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春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许潞梅

双月刊

1003-6555

wwcqzzs@163.com

0311-85367298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82号

文物春秋/Journal Stories of Relic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省唯一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术考古视角下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期

    陈继玲陈胜前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寨一期的文化特征视为半坡类型的开始),并由此揭示仰韶文化早期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艺术考古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更关注艺术图像和风格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史前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艺术考古彩陶纹饰半坡类型仰韶文化文化分期

    由鄂君启节看先秦时期的出行证件

    朱彦民
    18-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君启节是战国时期楚国颁发给官商鄂君启的出行证件,包括陆路通行的车节和水路通行的舟节两种,铜节铭文详细规定了鄂君启在行商过程中获准使用的舟车数量、车船大小、运输路线、运载限额、免税范围、所过水道、途经城邑和运载品类以及禁运货物等,是研究当时楚国地理、环境、交通、经济等问题的珍贵史料.鄂君启节在功能上相当于《周礼·地官》中"司关"所掌"关节"和"司市"使用的"玺节",为商业贸易管理的通行证件.而《周礼·地官》"掌节""小行人""比长"等条分别记载了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使用的通行符节,按形制有龙节、虎节、人节等,材质有玉、铜、竹木等,其中竹质节又包括旌节、符节、管节等,属于等级较低的普通民众的出行证件.先秦时期的出行证件除节之外,还有传,为过所文本,相当于后世的派遣证.结合出土棨传实物和秦汉简牍记载来看,汉代的棨传有缯帛、木质两种,使用方法不同,且已有公用和私用之分,在书写格式和形制上均有差异."传"字义项除了出行证件的本义外,还有传舍、传遽、传车等多种含义.

    鄂君启节先秦符节棨传出行证件

    屈家山Ⅱ号墓地崖墓墓道填土研究及相关启示

    夏保国席鹏龙张自然左志强...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墓道是汉晋时期崖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墓道的回填过程和堆积形态含有重要的信息.借鉴探方的发掘方法对成都屈家山Ⅱ号墓地崖墓的墓道进行发掘,发现许多崖墓的墓道填土有多个堆积层次.研究发现,崖墓墓道填土的堆积层次与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型式分组之间有着互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多室崖墓合葬的层位学证据.

    屈家山Ⅱ号墓地崖墓墓道填土发掘流程多次入葬

    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实践场景中的文化力量

    刘卫华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中国博物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河北省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历代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红色革命遗产数量丰富,但目前在通过博物馆展示河北大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河北省应高度重视博物馆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博物馆事业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有效地盘活资源,促进不同层级博物馆的立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充分激发"博物馆+"效应,大力加强以博物馆为龙头的文旅融合,推动全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发挥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实践场景建设中的博物馆力量.

    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实践场景文化力量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博物馆展览文本英译研究——以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古圣地·华章陕西》展为例

    梅欣玥张云萱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博物馆展陈理念的指引下,博物馆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其展览文本的翻译在提升外国观众的观展体验,更好地传递中国历史文化信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陕西考古博物馆是国内首家考古专题博物馆,其基本陈列《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以考古学逻辑、博物馆语言实现了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该展览的英译展览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和篇章对等三个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博物馆展览文本英译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为优化同类型博物馆展览文本的英译工作提供借鉴.

    博物馆展览文本英译功能对等理论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古圣地·华章陕西》展

    安徽淮北邓山墓地西汉墓M63、M73、M74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北市文物部门对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东南部的邓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101座.包括29座洞室墓,其中洞室墓M63、M73随葬有私人印信,而M73与土坑墓M74相距仅0.7米,墓向一致,且有打破关系,可能为异穴合葬墓,形制较为独特.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判断,三墓年代均为西汉中期偏晚,墓主身份应为小地主或富裕平民.汉代洞室墓以往在淮北地区较少发现,从M63、M73形制来看,该地区的汉代洞室墓应受到了中原地区洞室墓丧葬文化的影响.

    邓山墓地西汉洞室墓安徽淮北

    河北阳原西城朝阳街东汉墓发掘简报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58-7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7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北阳原县西城镇配合基建进行文物调查勘探时,发现三座汉墓,分别编号M1—M3,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均为砖室墓,出土有陶器、铜器和铜钱等随葬品,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组合及特征推断,均为东汉中晚期墓葬.三座墓葬虽然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多样的墓葬形制和相对丰富的随葬品,为河北地区汉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朝阳街墓地东汉砖室墓河北阳原西城镇

    河北邯郸后百家北墓地唐墓M439发掘简报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百家北墓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后百家小区北侧,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墓葬、陶窑、车马坑、花土沟等遗迹849处(座).此次发掘隋唐墓35座,可惜多数遭盗扰,其中M439虽被盗扰严重,仍出土丰富的陶俑及其他随葬品,时代约为盛唐时期,为研究邯郸乃至河北地区隋唐时期历史文化增加了新材料.

    后百家北墓地M439砖室墓唐墓河北邯郸

    文物修复用环氧胶粘剂所释放游离氯对文物的影响

    张凯毛新蒙马爱洁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胶粘剂是文物修复中常用的连接材料之一.采用电位滴定法对环氧胶粘剂进行游离氯(Cl游离)测定,发现常温下其外表面释放的Cl游离数值为0.161mg/m2,水浴环境下其释放值提升至0.181 mg/m2,证明环氧胶粘剂中存在游离氯.在修复青铜文物时使用环氧胶粘剂,所释放的游离氯易与青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铜(青铜病),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环氧胶粘剂游离氯青铜文物腐蚀文物修复

    勘误启事

    《文物春秋》编辑部
    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