频部分,仅近海区域的测点表现为实感应矢量幅值增大,相位张量椭圆扁率变大;而在低频部分,海岸效应的影响区域扩大.不考虑海水约束时,反演结果在近海区域出现假异常,对地下异常体的恢复效果较差;考虑海水约束时,约束反演能够有效地压制海岸效应对反演造成的畸变影响.本研究将为近海地区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与处理解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地电磁海岸效应电各向异性二维和三维正反演

    南黄海强屏蔽层下富低频强能量气枪震源设计及应用

    黄福强陈建文李斌张异彪...
    1294-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黄海盆地新近系和中—古生界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强屏蔽层,阻碍地震波能量向下传播,导致深部地层地震反射波能量低、波组特征差,严重制约了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改善南黄海强屏蔽下中—古生界地层的成像质量,从震源激发端进行大量的模拟分析研究,提出了富低频、强能量震源设计方法,优化设计了 6 050 in3 富低频、强能量震源.在崂山隆起西部极浅水区开展了拖缆地震采集,新采集的资料在强屏蔽层下深层的信噪比更高,同相轴更连续,构造特征更清晰,强屏蔽层下的地震资料品质改善明显.

    南黄海强屏蔽层大容量富低频震源设计

    鄂西水月寺地区Landsat8-OLI遥感蚀变信息与地球化学奇异性异常信息融合应用

    保其兵杨朋周舟雷雳...
    1302-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西经历了长期剧烈的岩浆热液活动以及区域变质作用,为金矿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水月寺地区随着地表矿、露头矿逐渐勘查殆尽,金矿找矿工作正向覆盖区和深部等新领域拓展,由于该区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地形切割严重,找矿难度不断增大,急需一套高效的找矿思路实现找矿突破.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分析,统计水月寺金矿区9 条金矿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类型,利用数值运算等方法对Landsat8-OLI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局部奇异性分析等方法提取元素分布的弱异常信息,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实现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与奇异性异常信息的融合,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等综合信息划分出 19 个成矿远景区,在杨家淌—财神庙等地发现新的异常线索.通过奇异性分析和数据融合相结合的新思路,不但提高了地球化学异常空间的分辨率,丰富了地物空间细节,而且增强了与金矿化有关的弱异常信息,能够快速、高效地识别、提取综合异常和预测找矿远景区.

    地球化学异常遥感蚀变异常数据融合远景区预测

    基于构造导向滤波处理的断层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姚铭
    1313-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识别断层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断层提取对于后期综合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应用较多的断层提取技术主要包括断层自动追踪、断层切片解释以及手工解释 3 类.然而面向实际勘探开发的断层提取技术及应用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基于属性体的自动追踪方法所提取的断层往往精度较低且连续性较差,断层切片解释及传统手工解释方法周期又较长,耗时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一种基于构造导向滤波处理的断层提取技术,首先对原始叠后地震数据进行构造导向滤波处理以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同时增强断层边界特征,然后基于滤波数据体建立相对等时模型并提取能够刻画断层的敏感属性,最后在断层组合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平面和剖面相结合的综合解释方法实现断层的提取.该技术成功应用于SB某区块,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相比断层自动追踪解释,该技术可靠性与准确性要更高,相比断层切片解释及手工解释又能大大节省时间,因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构造导向滤波敏感属性组合关系分析断层提取综合解释

    浅地表环境下ESPAC微动成像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杨浪邕航李红星
    1322-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展空间自相关(ESPAC)微动探测(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由于其简便快捷、效果精确等优势,在浅部地层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基于ESPAC法提取的频散能量成像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特别是不同的观测台阵布置情况会对采集的频散曲线提取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ESPAC法成像原理的分析研究,利用背景噪声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天然源微动记录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子波主频分布情况下频散能量的差异,定量分析了不同台站布置情况和采集时间长度对频散能量成像质量的影响,经过对比研究得到了ESPAC法在浅地表勘探时的成像规律,在兼顾效率和探测成本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提高基阶模式下的频散能量成像质量.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工程实例中,取得了不错的实际勘探效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实用性.

    天然源面波数值模拟背景噪声成像微动勘探频散图扩展空间自相关(ESPAC)

    一种改进的SRME方法在陆地表面多次波压制中的应用

    齐鹏杨金龙胡守旺
    1331-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多次波压制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海洋资料处理中最常用的SRME方法可以有效预测表面多次波模型,通过匹配相减实现多次波压制.但是SRME方法需要全波场信息,对观测系统要求比较严格,受陆上不规则采集限制难以在陆上处理中应用推广.为此,引入一种改进的SRME方法,通过构建最小误差约束函数,将临近道进行时差校正参与多次波预测,提升对复杂观测系统的适应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陆地地震资料处理,通过对表面多次波压制前后的道集、速度谱、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以及合成记录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自由表面多次波多次波预测不规则数据多次波压制陆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