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北省张家口早期长城情况概述及相关研究综述

    裴蕾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口素有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之称,因地处游牧、农耕文明交融之地,这一区域分布着战国(燕、赵)、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八个时代历时两千余年修筑的长城.张家口是中国长城修筑最早的地区之一,境内早期长城遗迹达640.89千米.文章主要对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即战国至金代长城的分布走向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张家口早期长城研究综述

    荷文化在古代园林中的发展及应用

    冯玉兰张宝鑫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园林应用历史.广泛查阅文献,结合文物,以物证史,梳理和总结荷文化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发展阶段、应用方式及特点.荷花作为重要的传统水景植物,种植方法不断改进与普及,品种逐步丰富.伴随荷文化内涵逐步丰富,荷花景观营造方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在宫廷园囿、私宅庭院和寺庙园林中广泛应用.荷花相关图案和纹饰在园林建筑装饰和园林小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样,最终形成源远流长的中国荷文化体系.

    荷花文化园林历史文物

    河南武陟山西会馆影壁营造技艺

    亓艳芝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武陟山西会馆建于清代,现存影壁一座,保存较好,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营造技艺方面,既有当时中原地区常用的手法,又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丰富了我国古代影壁建筑形式.诸多雕刻,富含吉祥寓意,既有装饰作用,又表达了美好期望,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山西会馆影壁晋商

    贵州岩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牟孝梅王娇艳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岩画艺术语言包括题材、构图、造型、色彩等要素,岩画记录了西南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民风和精神追求,从早期原始艺术的稚拙之美经过中期的融合发展之美到后期包容成熟的精美,完整地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西南民族的审美意蕴.

    贵州岩画艺术语言审美特征

    山西汾阳太符观的建筑特色与社会人文价值研究

    王元文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符观属于道教文化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风格古朴飘逸,艺术感染力强,特别是太符观内有诸多彩塑、悬塑和壁画艺术作品,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在国内道教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为研究道教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宗教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物和研究价值.

    山西太符观建筑人文价值研究

    武安平调戏曲的历史发展研究

    刘羽飞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是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武安平调是当地有名的剧目,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它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历史发展的变迁,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武安平调的曲目带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奠定了武安本地戏曲文化结构,并辐射至周边地区影响其他戏曲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

    武安平调历史发展价值戏曲

    馆藏文物开发利用环保和生态教育探索

    何羽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压力与破坏,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下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探索方向.博物馆承担着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构建生态文化教育环境的职责,博物馆文创作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是宣传教育的展示窗口,需要在产品开发落地的各个阶段探索和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多维度实现环保和文化展示的融合.随着生态环境类博物馆的发展,生态教育类文创产品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文创品类,同时不消耗环境资源的数字化文创也开始了探索历程.

    馆藏文物开发利用产品设计环境保护生态教育可持续发展

    数字语言赋能青铜器对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晓燕王丰全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研究陕西宝鸡青铜器文化的数字语言赋能对外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传播技术限制与传播方式陈旧以及市场与受众认知等问题制约了青铜器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尊原则重要素、数字技术与翻译相结合和多行业合作等对策方法.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文化翻译准确性,增强青铜器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国青铜器在国际上的传播.

    数字语言文化翻译青铜器文化对外传播

    探讨宋代文物赏鉴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文物鉴藏的影响

    郭心源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宋代文物赏鉴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文物鉴藏的影响.文章指出,宋代是中国文物赏鉴的黄金时期,文物赏鉴活动达到了高峰,文物赏鉴家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宋代文物赏鉴的方法和标准对现代文物鉴藏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文物鉴藏不仅借鉴了宋代文物赏鉴的方法和标准,而且受到宋代文物赏鉴的影响,现代文物鉴藏家也把宋代文物赏鉴作为重要的参考.

    宋代文物赏鉴现代文物鉴藏发展影响

    寻访鲁公——费县颜真卿文化研学记

    刘艳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县是琅琊颜氏的族望地,是颜氏子孙世代回望的老家.孝悌里、颜林、鲁公庙等都和颜真卿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费县颜真卿文化的历史见证.新建的颜真卿纪念馆成了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厚重的颜氏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文章立足实地研学,考察了鲁公庙、孝悌里、颜林等地的历史渊源,并对费县与颜真卿的文化关联予以详解,彰显了"族望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是研学活动的有益探索.

    访碑研学费县族望颜真卿文化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