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杨义

双月刊

0511-4683

010-65264557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文学评论/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为思维方式的"文质论"与东汉经学

    胡锦豪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质是两汉经学解释学的重要术语,其使用在东汉发生了泛化.就历史观念而言,西汉《公羊》学主张历史治道是文质损益的逆序往复,东汉经学通义《白虎通》将其修改为由质渐文的正序线性发展,彰显汉家由承秦之敝至继周之文身份的转变,后世多据由质渐文为说描述历史、文体、风俗的演变.礼学是东汉经学解释的核心,文质则被发明为礼学解释方法,如《白虎通》用质文二分的方法建构不同的礼制类型,何休兼取文质损益与二分解释《公羊》礼.郑玄在由质渐文的历史框架中发明出礼制异代的解释方法,替换了文质在礼学解释中的地位.随着经学在知识阶层的普及与常识化,蕴含着不同思维方式的文质也逐渐被移用至文论等领域.

    文质历史观念礼制解释方法郑玄东汉经学

    南宋陈本《片玉集》与宋人词类观的演变——兼论宋人词籍中的类编信息

    叶晔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存版本最早、单行流通的类编词集,南宋陈元龙的《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与《草堂诗余》《惜香乐府》《类编山谷乐章》等一起,构成了南宋词集类编风气在文献层面的显性面相.而北宋中后期词作中类目型词题的渐生,大晟府词人以风格类编词集的探索,南宋建阳所刻词籍对类编资源的调用,宋明重编分调词集中残留的早期类编信息等,属于未以"作品群"形式呈现的隐性特征.分类信息的隐显结合,使学界对宋人普遍词类观的讨论成为可能,大致可分为内容类趋、词籍类编、词题类拟三个发展阶段.由此重观作为副文本的词题,据作品创作时间、编次时间、词集成书时间、实物版本时间的不同,应重视对类目型词题之生成性质的区分,避免宋人词类观的动态变化被相对静态的词人、词籍之词史位置所遮蔽.

    周邦彦《片玉集》类编词集词类观分类词史

    稀见晚明公案小说及其与法律文本关系研究

    崔蕴华
    206-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讼师秘本《新刻法家须知附奇状集》《大明律例致君奇术》中存有两类公案小说,即奇状类公案小说和包公类小说.小说文本与法律文本形成独特的对应式关系,互为生发.奇状类小说六篇存于秘本中,其"奇状"书写与状词评点,在因袭之余体现出编辑者的文体意识与理论意识,独具特色.讼师形象通过自我辩解与官府认同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文献中的讼师品质与生命形态,且这一形象是在讼师和官员的激辩中逐渐映衬而成.奇状小说是古代文学史中独特的存在形态,借此可以丰富相关文体类型的认知,填补此类文献的不足.

    讼师秘本公案小说奇状类小说状词点评讼师自塑

    骈文"叙事尤难"说发微

    何诗海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骈文"叙事尤难"说是清人基于骈文发展史提出的,具有充分事实基础和实践依据的文章学论断.叙事文写作源于史传,以简要为美,追求明白晓畅、文约事丰.骈文俪词偶句,藻彩纷繁,往往湮没叙事要素,与叙事审美格格不入;用典、譬喻、借代等骈文常用修辞手法,又使事件要素、叙事进程晦暗不明.更重要的是,骈文"并行背出,同时合观"的表达机制,是双向耦合性思维在文章写作中的应用,体现了对平衡、对称、齐整、和谐的空间美感的追求,而事件是在时间流逝中展开的,叙事思维的单向、线性、流动特征,与骈文思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成骈文叙事难以克服的障碍.

    四六骈文语体叙事表达机制

    编后记

    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