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寻宝》到《国家宝藏》——博物馆综艺路径的转换及创新

    韩晓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宝藏》的横空出世使大众对于博物馆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并不是博物馆于电视综艺领域的首次尝试,却是目前为止综合影响力最大、评价最高的.文章在系统梳理博物馆综艺路径转换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传播学、博物馆学相关理论解读《国家宝藏》的创新要素,及其对文博类综艺及博物馆展教设计的启发.

    《国家宝藏》博物馆文博类综艺

    文旅融合视域下智慧博物馆建设路径

    沈小芳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意义上,博物馆属于文化机构.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我国的智慧博物馆建设路径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文章将针对文旅融合视域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智慧博物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智慧博物馆的有效建设路径.

    文旅融合智慧博物馆建设路径

    "双减"政策下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路径探析

    贾梦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新的教育政策下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面临的契机和挑战,进一步剖析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更好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了开发具有"公众参与"特征的分众教育活动,探索专业的馆校教育合作体系,以促进"博物馆+"跨界融合提升文化产品的教育附加值,以博物馆教育资源课程化实现协同教育的互补共进等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博物馆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和实践推行提供借鉴.

    "双减"政策博物馆教育功能社会教育发展路径

    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刍议

    张海蛟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机构,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博物馆内文物展览、社会教育、宣传推广等活动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建设.目前繁荣文化事业及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要方向,加强博物馆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文化载体职能,对一些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进行有效挖掘,可以增强文化传播影响力,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夯实文化基础.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博物馆在资产管理上存在的各项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有关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博物馆馆藏文物资产管理

    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拓展形式及策略研究

    樊芳卉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博物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依托高校特色专业,形成极具教学性、专业性和科研性的博物馆特色.文章为促使高校博物馆打破束缚,充分发挥自身科普教育功能,提出应积极面向社会开放、进行国内外交流合作、全面整合社会有效资源等方面的建议,以求立足专业特色教育与科研基础,让社会公众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与品格素养,真正实现高校博物馆素质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

    科普教育功能高校博物馆拓展形式拓展策略

    新媒体视阈下博物馆展陈传播路径分析

    刘书景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一直都是输出文化价值的重要媒介,面对各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手段日渐丰富、日益严格的传播工作要求,应当对新媒体视阈下的展陈传播路径进行分析.文章先对博物馆展陈传播路径的创新必要性展开探究,并结合相关博物馆传播工作案例,探究科技时代背景下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博物馆展陈传播路径,希望可以为提升博物馆传播工作质量、构建全新的博物馆传播工作体系提供帮助.

    新媒体博物馆展陈传播路径

    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出土的玉柄形器

    李喜兰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柄形器作为一种礼器,对观察使用人群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同时期的遗址中,盘龙城和郑州商城都出土了较多的玉柄形器.对玉柄形器的观察有助于认识盘龙城的性质.通过比较,发现盘龙城和郑州商城出土玉柄形器在形态、工艺、随葬状态以及随葬的数量与墓葬等级之间的关系上具有相同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产品来源和礼制层面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盘龙城郑州商城玉柄形器制作使用

    重庆市江津区大路山东汉至蜀汉画像石棺的图像探究

    朱心玥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大路山发掘出了两个砖室墓穴,其中一个是重庆地区罕见的合葬画像石棺墓.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和出土器物,这座墓葬可以追溯到公元220-223年,该墓葬的出土画像石棺画面丰富多样.墓葬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最悠久、根植最深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生存环境各异,这种长期的影响,使各地区的墓室艺术都有其对应的图像特征.对于不同石棺画像的分析与阐释,可为汉化图像志提供全面的资料,增进对汉代丧葬美术艺术的理解.

    画像石棺图像程序汉代墓葬美术

    试论秦汉箭镞演变

    赵小雨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箭镞作为中国古代远射兵器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发展演变历程.在秦汉时期箭镞发生了重要变化,其突出表现是材质由多样趋向统一,由铜制为主,骨质、石质少量向铁制转变;箭镞形制更加多样,并出现了形制丰富的异形镞;箭镞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受铁器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以及兵器的发展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箭镞秦汉射礼演变

    盛熙明《法书考》第二卷撰写的合理性探析

    齐盼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盛熙明编著的《法书考》作于其在奎章阁为官时期,是一部书法专论,书中有辑录前人言书法之事,亦有盛熙明自己所撰之评注,是元代一部重要的书法文献著作.全书共有八卷,第二卷《字源》中子目《梵音》部分,将梵语与八思巴文的字母与读音录入其中,子目《华文》部分则论述各种书体与作字之法.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认为《法书考》第二卷可以删去未免武断.还原到元代那样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时期,在少数民族华化的进程中,《法书考》第二卷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盛熙明作为奎章阁的一员,其职能对于他的要求使他需要将梵文与蒙古文作为编纂对象录入其中;其次,盛氏此书进献的特殊读者元代帝王对于书法的了解程度也要求盛熙明在编纂时考虑所要编纂的内容.

    《法书考》盛熙明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