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春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许潞梅

双月刊

1003-6555

wwcqzzs@163.com

0311-85367298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82号

文物春秋/Journal Stories of Relic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省唯一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焦作府城遗址文化遗存分析

    袁广阔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作府城遗址发现有夏、商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夏代遗存属于辉卫文化的范畴,商代遗存分二里岗和白家庄两个时期,与郑州地区商代文化面貌接近.夏代焦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以沁河为界,以西的遗址属二里头文化,以东的遗址属辉卫文化,但它们都被二里岗下层文化替代,体现了商人灭夏的过程.夏商时期太行山南麓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与夏商王朝政治中心的转移有一定关系.

    府城遗址河南焦作辉卫文化二里岗文化

    从个案考证到宏观解读——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图像与帛画研究述评

    聂菲
    11-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于1972年,出土的漆棺和帛画均保存完好,图像内容极为丰富,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学术史视角来看,50多年来学界对漆棺和帛画的研究可分为发端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和创新期(21世纪以来)三个重要阶段,经历了从个案考证到宏观解读的动态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创新期,国内外众多学者以整体观来审视棺椁、帛画与墓葬空间的内在关联,新的观点不断涌现,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

    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帛画研究述评

    河北满城四道口东汉墓的再认识

    楚展鹏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6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城关镇四道口街发现并清理了一座东汉砖室墓.墓葬为前、中、后三室布局,前室附二耳室,出土有河北地区东汉中晚期墓葬中较为常见的扁壶、厨夫俑、陶楼等陶器,墓葬年代应为东汉晚期,在桓、灵两帝时期.综合墓葬规模、画像石墓门结构和图案、出土陶器组合等因素分析,四道口汉墓的原墓主应为一般地方官吏或豪族地主.墓内共发现30具人骨,根据骨架出土形态,可分为前室人骨,前室东耳室人骨,中室、后室人骨三组.其中,前室两侧的人骨应为原墓主,在入葬后不久即被毁墓者由后室拖至前室;前室东耳室人骨和中、后室堆积人骨均属于借室葬,在原墓葬被破坏之后葬入,与原墓主无明显关联.四道口汉墓的特殊丧葬现象为研究东汉晚期以来的政治社会环境、丧葬行为及思想提供了新的资料.

    四道口汉墓东汉晚期河北满城借室葬

    河南郏县西狮王寺墓地M38、M39发掘简报

    焦作师范高专科学校覃怀文化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河道施工,2010年3月至9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狮西村西部的西狮王寺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战国、西汉,新莽、东汉时期墓葬80座.其中,M38、M39保存较为完整,均为竖井式墓道砖室画像石墓,出土少量陶器和钱币.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和两墓的打破关系推断,M38的年代应为东汉早期或中期,M39的年代稍晚,但不晚于东汉中期.两墓均出土有图案精美、工艺精湛的画像石墓门,为研究汉代画像内容和题材,尤其是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狮王寺墓地河南郏县画像石墓东汉早中期南阳画像石

    四川蓬安桐桷寨摩崖造像调查与初步研究

    赵双全陈佳袁子東余昆...
    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桐桷寨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蓬安县长梁乡桐桷寨村,现存造像12龛47尊,造像内容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双菩萨、七佛等.结合龛型和造像特征分析,该处造像开凿于初唐时期.七佛题材造像较有特色,在继承川北地区七佛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增加了菩提树装饰和二弟子等新的元素,丰富了川北地区七佛造像的图像内容.桐桷寨摩崖造像是南充地区较为少见的未经改刻且造像特征明显、雕刻精美的初唐时期摩崖造像,为研究南充地区的宗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桐桷寨摩崖造像四川蓬安饰耳佛像七佛川北地区

    山西翼城原村金代、明清墓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4年,为配合陵侯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临汾市翼城县南唐乡原村西北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出12座墓葬,包括砖室墓4座(M1、M4、M8、M11)、土洞墓7座(M2、M3、M5-7、M9、M12)、土坑墓1座(M10).其中M10为瓮棺葬,保存情况较差,年代不详.其余11座墓中,M1为元墓,M4、M8、M9、M11为金墓,另外6座均为明清时期墓葬.该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翼城地区金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结构和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原村墓地金至明清时期山西翼城

    安徽省枞阳县周山村发现两座明清墓葬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2-6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为配合安徽池州长江大桥连接线项目施工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沿线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共清理六朝至清代墓葬数十座,其中在铜陵市枞阳县周山村发掘了明代、清代墓葬各1座.两座墓葬墓上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墓葬形制颇具特色,承袭明显,为研究枞阳地区明清两代葬制、葬俗的继承与流变,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周山村墓地明清时期安徽枞阳陈氏家族

    定州开元寺塔内保存的宋代砖雕平棊

    王丽花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州开元寺塔回廊内保存有一批珍贵的北宋初期砖雕平棊,这些平棊纹样丰富,雕工精细,制作时间要早于崇宁二年(1103)李诫编修《营造法式》几十年,被建筑学家刘致平先生赞誉"为宋式天花之佳例",为研究北宋初期平棊的流行与发展,更好地了解宋代建筑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砖雕平棊开元寺塔宋代初期河北定州

    涿州市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古代石刻

    葛淑英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涿州市博物馆近年新入藏了一批古代石刻,包括金代敦武校尉梁得先等人为祖父母所立墓志一合、梁得先墓志残角一块、石人头像一件及石羊两件等.该批石刻发现地点集中,虽较为零散,但其中两方墓志记有关于金代官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作为补证《金史》的参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祖父母墓志金代石人石羊涿州市博物馆

    江苏宿迁出土明代潘氏家族墓志

    嵇娟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6年4月,宿迁市博物馆等单位在江苏省宿迁市老城区发掘了明代潘氏家族墓,共出土墓志(碑)19件,分属两代9位家族成员.墓志记载了潘氏家族的婚姻、科举仕宦情况及相关家族成员的埋葬地等丰富信息,为研究宿迁城市迁建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潘氏家族墓志江苏宿迁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