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文言文不是为了学文言文

    叶开
    4-5页

    传统文化的青春表达与文化"两创"

    肖楚楚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青春版《牡丹亭》到近年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唐宫夜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大热,这些"传统文化的青春表达",用年轻人更喜欢也更能接受的方式挖掘了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形态,为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传统文化的青春表达"、实践中华优秀文化"两创",既要注重内容,融合时代特点深挖传统文化新内涵,又要注重形式,结合科技热点打造文化表达新形态,实现"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平衡,让年轻人更加主动地接受、传承并进一步挖掘、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传统文化青春表达两创

    库切《耶稣的童年》中的怀旧书写

    胡燕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耶稣的童年》以一个新移民的视角描述了西蒙和大卫在新移民国家生活的冲突,表现新移民的情感和社会生活。本论文通过怀旧主题来分析《耶稣的童年》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为处于困境之中的新移民西蒙和大卫寻求一条精神独立与自由之路。西蒙与大卫挣脱怀旧自我的束缚,打破怀旧他者的藩篱,冲破重要他人的局限,在理想化与幻象的怀旧机制中不断探寻,满怀期待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也呼吁人类正视"怀旧"思维,"怀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消极思维方式,只要将怀旧思维运用得当,就能构成怀旧对生命意义体系的建构。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耶稣的童年》怀旧精神独立

    韩乃寅《远离太阳的地方》的历史书写

    耿潇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乃寅的知青小说《远离太阳的地方》坚守全景式反映知青生活的创作理念,借助多维透视的历史叙事视角,透过广阔的现实描写,聚焦知青群体的心灵世界,展现知青群群体在时代变革中的心灵重塑历程。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引领下,韩乃寅以知青群体为依托,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行深入的再现与反思,书写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韩乃寅《远离太阳的地方》知青小说历史书写

    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的文学伦理

    秦祥菊冯洁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J。M。库切是南非著名作家,他和纳丁·戈迪默并称为南非当代文坛的双子星座。他的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出版于1983年,同年获得布克奖。该小说讲述了一个渺小、边缘的主人公迈克尔·K在种族隔离下的动荡社会中艰难寻求自由的故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第一个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对该小说中的人物——迈克尔·K所处的伦理环境、伦理困境和他所做出的伦理选择进行解读,有利于发掘库切本人的伦理观以及该小说所蕴含的伦理启示。

    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文学伦理学种族隔离南非文学

    河洛文化视阈下阎连科小说的性别书写

    赵嘉程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炸裂志》呈现了炸裂村在短短几十年间飞速发展而又迅速瓦解的历程,此地透视出时代变迁中必然的狂野欲望、撕心裂肺的人性之痛以及男女间恩怨情仇和历经沧桑而暖意未散的世道人心。本文选取文化哲学的解读视角,阐述作者受河洛文化影响而形成独特的对于性别议题的概念和观点;同时河洛文化又为其性别书写提供了滋养的土壤,并由此形成多样性的对象主体,通过主体形成、曲折故事、悲剧意蕴及悲剧根源的探析展现出其性别书写中独特的文化价值。

    阎连科《炸裂志》河洛文化性别书写文化哲学

    《黑川源太主入山得道》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比较

    黄嘉琪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户时代,明清小说的传入与唐话学的流行,刺激了以明清时期白话小说为蓝本的翻案小说的产生,给日本文坛带了新风。宽延二年都贺庭钟改编创作的《英草纸》作为翻案小说的嚆矢,不是单纯地对《三言》进行翻译临摹,而是独辟蹊径,结合自身的文学创意,融入了日本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展现了日本社会独特的风貌。本文通过《英草纸》中的《黑川源太主入山得道》与《警世通言》中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比较研究,从宗教、民俗学的视角,探讨在中日不同文化影响下都贺庭钟的小说中的受容与创新。

    江户时代翻案明清小说中日文化差异

    电影《库伊拉》中恶女的起源、觉醒与嬗变

    骆沁玥吴庆宏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库伊拉》改编自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101忠狗》,这部由奥斯卡双影后主演的真人电影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甚至是颠覆。电影讲述了才华横溢却天性叛逆的女孩艾斯黛拉由压抑邪恶"本我"走向拥抱真实"自我",最终实现"超我"蜕变为兼具时尚与疯狂的"女魔头"库伊拉的故事。本文将从库伊拉人格的起源、觉醒和嬗变三个阶段展开分析迪士尼在对此类"恶女"形象进行塑造时所体现的策略及缺陷。

    《库伊拉》"恶女"起源觉醒嬗变

    西巫拉帕《画中情思》中的吉拉蒂悲剧原因

    黄海林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总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基础的。西巫拉帕于1936年开始创作《画中情思》,作品的立意真实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对西巫拉帕的《画中情思》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当时的泰国社会父权制对女性婚恋的影响。

    西巫拉帕《画中情思》女性婚姻悲剧父权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事性解读

    郭立南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花源记》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学界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经久不衰,成果亦是层出不穷。学界已有不少学者从叙事学角度对《桃花源记》进行作品的解读,体现了研究的新意。通过综述发现,学界以叙事学为方法论解读《桃花源记》尚有掘进空间,尤其是文体、文本和语式方面鲜明的叙事性的探讨尚需要进一步深究。

    《桃花源记》陶渊明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