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莱辛《第五个孩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梁春兰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五个孩子》是多丽丝·莱辛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蕴含深刻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海蕊以及她第五个孩子班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在男权制社会中被物化为生育工具、沦为失语他者的女性生存现状以及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统治下以班为代表的异形边缘人如动物般遭受的残暴压制,以期让读者进一步理解莱辛关于接受差异、积极建构两性对话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消除性别不平等、应对人类生存危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生态女性主义男权制人类中心主义压迫

    需求层次理论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基于《面纱》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崔嘉睿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面纱》的主人公凯蒂在其人生发展中经历了女性意识由缺失到重构的变化过程.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凯蒂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其个体行为和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了内在驱动和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人的个体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从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分析研究凯蒂的女性意识觉醒之路,旨在探究作品中所蕴含的女性精神成长的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面纱》女性意识

    索尔·贝娄《偷窃》中女性的异化与觉醒

    刘苡潇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偷窃》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89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以易西尔送给克拉拉的定情戒指两次丢失及找回为主线,讲述了现代职业女性克拉拉失败的婚姻和艰难的两性关系.本文将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视角,分析现代社会中随意的两性关系、物质主义等对女性的异化,探讨女性如何对抗时代带来的空虚感,以及如何在文化崩溃的社会中生存.

    索尔·贝娄《偷窃》弗洛姆女性异化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我这样的机器》

    郭忠壮刘子薇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这样的机器》是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最新的科幻小说,该部小说的时代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在探讨人工智能是否能享有与人类同等的权利,未来的科技世界是否更利于人类生存等问题上,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概念为更好地分析科幻小说提供理论支撑,它同时也在自然、精神和社会空间内进一步揭示人机关系的异化.

    反乌托邦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

    阿多诺道德哲学下的易卜生《野鸭》解读

    彭君瑶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鸭》是易卜生戏剧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剧本之一,该剧本讲述了一个伦理悲剧,其悲剧内涵扑朔迷离,后世争议不断.阿多诺提出一种否定性的伦理观,认为传统的伦理规范是否定性的,人们应对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反思,他曾在其讲演稿《道德哲学的问题》中提到《野鸭》,阿多诺认为《野鸭》的悲剧缘于人自身的矛盾,这正契合其非同一性的道德哲学.本文试从阿多诺道德哲学的角度,探寻易卜生《野鸭》中的伦理疑难,从而为易卜生戏剧提供新角度的研究与思考.

    《野鸭》易卜生阿多诺道德哲学伦理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爱玛的性格特征

    房淑琳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爱玛》标志着其艺术成就的巅峰,该作品充满了对女性主义意识描述,强调了女性在家庭以及两性等私人领域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本文从激进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爱玛性格中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爱玛的积极性格特征体现在她善待身边人,执着追求婚姻独立和自由,积极争取政治平等.爱玛的消极性格特征体现她一直保持强烈的阶级优越感,且喜欢支配别人的生活.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如下三点:首先,爱玛追求婚姻自由和独立,这有利于敦促现代女性追求事业,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而非整天囿于家务活动.其次,爱玛坚持政治平等,这有利于激励现代女性追求政治权利.第三,就性格塑造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爱玛的积极性格特征中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要避免其性格中的消极方面.

    简·奥斯汀《爱玛》激进女权主义爱玛的性格

    《飘》中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龙汝佳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飘》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将笔墨着重放在斯嘉丽的成长经历上,塑造了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斯嘉丽女性意识的觉醒、双性气质的展现以及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这三个方面分别探讨《飘》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女性主义女性意识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精神世界

    杨洋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精神世界的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日本现代个体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认为通过分析渡边精神世界中脱离现实的孤独、生与死的中间地带和混乱的性态度三个方面的表现及其成因,从而可以认识现代个体在各自的生存困境中的存在与消亡.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精神世界生存困境

    城市文化视域下《雾都孤儿》的空间解读

    张静仪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雾都孤儿》的背景城市——伦敦,既有繁华灿烂的一面,也有肮脏不堪的一面.具体的河流、街道、住宅空间搭建起了伦敦的具体空间,抽象的阶层、性别、伦理空间则反映着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下对人性的侵蚀.雷蒙·威廉斯的城市文化理论与马克思城市观一脉相承,借助《雾都孤儿》做文本分析,结合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深入剖析伦敦城市空间的异化、非正义、黑暗,并探求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塑造伦敦这座写实的城市背后的发展理念.

    雷蒙·威廉斯城市文化理念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资本主义空间

    《弗兰肯斯坦》中体现的老子科技观研究

    方圆何恬知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和近代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分别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科技观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内涵.老子科技观极具科学精神.探究《弗兰肯斯坦》中体现的老子科技观,可以发掘中国传统智慧,从而对现代科技发展提出创新性的指导意义.

    老子《弗兰肯斯坦》科技观玛丽·雪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