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学章句及"文学自觉"的背景下,士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讨论已具体至字句层面;加之自经学发展而来的摘句批评的兴盛,"句"的语言意义、审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逐渐得到确认,最终形成完整的秀句理论.摘句批评者通过摘取秀句直观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念,使秀句能够广泛深刻地反映当时的文学潮流和发展规律.模拟、宴会、吟咏中新鲜题材的迫切需求,又使秀句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创作领域,从而产生了以秀句为题的句题诗这一新诗体,得以将批评与创作加以融合.秀句理论、摘句批评和句题创作共同构建了魏晋南北朝秀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空间,在影响后世的同时,亦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