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神头墓群的价值与保护

    别晓燕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头墓群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西北,是一处汉代古墓葬,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分布密集,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笃马河南北两岸.2017年对其进行考古勘探,明确了这一古墓葬的具体分布情况,为下一步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文章立足于这一古墓葬群体的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模式,为同类型古墓葬的保护利用提供范例.

    神头墓群古墓葬文物价值保护与利用

    浅谈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胡潇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黄山市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徽文化的多重价值,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案例,充分展示了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徽文化创新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路径探索提供借鉴.

    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创新发展

    地域文化与文物保护的结合策略研究——以大同地区为例

    刘冬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历史、地理、人文等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文物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探讨地域文化与文物保护的结合策略,并以大同及其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大同地域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现象,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结合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将地域文化与文物保护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域文化文物保护大同游牧民族文化交融

    寺庙园林:长沙宝盖寺空间环境的历史价值与保护传承

    戴昕媚刘蕊菡袁朝素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文章以长沙宝盖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式,从其寺庙园林的空间布局、形与质以及材料、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寺庙园林的造园意境,总结寺庙园林空间造园特征,提出注重传统园林的延续、传统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等对策,为以后寺庙园林的传承保护性发展提供参考.

    寺庙园林宝盖寺历史价值保护传承

    明代古籍的修复与鉴赏研究

    徐晓静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从事古籍修复工作20年来,接触和修复了不少古籍,将接触和修复过的古籍做一整理,单独把明代书坊刻书作为一类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浅析明代古籍修复情况,包含古籍修复原则、破损情况、方案制定以及修复步骤等,二是浅析明代书坊刻书,包含明代书坊刻书的字体版式及装帧、用纸和墨、避讳字、分布情况、成就与贡献等方面.

    古籍修复明代刻书字体版式成就与贡献

    文旅融合视角下山西省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探究

    王俊萍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行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此为借力积极开拓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目前我国对黄河流域生态、质量保护的战略方针.山西坐拥多座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地区之一,肩负着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责任.黄河文化的保护宣传成了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文章从文旅融合视角展开,了解黄河文化的传播意义和实施的困难,共同探讨如何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黄河文化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文化保护

    "调展研一体化"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中的应用

    艾楠胡栩源刘斌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革命遗址分布范围广,分属国家、集体、私人等不同产权单位和个人管理使用,整体保护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对于革命遗址的关注,目前只局限于党史、政协、文物等少数部门.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遗址的认知只停留在解放阁、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等为数不多的著名景点,这些都与济南作为革命文物资源大市的地位不符.在此背景下,对济南革命遗址采取"调展研一体化"方式,将革命遗址调查、研究、展示、传播等措施有机统一,在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济南革命遗址"调展研一体化"保护利用

    从美学角度探索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立足汤原县博物馆的工作实践

    鞠博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收藏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利用博物馆的藏品和设备等特有条件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手段.从美学角度深度挖掘文物蕴含的美学意义,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开设博物馆美学课堂,让观众从不同维度领会博物馆的魅力.汤原县博物馆(汤原县文物保护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设计研发出更贴合本馆展品与当地历史文化实际的美学课程,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美育汤原县博物馆(汤原县文物保护中心)美学课堂

    馆校合作视域下红色场馆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

    刘晶晶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场馆作为传承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资源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而深入的学习体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推进,馆校合作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馆校合作视域下红色场馆课程资源开发为切入点,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原则和策略.旨在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的育人作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馆校合作红色场馆课程资源开发

    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功能与实践研究——以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为例

    屈红军李秋玲宋玉英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自然博物馆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博物馆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在展陈中,从坚持特色发展、提升文化素养,聚焦数字转型、推动文化宣传,创新科普模式、拓展文化体验,弘扬传统文化、倾力文化育人,服务教学科研、践行生态文明,服务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合作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有效阵地.

    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