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杨义

双月刊

0511-4683

010-65264557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文学评论/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摘句到句题:魏晋南北朝"秀句"文学的成立及其意义

    张念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学章句及"文学自觉"的背景下,士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讨论已具体至字句层面;加之自经学发展而来的摘句批评的兴盛,"句"的语言意义、审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逐渐得到确认,最终形成完整的秀句理论.摘句批评者通过摘取秀句直观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念,使秀句能够广泛深刻地反映当时的文学潮流和发展规律.模拟、宴会、吟咏中新鲜题材的迫切需求,又使秀句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创作领域,从而产生了以秀句为题的句题诗这一新诗体,得以将批评与创作加以融合.秀句理论、摘句批评和句题创作共同构建了魏晋南北朝秀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空间,在影响后世的同时,亦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

    魏晋南北朝秀句摘句句题诗秀句文学

    士人精神与文学传统:宋代政治文化生态中的厅壁题名记

    乐进进
    196-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厅壁记作为记录职官信息的政治相关性文体,其文本呈现风貌与政治文化生态的变迁休戚相关.宋人于厅壁记篇题中嵌入"题名"字样,借以与营建记题材相区分并将其作为文本模块固定化,透露出宋人文体分类意识的明晰化.伴随宋代士人精神的高昂,其厅壁记得以超脱唐人的颂德模式.基于文本公共性特征与官员名望意识,宋人借助以美为劝的书写策略实现文体功能的转型.同时,唐人多以吏隐作为卑官厅壁记的主题,宋代却突出卑官行道的可能性,通过多重文本论证路径指向官卑而人不卑.唐代有着以史笔入文集的文学传统,厅壁记受缚于记录功能而陷入程式化窠臼.宋人文章"始为真文字",厅壁记由此打破写作困境而呈现出议论风生、缘情发兴的主体性色彩.

    厅壁记政治文化生态题名行道意识主体色彩

    晚清小说:"历史语境"建构与现代性进行时

    方頠玮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晚清小说"叙事者"历史语境建构角度反思,发现部分汉学家对晚清小说现代性的阐释与历史语境疏离,难以展示现代性从发生到生成过程复杂丰富的情景;通过对复杂的"历史语境"建构加以观照、分析,才能贴近晚清小说丰富的现代性意义;晚清小说的现代历史语境建构,是无序复杂的价值持续解构——建构的过程,它表明现代性内涵不断演绎,尚未形成固化的范式;历史语境建构的无序异动与话语权想象"现代性进行时",使中国叙事走在现代性转化之途,反映了叙事者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复杂丰富的"现代性"价值.

    晚清小说历史语境建构现代性进行时

    融通集部与体式观照——钱锺书《容安馆札记》中的宋词批评及其学术价值

    赵惠俊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散见讨论宋词的文字七万余,集中呈现了钱锺书的宋词研究成果.《容安馆札记》的基本论词方式是考索语典源流,不仅指明了许多词句的宋前诗歌语典渊源,还向下揭示出宋词对于戏曲小说的影响.这样的论词方式使得宋词的体式成为《容安馆札记》的核心词学论题,相关结论主要包括宋词的体式渊源自齐梁乐府诗,词体有着自我重复的写作体式,圆融浑成的篇章结构体式是词体的最高艺术追求等.在融通集部的学术理念下,点化手段的高下与是否呈现文学共通性构成了《容安馆札记》的主要评词标准.尽管《容安馆札记》的宋词批评并不基于词学传统,但却拾得了散落在传统之外的大量碎金片玉,足供专门之词学参考借鉴.

    钱锺书宋词批评《容安馆札记》

    编后记

    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