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词中的汉武帝形象书写

    胡凯歌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词中汉武帝以三类形象存在:享乐多欲的风流天子形象、开疆扩土的盛世帝王形象和求仙访道的俗子庸主形象.其因有三:其一,男女爱情的类比迁移;其二,长期的北方军事威胁渴慕军事强主;其三,"以汉喻宋"进行政治讽喻.

    宋词汉武帝风流天子盛世帝王俗子庸主

    论《桃花源记》对《河童》的影响

    陈耀琨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很早就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人员往来传播到日本,在日本也变得广为人知,影响到诸多日本作家的创作.日本近代文豪芥川龙之介的部分作品,就深深受到我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影响,小说《河童》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通过分析《河童》与《桃花源记》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之处,结合作者的身平经历,探究《桃花源记》对《河童》的影响.

    芥川龙之介陶渊明《河童》乌托邦文学

    简析中国先秦儒道文学的语言之用

    扶暄泽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表意的符号,是文学发挥其社会功用的直接依凭.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滥觞,在思想内涵与形式表达方面的丰富实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先秦儒道作品为研究文本,从以言传"道"与救世济民、"言以足志"与"道不可言"、逻辑思辨与寓言托志、"文质彬彬"与"信言不美"出发,对其言意之辩、言语突破、文质关系等方面进行剖析,以对其语言的表达功用、运用原则与技巧等建立起一个较为深入而辩证的理解.

    先秦文学儒家道家语言之用

    文学地理学与"江山之助"探析

    李林虹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地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山之助"强调自然山水景物可以给人灵感,使人文思泉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契合了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轨迹,而对这一命题稍加拓展,便可挖掘出它对文学地理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的影响:一是不同的自然环境助作家养成多样的气质和不同的人格;二是大自然的山川形胜与时令节候助力作品建构出多样的地理空间;三是"江山"助人、助文的同时也会受到人、文的反作用,形成互动关系,实现"双赢"效果.

    文学地理学"江山之助"自然环境地理空间

    试论冯延巳词对韩偓诗的接受

    张金晶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偓与冯延巳,都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都是国家重臣,二人相似的处境造成了他们对时政、世事、人生等相似的看法与体验,这种相似的体验是韩偓诗之所以能引起冯延巳共鸣的原因.在南唐末世的背景下,冯延巳出于精神上的仰慕与心理上的认同,以韩偓为榜样,以韩偓诗歌中的思想内涵为精神慰藉,充分吸收韩诗中的文学养分,形成了正中词热烈执着的九死不悔的精神内涵,提高了词的品格,推动了词体的雅化进程,除此之外,冯延巳一些词作的词意也承袭了韩偓诗歌的诗意.探讨冯延巳对韩偓诗歌的继承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冯延巳词的艺术渊源.

    韩偓冯延巳热烈执着诗意接受

    尤奈斯库戏剧中的伦理书写

    王萌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尤奈斯库的剧作中贯穿着对伦理身份、伦理关系、伦理选择等的书写.尤奈斯库笔下人物的伦理身份有着不确定性,人物的伦理身份有着错位的特征.剧作家还描写了畸形的亲缘关系,冲突频发的婚外恋关系以及兽性因子失控而引发的悲剧.尤奈斯库剧作中部分人物的伦理选择展现出了淡漠的道德意识,也传达出了剧作家对于道德观念与伦理选择的思考.尤奈斯库在剧作中对伦理问题的"荒诞"书写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展现.

    尤奈斯库伦理身份伦理关系伦理选择

    精神生态学视阈下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新解读

    黄姝傅琪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众普遍面临生存与精神的双重危机.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在其192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塑造了一个饱受打击和折磨,以致精神失常的都市人形象.作者最终借助"复归集体"及"强制疗法"等手段消解了主人公的精神困境,使其获得救赎.本文聚焦主人公毕勃科普夫在柏林的个体际遇,结合精神生态学理论,剖析其精神生态的失衡征候.以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角色为例讨论精神生态问题,可从新角度发掘出德布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

    精神生态德布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集体失衡

    赛珍珠作品中的农业书写研究

    刘佳佳何娜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赛珍珠农业书写农民

    林白《北流》多姿多态的叙事结构

    白金杰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白(1958年-),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因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而受到文坛得关注.《北流》(北京出版社,2021)是作家以回望与追忆作为叙事视点审视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非连贯性、跳跃性、片段式的回忆来完成文本叙述.本文试图通过主人公的个体身份、人物的群像以及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事风格三个方面浅析小说《北流》充满不确定性、破碎的、双重关联的叙事结构.以此来更好地阐释文本的独特性,使读者对林白的小说能够有一个全新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林白《北流》后现代主义碎片化叙事结构

    情动理论下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解读

    丁浔予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是大江早期最重要的创作之一,《个人的体验》结尾处主人公鸟选择同婴儿一起生活下去这一行为的突然转变一直是本书研究的一个焦点.在情动理论的视域下,人之存在本身即是一个情感的流变过程,情感的流变影响人的行动之力.当鸟选择自我欺骗,试图逃避自己照顾婴儿的责任时,悲苦的情动机制在运作,他的行动之力甚至生命之力本身都减弱了.而当鸟选择面对自己的责任时,随着愉悦情动的发生,行动之力与存在之力则得以生成、增强.情动的运作也意味着鸟行为的转变.在情动的运作下,鸟决定面对自己的责任,实现了自身的转变与成长.

    情动德勒兹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