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小娘惹》中月娘性格里的"忍"

    祝一勇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郭靖宇导演电视剧《小娘惹》中的月娘依旧是位传统女性形象,而非现代女性,但笔者认为:这种渐进式的人物变化更显真实,更符合人物自身内在的发展.月娘的"忍"源于祖母和母亲,但又不同于她们二代人,她不再像外祖母样接受卑微命运的主宰,也不再像母亲又"聋"又"哑",缺少抗争能力.月娘的"忍"首先意味着甘心接受传统,其次是能拥抱痛苦,改变自身;再次是唤醒了更多的人性,帮助他人.而这正是月娘的魅力所在.

    《小娘惹》月娘苦难

    《骆驼祥子》中的京味美食

    杨玉菡杨丽莉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人是全世界最擅吃的民族,美食文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描写了北平极具特色的各类小吃,京味浓郁.本文从挖掘《骆驼祥子》中的京味美食出发,以期展现上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骆驼祥子》京味美食风土人情

    从"耗子尾汁"看网络方言谐音词的发展

    张艳茹黄婉梅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在互联网时代下,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不断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语言现象.网络上流行的方言谐音词"耗子尾汁"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有着简洁、幽默的特点.网络方言谐音词的产生是响应语言政策的表现,同时方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这一现象并不完全符合语言规范.因此本文将从网络方言谐音词的性质以及和方言的关系两个方面探讨其发展趋势.

    网络方言谐音词偶然性关联性原因

    李益、戎昱、贯休诗歌中的阴山辨析

    王路尚烨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唐诗》一共收录带有"阴山"二字的诗歌五十九首,另有部分诗歌虽然没有明确提及阴山,但诗中涉及白道川、受降城、昭君墓等文化标志,同样属于阴山诗歌的范畴.其中《全唐诗》中的"阴山"既有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阴山,也有今新疆地区的天山,还有小部分诗歌中的"阴山"仅仅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并非特指真实的阴山山脉,笔者通过结合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和作者生平经历,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李益、戎昱、贯休等进行分析.

    唐诗诗人阴山

    庚款留美女性对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郑王怡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晚清政府与美国合力促成的庚款留美教育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多是注重研究留美队伍中的男性翘楚如梅贻琦、竺可桢、胡适等人,对优秀的留美女性着墨不多,如此未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庚款兴学的历史真实.本文将对清华学校时期的庚款留美女性进行考察.从女子庚款留美历程出发,通过留美女性在各行业树立的女子典范、促进女子教育观念的嬗变及推动女子教育实践方面阐述近代女子庚款留美对近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代庚款留美女子教育

    基于目的论的中国蒙学典籍英译方法及策略

    尤晨玮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蒙学典籍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其海外传播极具世界意义,因此蒙学典籍的英译工作尤为重要.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有其既定目的,而蒙学典籍的英译受制于多重因素也具备较强的目的性,包括国家文化传播的使命、目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源文本自身特点等.本文视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蒙学典籍英译为研究对象,浅析目的论三原则下王宝童《英译三字经·千字文》内的《三字经》译文,探究该译文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本文将有助于从事典籍翻译的译者工作,促进中国蒙学典籍的海外传播,进一步展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目的论中国蒙学典籍《三字经》翻译方法和策略

    点亮新时代的精神灯塔

    邓东方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父亲原本是英雄》主要描写了张富清精彩的战斗经历和工作事迹,塑造了一个形象饱满的英雄人物.本文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灯塔"作为切入点,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解读"精神灯塔"在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内涵.通过对时代楷模的刻画,书写了中国精神,弘扬了时代正能量.

    象征精神灯塔时代意义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探索

    杨舒寒谢娜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是高校主流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基于全媒体视角的积极层面出发,探索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下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项目以全媒体视角探索高校中传统文化传播路径,从网络文化入手,依托媒介手段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精准定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盲点,创建网络平台,建构教育"模块",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挖掘文化当代价值,加强大学生理性信念教育、学习精神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观念,提升个人素养,树立文化自信.

    全媒体视域传统文化网络平台信息化素质教育

    跨文化人际传播中的文化休克例析

    刘璇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电影《迷失东京》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分析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下传播主体的文化差异,探寻跨文化传播障碍形成的原因,提出削弱文化休克、提高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对应策略.

    跨文化传播人际传播文化休克文化冲突

    大学品格教育的责任及其以美育德实现路径

    曹耘齐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的本真使命是培养和造就有良好品格和责任担当的社会栋梁,这意味着大学必须承担不可推卸的品格教育责任.然而,当今的大学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品格教育,其结果之现实在于"造就"了一批自私和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为此,大学必须走出"失去灵魂"的困境,摒弃单一的"制器"功能,着力于培养学生普世的价值追求,通过"以美育德"的美育文化,从而打造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格.

    大学教育公民品格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