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如何体会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

    史玉辉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一文中指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应注重没有表现出来的含蓄着的部分,即无言之美.如何体会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是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文学作品由语言、形象、意蕴三个层次构成,因此,我们可以从对语言的感受、想象中生成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从形象体验、理解隐含的作者的情感思想,从历史、审美、哲学的多重意蕴体味作品的含蓄之美.

    文学作品含蓄之美语言形象意蕴

    探究国漫电影改编的当代社会价值——以国漫电影《封神演义》为例

    徐宇前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我国国漫电影蓬勃发展,例如"封神宇宙"系列电影,其包括最近几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以及正在制作中的《杨戬》《雷震子》等.国漫的崛起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然而电影所描绘的文学内容却与原著的神话故事内容大相径庭.电影通过对哪吒、姜子牙等人物形象的改编,展现出了国漫电影改编所蕴含的有关性别观、命运观等问题的当代社会价值.

    国漫电影封神宇宙文学改编

    改革开放后的日本翻译文学研究

    翟星宇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以来,诸多翻译文学借助改革开放的契机在中国文坛迅猛发展.日本翻译文学在作品数量、题材系统化与全面化、翻译家队伍组成等方面展现出辉煌成就,呈现出改革开放后日本翻译文学"日文化句式弱化"、直译与意译相融的特质,彰显了翻译与研究具有相辅相承的重要意义.但通过研究发现,日本翻译文学在表现出独特性和成就之外,也相继出现了文学意蕴浅表、追求市场效益明显、本土阅读视角隐匿的问题.

    日本文学翻译改革开放

    中学语文杜甫诗歌异文及其教学研究

    赵微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文是文本生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古代诗歌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异文,而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择文本时往往只择其一,造成大量异文的被遮蔽.异文的生成原因和意义阐释对深化作品理解有重要意义,因此,还原作品异文并将其引入中学语文教学便成为拓展学生思维、提升人文素养的特殊方式.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对其异文的探讨对于中学语文异文教学的实践有重要价值.

    中学语文杜甫诗歌异文

    女性主义视角下《东山宴》的核心内涵

    王嘉楠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名"80后"作家,孙频以其"纯文学"的创作追求有别于同期的青春文学作家,并逐渐受到大众关注.直面女性的生存现状继而探求女性的精神追求是构成孙频作品特色的重要一环,这一倾向在其小说集《盐》的短篇作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选取孙频短篇小说《东山宴》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孙频作品女性生命和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核.

    孙频《东山宴》女性主义男权主义新女性

    残雪《吕芳诗小姐》的空间叙事

    罗宁凡雷霖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芳诗小姐》凭借丰富多维的空间结构、复杂多元的人物形象、诡谲多变的语言意象,建构了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文本,显现出作家对于人性异化所产生的恐惧焦虑,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终极关怀.本文以残雪小说创作中的空间叙事策略为出发点,挖掘人物在现实与非现实的灾难冲击之下,如何堕落、重构、救赎的全过程,最终指向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当下的困境,展开对命运的抗争,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主体性的突破与超越,展望新的生命图景.

    残雪《吕芳诗小姐》空间叙事

    李丹莉《我要去看海》的艺术特色——兼议新疆科学神话艺术创作的发展

    宋霞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疆科学童话的代表,李丹莉致力于在作品中呈现新疆精神,展现新疆风貌.本文基于李丹莉儿童文学作品集《我要去看海》,从作品的科普艺术与育教功能、独特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视角、"物性"原则和幻想逻辑的共生、儿童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链接等四个方面阐述李丹莉科学童话的艺术特色.

    李丹莉《我要去看海》新疆科学神话艺术特色

    华顿《欢乐之家》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黄思杰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华顿的代表作,《欢乐之家》不仅描写了纽约上层阶级老纽约的社会规约,也记录了这个群体在镀金时代社会变迁中的历史.因此,我们除了要关注该小说对老纽约社会风俗的展示,还应注意到华顿作品中的历史维度.新历史主义的产生为解读文本的历史维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即文本和历史之间存在一种互文性.历史文化语境影响文本的创作,而文本也会参与到其他社会话语的交互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主要以《欢乐之家》中的历史维度为出发点,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中"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为理论指导,探寻华顿作品中文本与历史的交互模式.本文认为,老纽约小说既是一定文化和时代下的社会产物,也是华顿对那个时代纽约上层社会及其历史进程的主观性叙述.

    华顿《欢乐之家》老纽约新历史主义美国文学

    《痴人之爱》中女性崇拜下的厌女情结

    王宏娇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耽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之一《痴人之爱》,讲述的是二十八岁的让治收养了未成年十五岁的少女娜奥密,原本想将其培养成"优秀"的理想妻子,但不料娜奥密瞒着让治风流成性,与多名男性有染,得知实情的让治虽难以接受,却难挡娜奥密的诱惑,最终甘愿任其摆布的故事.最初的掌权者让治成为了最终的屈从者.蛇蝎美人的女性角色、卑微跪拜的男性角色设定为谷崎的作品贴上了"女性崇拜"的标签.那么不禁让人思考这种女性崇拜到底是什么,由何而产生.笔者认为这份崇拜是男权社会下,对于女性扭曲的控制,更是由于男性对女性的蔑视.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证《痴人之爱》女性崇拜下的厌女情结.

    谷崎润一郎《痴人之爱》女性崇拜厌女情结

    《了不起的盖茨比》消费空间的幻灭

    谢林秀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经典著作,对作品中美国梦的研究一直是热点.1920年的美国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活跃,形成消费空间,经济上迎来短暂繁荣.文章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探究了消费空间与美国梦的关系,并发现消费空间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文本空间之间都存在冲突;正是这种空间冲突性摧毁了盖茨比所建构的上层社会身份,美国梦幻灭.东、西卵地志空间和宴会形成的消费空间相排斥;豪车不能消除社会阶层壁垒,消费空间与社会空间也存在冲突;文本空间中空间叙事是作者对美国梦虚无性的回应,与看似有意义的消费空间格格不入.空间冲突性问题最终导致盖茨比建构上层社会身份的失败,美国梦幻灭.本文旨在采用空间叙事的视角,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幻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阐释维度.

    《了不起的盖茨比》空间叙事消费空间社会身份建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