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天后宫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可行性探析

    谢弥丽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进程中,文物活化利用是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如何赋予文物建筑新的生命力成为活跃在公众视野的热门话题.以上海天后宫复建修缮及活化利用为例,从文、商、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文物建筑修缮方式、利用途径、经验总结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城市文物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在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将文物建筑打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增强文物建筑与社会公众的联结,从而使文物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入城市更新发展规划中.

    天后宫文物建筑保护性利用城市更新文旅融合

    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

    董彧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重点突出了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并对唐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体角色重塑、推动因素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让读者对当前文物数字化保护有初步的了解.

    文物数字化文物保护文化传承

    多元视角下博物馆展览的拓展研究

    高致远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公众在精神领域的矛盾与问题日渐加剧,其本质上是文化与认知上的差异导致的.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需促进多元复杂社会群体求同存异.在多元视角下,博物馆展览从观众角度出发,强调时间上拓展到参观前后;体验上从观看与行走拓展到多感官、多运动模式.从博物馆角度出发,强调展览主题和视角多元性;展览内容呈现多元开放性;展览策划、阐释和空间推进多元性实践,并进一步讨论展览的主体性问题,促进博物馆在尊重个体差异与文化多样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展览多元视角展览拓展展览主体

    博物馆党建与人才培养创新融合的路径研究

    韩丽贾婧恩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的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就必须重视博物馆的自身建设.党建关乎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根本,立足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需求,将博物馆的党建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融合,探索有效路径,则既能发挥好博物馆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牢把意识形态主导权,又可有效强化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共赢,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创新融合双向共赢

    情感传达视角下的博物馆新展览方法探究

    邱君娜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在现代教育、文化艺术传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展览则是将博物馆这类职能和价值进一步发挥的有效做法.现代社会背景下,基于情感传达视角的博物馆新展览理念备受关注.文章阐述了情感传达视角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基于情感传达视角推动博物馆新展览方法应用的意义和价值,指出了传统博物馆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从情感传达视角,对博物馆展览的新理念、新方法及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

    情感传达博物馆新展览方法

    博物馆可及性与云服务探析——以廊坊博物馆为例

    韩丽利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定义中新增了博物馆应"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公众在享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也许是经济上的、文化上的,也许是身体上的、感官上的.影响博物馆可及性的因素有很多,提升博物馆的可及性就是要着眼于消除这些障碍.文章主要对博物馆线上服务进行分析,以廊坊博物馆为例,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博物馆可及性.

    博物馆可及性云服务

    民族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初探——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为例

    孟乾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对教育、人才培养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分析民族博物馆在发挥教育作用方面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何更好地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育人作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新时代民族博物馆学校教育结合策略

    浅析博物馆文物陈展的创新设计方法

    陈龙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文物陈展的设计与呈现十分关键.随着数字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的发展,传统的文物陈展方式也面临着改变和创新的需求.如何创新设计方法,将文物展示得更加生动、丰富和引人入胜,成为文物陈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博物馆文物陈展的创新设计方法,特别关注数字技术、互动展示和场景设计等的应用.

    博物馆文物陈展创新设计

    探索基于AIGC技术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与文化传承发展

    郝梦圆吴丹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极大推动了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并强化了其文化传承作用.随着AI背景下博物馆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升级跨越,科技的融入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展览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文章对AIGC技术未来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和助力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智慧博物馆文化传承生成式互动式

    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应用

    程亚茹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内容设计,在满足故事性与叙事性、多样性与互动性、教育性与普及性、保护性与可持续性的原则下,根据文物特点、基于历史时期或事件等确立主题思想,并通过引入、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构建一个有层次、有逻辑的展览内容结构,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历史文化知识.在文物陈列展览中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互动设计,包括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模拟体验等,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期待.

    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