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古诗词教学的艺术创新

    李孟志刘颖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教学在文化传承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低龄儿童理解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诗词的语言、意境、人格美呼唤美的教学方式,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诗,其中蕴含的意象和意境需要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新的沙画教学一起新颖、丰富的特点,提升诗词有效教学.

    诗词有效教学情景教学沙画

    知人论世与咏史诗教学

    邹宜桦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咏史诗是古代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类型,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十分常见的一类诗歌.咏史诗常以历史题材为依托,借助吟咏历史古事来抒发情感,情感多表现为怀才不遇、讽刺朝政、家国之思等.所咏古事只是抒发今时今人之怀抱的载体,所以在学习咏史诗时,"知人论世"这种读诗方法对学生理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典型咏史诗《贾生》为例,探讨"知人论世"的教学策略应该如何在咏史诗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它应有的效用.

    咏史诗知人论世贾生

    周作人的苦茶美学

    周露露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作人(1885-1967)作为现代文人茶的代表人物,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关茶的作品数量颇多,并在其散文和文章命名中多次使用了苦茶意象.这些作品也折射出他对于文学、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周作人的一生,与茶相伴,并形成了自己的"苦茶"美学.本文将以周作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探析其各个阶段的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来看周作人的"苦茶"美学的形成过程和美学内涵.

    周作人"苦茶"美学清茶苦茶

    试论钱曾的小说观念

    赵心雨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初文人钱曾的《述古堂藏书目》历来为世人所重视,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小说,可见其对小说的重视.从《述古堂藏书目》的分类摆脱了传统的史家精神,从关注小说"资考证"的补史功能发展到关注小说作品本身,小说的自身价值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小说被分隔成两个部分,文言小说与通俗小说被割裂,反映了小说在清初的文学地位.

    《述古堂藏书目》小说观念小说家通俗小说

    网络地摊文学与经典文学对比研究

    张纪亚申圣涵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地摊文学"多是作者从掺杂着低俗趣味的个人创作立场出发所创造的文学形式,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广泛快速传播,被一些追求短暂的新鲜刺激的读者所热捧;经典文学多是作者从深入考察的时代创作立场出发,通过纸质版等载体慢速传播,被读者精读深究、仔细玩味.两种不同文学样式的不同发展轨迹也决定了二者不同的发展趋势.网络"地摊文学"与经典文学兴起于不同的时代,整个的社会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二者发展的不同,无论是在作者的创作状态、文本的传播方式还是在读者的接受程度方面,二者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想要推进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通过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读者的甄别意识以及加强相关部门的整顿力度等途径来改善网络"地摊文学"现象.

    作品内容传播途径接受方式回归途径

    司马辽太郎《坂上之云》中的甲午战争书写

    张志豪孙立春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战后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日本大众文学的巨匠".《坂上之云》作为一部最能体现司马辽太郎思想的作品,对日本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受害意识、唯心的英雄史观三个角度,对《坂上之云》中的甲午战争书写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坂上之云》作为历史小说而言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对日本发起的侵略战争,一贯从受害者的角度为日本辩解;推崇英雄人物,主张英雄造时势.

    司马辽太郎甲午战争《坂上之云》英雄史观受害意识

    合作原则视角下经典侦探小说的法律言辞分析

    胡伊娃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合作原则视角下,通过分析一系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被害人、证人以及嫌疑人的言辞证据,阐述合作原则在法庭中不同身份的人物对语言含义的遵守与违反所呈现的不同效果,基于不同的角色视角,结合小说中法律言辞语料,分析在法律言辞证据中,被害人、证人以及嫌疑人等各类人物的言词证据的特点与会话原则的关系是如何随着具体的说话人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法律目的变化而转换.

    合作原则法律言辞证据格雷斯四准则

    "工具人"的词义发展探究

    杨润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下,"工具人"一词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各种语境中,人们纷纷称自己为"工具人",这一词语逐渐跳脱出了管理学领域,成为网络热词.本文旨在对"工具人"一词的内涵、词义衍生、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对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现象的思考.

    工具人词义衍生原因汉字文化规范

    长沙方言"样"的词汇化及语义分析

    谢玉麟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汇化是语言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语言演变形式,词汇化过程伴随着语法化.长沙方言中的语素"样"词汇化的路径比较多样:有实语素搭配子缀、同义语素的实词构词方式;与指示代词"这""那"组合凝固而成的指示代词"咯样""那样";与数词组配的数量词"一样",并兼有形容词、比况助词的语法特征;与助词"的"组合而成比况助词"样的".文章主要讨论归纳的是长沙方言中指示代词"咯样""那样"和比况助词"一样""样的"的句法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关的语义分析.

    长沙方言词汇化指示代词比况助词语义分析

    《文心雕龙》中"风骨"的本义

    陈贝颖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另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本文所参考的《文心雕龙译注》[1]选取了《文心雕龙》可供当今读者参考的篇目二十五篇.本文将《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八篇——《风骨》篇作为主题对"风骨"的内涵进行分析展开论述.

    《文心雕龙》风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