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望/见"之异看陶渊明诗文的异文情况

    李千千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诗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异文情况,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饮酒》其五中"悠然望南山"与"悠然见南山",即"望/见"之异,宋代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陶渊明经典地位的确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通过"望/见"之异看后世对陶渊明诗文异文的接受情况,尤其是苏轼文人集团对陶诗的解读从而产生的"苏轼效应",并结合田晓菲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分析这种对于异文的选择对陶渊明诗文及陶渊明本人造成的影响.

    陶渊明异文"悠然见南山""悠然望南山"

    王君的青春语文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陈宣睿代晓冬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君老师"青春语文"教学思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激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青春朝气,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青春"状态."青春语文"的特点和王君老师的性格是保持一致的,王君老师青春洋溢、热爱生活、自信灵动,"青春语文"有着热情、创新、自信等活力因素.所以,学习"青春语文"教学思想很有必要,不仅可吸收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还可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让中学语文老师得到更多的分启发,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好地教学.

    王君青春语文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下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谢晓晖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育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要针对学生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培养目标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语言理论与现实语言生活相结合;利用方言与外语资源进行教学;加强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语文教育语言学概论教学

    中医类院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杨宇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T大学为例,重点分析了《民俗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在教材、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医药类院校的特色,从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层面提出了相关教学改革建议:编写符合院校特色的教材教参,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突出课程的实践属性,提升学生的民俗素养及人文素质.

    中医药院校《民俗学》课程改革

    "苏洵(苏轼)号老泉"说辨析及其传播

    王莹雪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洵号老泉,已是当今社会,人们中学时代在语文学习中所达成的共识.然而在苏洵号老泉这样再为熟悉不过的常识,铭刻于现代青年学生的脑海之际而深信不疑、挥之不去的情形之下,却有着惊人的观点,即苏老泉并非苏洵的号,而是其子苏轼之号.苏洵号老泉之说,起源于南宋,普遍流传.苏轼号老泉的提法,在明清之际较为盛行;今之学人曾著文,大力提倡"苏轼号老泉"之说.然而,作为大学中文专业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史对此却不置一词.可见,这两种观点,并未得到同行学者的一致认可,不宜轻易下结论,混淆青少年的文化视听.因此,应对二说进行谨慎探讨,小心求证,方可传播.

    苏洵苏轼苏老泉辨析现代传播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教学策略研究

    韩依依韩雄飞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寓言教学看似简单,但实则存在着不小的难度.长期以来,寓意解读单一化、教学内容表层化、教学过程模式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基于此,本文结合新教材(即统编教材)重新回归"守正"立场,选文突出经典性和文质兼美的背景,从文本、文体和文化这三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寓言教学策略,以期能使寓言教学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统编教材寓言教学策略小学语文寓言教学

    严歌苓《少女小渔》的移民身份认同

    胡笑月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女小渔》是严歌苓早期的移民小说,其中存在明显的个人经历印记,她通过记录九十年代海外移民的生活状况和孤寂压抑的情感冲突,来表达自己对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的理解.

    严歌苓《少女小渔》跨文化移民身份认同

    《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的人文与悖谬

    区琬晴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具有丰富的文本意蕴,从科尔哈斯的奋起反抗中,我们能看到人文主义精神的张扬、个体主义与契约精神的彰显.但同时,科尔哈斯的反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个体的无限膨胀导致将他人视为工具,使得人文主义精神走向了悖谬.

    克莱斯特《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人文主义悖谬

    人性视角下《人世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吕豪迈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对《人世间》的相关评论,或着重作品紧扣时代脉络书写城市平民生活,或着重周家三兄妹的人物塑造,或着重作品民间立场的创作艺术,而从人性角度阐释作品的论述较为鲜见.本文试图从"人性"角度出发,对原著及影视中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细节进行解读.通过对这些碎片的捡拾和串通,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当下意义.

    梁晓声《人世间》人性视角亲情友情爱情

    女性视角下《阿尔刻提斯》的沉默

    田金凤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希腊雅典城有祭祀酒神的节庆活动,叫"大酒神节".大酒神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持续5天的戏剧比赛.欧里庇德斯于公元前438年的大酒神节凭借创作的四部曲获得第二名,仅次于第一名的索福克勒斯.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为《阿尔刻提斯》,基于英雄时代的神话故事而作,其中涉及人物有太阳神阿波罗、阿尔刻提斯、死神、斐瑞斯、阿德墨托斯和赫拉克勒斯.全剧以阿尔刻提斯之死展开,深爱丈夫的阿尔刻提斯甘愿替丈夫去死;妻子新丧,面对突然造访的朋友赫拉克勒斯,阿德墨托斯忍着悲伤宴请了他;在仆人道出真相后,赫拉克勒斯极为感动,为报答阿德墨托斯,兀自前去救回了阿尔刻提斯.结局圆满而感人,阿尔刻提斯却始终沉默.虽然剧中给出了答案,但是针对阿尔刻提斯的沉默,另有多种猜测.

    《阿尔刻提斯》欧里庇德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