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探讨

    王潘盼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交互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观众与展品之间最直接的交流途径,也是连接观众与展品的纽带.文章简单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的目的,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框架,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内容,包括宽视野立体显示、跟踪定向、三维建模等,并从虚拟现实漫游、增强现实交互、混合现实交互几个方面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实现做进一步探究,希望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

    馆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太原市博物馆为例

    侯艳芳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馆校合作成为博物馆与学校共同促进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太原市博物馆一直以来坚持以流动博物馆形式走进各中小学校,并逐步通过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文章以太原市博物馆在馆校合作中的具体实践为例,就博物馆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的具体衔接与联系做具体阐述,同时也指出了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太原市博物馆馆校合作

    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优化策略研究

    曹帅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事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程孕育了众多宝贵的文物,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文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迫切需要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以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章主要探讨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策略.

    文物保护和利用问题策略

    试论纪念馆陈列展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工作的思考和实践——以周恩来纪念馆为例

    王健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馆作为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名人事迹的公共文化场所,具有显著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如何在新时期优化陈列展设计,充分释放纪念馆的影响力,是当前纪念馆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文章主要以周恩来纪念馆为例,讨论纪念馆陈列展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的重心、陈列展教育工作求新求变的突破点,并探讨完善陈列展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工作的具体对策.

    纪念馆陈列展社会教育文化传播

    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研究

    高思然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必需品,关乎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粮食的储备建设和仓廪制度的完善.粮农类主题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立足于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研究,通过梳理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以期展示中国农业文明,梳理粮食历史文化,为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理论研究贡献应有力量.

    博物馆粮仓类型特色

    博物馆工作中的文物讲解策略及讲解艺术性——以元代青花玉壶春瓶为例

    张阿茹罕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人文内涵.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若无生动的讲解,或许只能沉睡于展柜之中,难以触及人们的心灵.在博物馆工作中,文物讲解的策略和艺术性成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文物讲解不仅是解读历史的窗口,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化与人心的桥梁.通过恰如其分的讲解策略及充满艺术性的表达,讲解员能够将文物的故事、背后的情感与观众紧密相连,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文章深入探讨在博物馆工作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文物讲解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独特的艺术性讲解,将文物的魅力传递给观众,使其沉浸于文化的海洋中.

    博物馆文物讲解策略讲解艺术性

    文物"活"起来的探索实践——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

    王佳一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学习历史、探索世界,很多博物馆致力于研究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文章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介绍了馆方利用网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供讲解服务以及多类型的体验式社教活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馆藏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苏州碑刻博物馆讲解社教活动文物"活"起来

    从《合乐图》中乐器试论明人创作唐宴意象

    管文珺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合乐图》,其创作年代曾在学术圈引起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合乐图》与《韩熙载夜宴图》之间关系匪浅,属同一时期的画作.日本音乐学家岸边成雄在《合乐图中的乐器》一文中认为,《合乐图》描绘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欣赏左、右教坊竞奏的场面,系宋人摹本.也有民间爱好者以画中人物的腰带形制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证,从而判断《合乐图》为明代作品.文章试从图中所绘乐器角度,结合诸多资料比对研究,论述画作年代.

    《合乐图》书画鉴定琵琶羯鼓凤笛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形态演变与语义发展

    杨焱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书写的代表,承载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面貌.文章旨在探讨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中的异同,通过详细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对比,揭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发展历程.文章重点考察了象形、形声等方面的转变,强调了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中的不可替代性,并突出了现代汉字在保留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上有显著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希望通过文章的对比分析能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历史、结构和发展,为汉字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甲骨文现代汉字形态构形演变

    阿拉善盟长城遗址的地理分布与军事战略考察

    李大可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阿拉善盟长城遗址的地理分布和军事战略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首先,从历史背景角度介绍了阿拉善盟长城的建设缘由和军事战略的关联.其次,深入探讨了长城的地理分布、各段的地理特征和分布,以及地理环境对其建设的影响.再次,对长城的军事战略功能进行了分析,尤其从地理环境对其军事策略的影响角度,对历史上长城的不同军事战略作用进行了讨论.最后,阐述了阿拉善盟长城遗址的保护与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保护和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文章旨在对阿拉善盟长城遗址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阿拉善盟长城地理分布军事战略遗址保护地理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