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时代的知识平等与知识共享

    叶开
    4-6页

    文学的旌幡是文学性

    刘诗伟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内容不是抽象的概念陈述与逻辑演绎,而是人物、事件、环境的具象装置与呈现,是相关细节、情节、意象、情感的自然流淌,是将看法、意图、答案隐藏在事物背后而布列的方程式——实际上,文学的全部内容都是想象,所谓文字语言不过是对想象语言的转录或落实。

    文学想象文学性

    汪曾祺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朱晶莲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曾祺可以称得上中国的"短篇之王",抛开他的散文集不论,他的小说几乎全是短篇,篇幅虽短但可读性极强,值得人们细细研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极力渲染温情和美,他以文白相间的语言描写小人物的酸痛苦辣、互帮互助,本文主要探讨汪曾祺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从朴素的题材和富有特色的语言两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剖析其小说的创作风格,可以让我们对汪曾祺的小说有整体性的认识,沉醉于他笔下独特的艺术世界,从而感受到汪曾祺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乐观豁达。

    汪曾祺短篇小说创作风格

    《搜神记》人鬼恋故事对旧有观念的颠覆

    陆斯琦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宝的《搜神记》是自《列异传》出现人鬼恋题材的故事后,记录人鬼恋故事数量最多的书籍。本文将对《搜神记》中的人鬼恋故事进行探究,对书中的女鬼形象和女性婚恋观进行分析,得出其颠覆了传统鬼怪形象、传统女性婚恋观和男性与女性间不平等的爱情地位的结论。

    《搜神记》人鬼恋旧有观念颠覆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士兵形象

    郝坤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经典反战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大量使用第一人称"我"的体验视角和自由直接引语,直面年轻士兵的内心世界,体验士兵参战前对战争、英雄主义的执著到参战后信念的崩塌,并通过直接和间接塑造法,塑造了一名年轻活泼叛逆的士兵最终成为战争炮灰的形象。文章采用叙事学手法分析,得出结论:二战前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教育模式是年轻士兵成为战争受害者的根源。

    叙事学反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张岱文学与琴学思想的互融特色

    林煜欣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琴学家、历史学家,其文学造诣极高,被誉为"小品圣手"与"绝代散文家"。张岱才华横溢,而在文学创作与古琴演奏上,他提出了"冰雪之气"与"生鲜之气"的独特理论。这两种理论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在实践中也有共通之处,并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张岱冰雪之气生鲜之气

    《醒世恒言》中人物性格与外貌关联性探析

    韩雪婷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明代白话小说《醒世恒言》中,提取出含有正面描写人物外貌的篇目,将出场的男性人物分为童颜鹤发型、身躯伟岸型和风流俊俏型三类,同时导入相学的观点,探究当时人们对于外貌与性格、命运间的关联性的刻板印象。

    《醒世恒言》相学刻板印象

    弗洛伊德释梦论下唐传奇梦境的隐意解读

    朱彤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梦小说是唐传奇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题材类型,梦境叙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作者的创作提供更大的能动性延展方向。梦境中,作者因创作目的需要建构架空的世界,主人公的主观愿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记忆为唐传奇梦境叙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素材来源。借助弗洛伊德释梦论从愿望、现实两个视角解读唐传奇梦境的隐意内涵,对还原唐代社会形态以及社会集体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弗洛伊德释梦唐传奇纪梦小说

    评同性恋身份危机下的玛吉与布兰奇

    纪春艳金琳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也成为经典之作。作为一名同性恋者,威廉斯将自身的同性恋身份危机分别投射到作品中的同性恋人物身上,隐晦曲折地表现在同性恋恐怖症的社会中切身体会的同性恋身份危机及悲剧命运。本文以布兰奇和玛吉为分析对象,剖析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与同性恋丈夫不同命运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勇于抗争的现实主义者玛吉让同性恋丈夫布里克"被救赎";而敏感脆弱的理想主义者布兰奇成为同性恋丈夫的"终结者"。

    同性恋身份危机救赎毁灭

    屈原《离骚》的三种空间叙事探析

    屈柯妤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学界热衷于对诗歌抒情性的研究,难免存在研究形式单一的困惑。本文从空间叙事视角,探究了屈原《离骚》的物理、心理以及想象三类叙事空间,旨在揭示屈原的政治抱负及其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试图提供一种诗歌研究的新路径。

    《离骚》空间叙事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