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的存在主义解读

    侯跃旭
    4-7页

    荣格情结视域下的白先勇小说探析

    桂聪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结作为心理学的名词,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动因,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白先勇的创作中体现了他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情结,并受情结的驱使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本文试从白先勇的人生经历结合其创作文本《寂寞的十七岁》《谪仙记》《永远的尹雪艳》,分析"自卑情结""乡愁情结""女性情结"对其创作的影响.

    情结白先勇文艺心理学原型

    艾伟小说边缘性创作特色综论

    张海静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家艾伟,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坛,目前已取得了稳定的创作实绩,因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实现了在新生代作家群内部的自我突围.写作上的边缘立场使艾伟的小说在揭示历史背景下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深度,他对边缘人群进行了多角度的观照,深刻地揭示了边缘人群的历史境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艾伟作品的文本探析来阐释艾伟小说的书写内容的边缘性特点.

    艾伟边缘性创作边缘人群边缘立场

    宗璞《北归记》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欧阳莹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璞撰写的四卷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最后一卷《北归记》,写抗战结束,知识分子们抱着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作出了不同的抉择.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呈现日常化叙述,注重细节,从苦涩叙述中透露出悲剧美.小说还以现代知识分子立场,展示人文关怀,反思现代大学建设的意义.

    宗璞《北归记》知识分子抉择命运

    穆时英长篇小说《五月》的颓废书写

    吴倩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异军突起的新感觉派充分浸染了西方唯美-颓废派风格.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的长篇小说《五月》着重从都市男女主题、意象群建构和现代性技巧三个方面展开对都市颓废性的书写,揭示都市人存在的焦虑、忧郁和独孤的现代性精神困境以及表现着对现代性表现技巧的自觉运用.

    穆时英《五月》颓废都市男女意象现代表现技巧

    郁达夫《迟桂花》的乡土叙事情感与哲思

    许家媛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通过对乡土之家的批判和对乡土美的赞颂,展现了乡土叙事的情感矛盾.小说基于但又超越乡土叙事书写本身,完成了对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生存处境的哲理性思考.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哲思,即是一种将人生审美化或者艺术化的态度,这也是"迟桂花"的真正内涵所在.

    郁达夫《迟桂花》乡土叙事审美生存情感

    叶圣陶与《稻草人》:天真王国的创造与幻灭

    刘隽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草人》是中国第一部原创童话作品集,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本文从作品介绍、创作缘由、心路历程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旨在从文学和阅读的角度探索作品的经典价值.

    叶圣陶《稻草人》童话

    《黄金时代》的人物形象及主题表达

    段毅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零一八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王小波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在中国文坛中,一直被看作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黄金时代》是王小波代表作之一,得到了文学界和读者的高度认可和喜爱.王小波先生在生前也曾多次表示,《黄金时代》是其最为满意、完整的小说作品.本文将从文章主人公"王二"的形象、写作的语言风格以及表达主题三个方面来分析王小波《黄金时代》一书.

    王小波《黄金时代》形象叙事语言主题

    叙事学视域下《喜剧》的艺术手法

    车坤玲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喜剧》文本,运用叙事学理论,主要从叙事焦点、艺术手法两个方面对《喜剧》进行深入剖析,以此解读《喜剧》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和命运走向、喜剧转型之难以及喜剧的精神内核,即坚守"丑角之道"、不忘喜剧创作之根本以及创作之初心、传承丑角艺术之精华.

    陈彦《喜剧》叙事焦点艺术手法

    戴维·洛奇《换位》的社会空间对立性

    周天琦张扬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维·洛奇的《换位》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校园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列斐伏尔对社会空间的定义为理论基础,从教育体系空间、性别空间、文化空间三个角度分析《换位》中社会空间的对立性.对立的社会空间更有助于提升小说的讽刺意味,反映小说中最重要的二元对立的主题.

    戴维·洛奇《换位》社会空间对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