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桃花源图》环境意象构成及组织方式分析

    查艳黄小璇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源意象。历代作者在自己的诗词绘画中塑造这一意象来叙述自身情感表达自身追求,桃源意象的内涵和意蕴也被不断丰富和扩展。本文选取仇英的《桃花源图》,在对其场景特性与环境意象构成元素梳理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物活动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环境意象构成元素之间的组织设计方式。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图》桃源意象环境意象

    电影《波斯语课》中上尉科赫的形象解析

    沈语桐曹芸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语电影《波斯语课》中上尉科赫一角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得非常饱满。本文总结了电影中上尉科赫的人物形象特征,并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最后透过个体形象总结出该电影中所呈现的德国军官形象,并通过历史环境分析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德语电影《波斯语课》犹太人上尉科赫纳粹战犯第三帝国

    文学教育视角下桂镕默小说的悲剧世界

    朴艺丹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国现代作家桂镕默的整个写作生涯都在刻画着不同矛盾对立下的悲剧世界。从文学教育视角出发,领略桂镕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构筑起的悲剧世界,对于作为异国读者的中国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提升包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韩国文学及韩国文化,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学教育韩国文学跨文化传播桂镕默虚无主义悲剧世界

    《鸡黍之交》与《菊花之约》中的格调和观念

    刘璇璇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流行,并且出现了以明清小说为原本的翻案小说。翻案小说的创作,不是单纯的以模仿原作,而是逐渐融合日本的传统故事进行再创作。秋成在翻改《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创作《菊花之约》时,在主体情节依据蓝本的同时,根据当时的日本社会文化现状及读者层特点,对原本进行了翻改,使得《菊花之约》的故事结局、所蕴含的思想与原作不同,成为一篇非常具有日本的观念和格调的作品。

    翻案小说上田秋成冯梦龙《菊花之约》日本文学

    《塞莱斯蒂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李超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塞莱斯蒂娜》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经典巨作,其中的主角塞莱斯蒂娜更是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其她的女性形象也十分灵活生动。本文将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对其性格特征、意识、心理、情感等因素进行论析,力图揭示西班牙中世纪时期不同阶层女性的悲剧性。

    西班牙文学《塞莱斯蒂娜》女性形象

    《傲慢与偏见》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比较

    余樟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傲慢与偏见》和《德伯家的苔丝》这两本书都代表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的初步觉醒。比读两书中的女性主义,可以发现女主角都渴望打破男权制社会强大而无形的控制网,摆脱时代的思想禁锢,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细细品味,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两者各有其先进性,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笔者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对比剖析,并结合现实生活,浅谈自己对新时代女性主义的看法。

    女性主义对比先进性局限性

    孙频《乩身》的现实主义解读

    刘雅琪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女作家孙频的小说《乩身》进行解读和分析,作者以冷静的视角切入最底层社会,将社会和人性强化集中于一点,两位主人公的命运极具震撼的力量,揭示了底层人的悲剧,令人难忘。不得不说,作品虽然色彩阴沉压抑但却富有张力,也因此,发现和深入发掘其中,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现实主义孙频《乩身》

    论当代军人英雄书写的嬗变

    丰晓流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神坛英雄到本色英雄再到另类英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军人英雄塑造的一个变化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后军人英雄人物塑造变化的观照,探讨人们价值观的改变。

    神坛英雄本色英雄另类英雄当代军人

    小说《敲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会话探析

    刘影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瑟·黑利著名小说《大饭店》中的节选文章《敲诈》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给读者呈现了一幕跌宕起伏,看似老套却精彩纷呈、华丽反转的敲诈故事。该小说不仅采取了欧亨利式的结局,而且通过会话完美地展现出情节中的许多转折和伏笔,对人物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本文从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对白进行会话分析,探究主要人物角色为何要违反合作原则,又为何要采取礼貌原则进行援救。作者通过多次违反合作原则和采取礼貌原则来进行援救,使得保安头目与公爵夫人的角色形成鲜明对比,让故事自始至终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以达到情节峰回路转的效果。

    阿瑟·黑利《敲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分析加拿大文学

    契诃夫《凡卡》的文本解读教学

    曹江彤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要首先会阅读,具有剖析文本的能力。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很多是因教师缺少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文本《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以写信为过程贯穿记叙,通过叙述凡卡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生活情景,进而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因此《凡卡》作为一篇经典的小说,值得对其深入地的文本解读以及理性的思考和探讨。本文将通过新读新感、教材分析、具体文本解读几部分对《凡卡》进行深入探讨。

    契科夫凡卡俄罗斯文学文本解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