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儒林外史》中的送礼现象

    顾素琴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中赠答礼仪的分析,从礼品的种类、送礼的原因等方面展开论述,探究送礼现象背后深层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因素,并给予现在以启示.

    人情面子礼尚往来等级制度

    从不可靠叙述看《洛丽塔》的审美与道德

    吕卓晴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于《洛丽塔》中审美-道德关系的论述仍较为贫瘠.许多读者仍只片面地看到其审美或道德的一面,从而对此书产生诸多误解.本文旨在依据"不可靠叙述"的概念,分别对此书中审美上的不可靠叙述与道德上的不可靠叙述进行探讨,最后整合得到此书审美-道德之关系.结论表明,《洛丽塔》中的道德内涵强化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感受.

    《洛丽塔》审美与道德关系不可靠叙述

    阿特伍德诗集《深深地》中的接受美学

    林灵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的代顿文学和平奖获奖作品《深深地》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作才华重回大众视野.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本文从作者和理论的渊源、读者期待视野的顺应与颠覆、触发读者的共情和从读者经验到社会效力四个方面分析诗集《深深地》,挖掘阿特伍德如何使用文字的力量温暖着读者、影响着社会.

    《深深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接受美学

    《父与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杨吉悦朱红琼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形象不仅反映着社会动态,而且也与作家本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总结归纳,并通过女性形象本身及女性形象同小说中男主人公的联系探究当时的社会思潮及作者本人思想.

    女性角色人物形象社会思潮作者思想

    苏轼的诗词创作鉴赏

    朱雅蓉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学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他的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他的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开豪放派之先河.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苏轼以诗为词革新

    从三维转换看《生命之于我的意义》

    杨潇鸣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导下,分析了杰克·伦敦名作《What Life Means to Me》的汉译作品《生命之于我的意义》.作者通过对译作中具体实例在遣词、造句、文化传递及交际意图实现等方面的分析,探究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大维度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希望为文学作品的汉译提供可资参考的生态翻译视域下"三维转换"思路与策略.

    《生命之于我的意义》WhatLifeMeanstoMe翻译三维转换

    《推销员之死》中的社会与价值观异化

    邵陈迪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下美国社会消费能力增长,引发物质主义消费热潮.经历短暂繁荣后的美国转而陷入以股票市场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大萧条中,诱发失业等多重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变革的语境出发,发现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本、戴夫·辛格曼和威利分别代表了消费主义社会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开拓竞争精神致富、以社会关系赢得成功,因好高骛远走向失败.该剧也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呈现出对商业世界的批判与焦虑情绪,且更多地展现消费主义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异化作用,以及物质商品获取与个人价值观丧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推销员之死》自由放任经济消费主义商业社会个人价值观异化

    《威尼斯商人》中杰西卡的多重身份

    热汗古力·吐尔洪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尼斯商人》中杰西卡作为一个配角、有着于不同于主角鲍西亚和夏洛克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身份.她多重性身份、宗教认同、选择和行为、其他角色的关系、古希腊神话式古典悲剧爱情的命运,给读者和观众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揭穿被边缘化的女性的困境和命运.她敢于反抗的精神,挑战命运和传统的权威的勇气和信心,而她多重身份、悲剧的命运、剧中的不确定因素,又无法让她拥有像鲍西亚一样的地位.

    《威尼斯商人》杰西卡鲍西亚夏洛克

    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观进步性之研究——兼以观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朱晓颖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女性学正式诞生.日本女性学的主旨在于推崇女性主义为女性解放和女权独立提供学术支持与理论支撑.上野千鹤子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她的研究中既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提出的阶级论对女性问题的遮蔽,又将弗洛伊德的理论运用在实际的分析当中充实相关的理论基础.本文围绕着上野千鹤子在女性解放方面的做出的贡献,同时又探讨了上野是如何揭露对女性造成的双重压迫的父权制与资本制,相关研究能够清晰的把握女权主义发展与中国社会进步两者之间的脉络.

    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父权制资本主义

    高中古诗词教学导入的问题及对策

    陈敏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素养.文章将从引言、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古诗词教学导入的具体策略几个部分开展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导入的探究,从而为更好的开展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率课堂导入奠定了基础.

    高中语文古诗词导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