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西学院学报
皖西学院学报

张文兵

双月刊

1009-9735

wxxyxb@wxc.edu.cn

0564-3306860

237012

安徽省六安市云路桥西

皖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皖西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六安红色对联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马启俊江琼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存在,与民众生活和文人情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红色对联文化利用传统对联文化形式,服务于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发挥其独特的战斗作用.六安红色对联文化有着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资源非常丰富,功能多种多样,艺术成就突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但是目前六安红色对联文化资源存在收集、保护、管理、运用和研究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加以深入搜集、妥善保护、精心考证、广泛宣传、严格管理、合理运用和科学研究,以充分发挥其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价值.

    六安红色对联文化资源红色基因时代价值

    国际中文教育视角下皖西文化传播的路径探索

    姜培培高瑞阔李乃刚张刚...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西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基于拉斯韦尔传播学理论,分析国际中文教育视角下皖西文化的传播媒介与传播途径,为皖西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皖西学院2023级留学生"汉语"课程从课堂内容融汇皖西美食文化宽度、"第二课堂"浸润皖西民俗文化深度、专题讲座与展览提升皖西革命文化高度三个方面践行皖西文化传播路径.数字化时代皖西文化传播必须以教学理念革新、教学组织创新、教师素养提升为契机,努力探索皖西文化传播的多元渠道.

    国际中文教育皖西文化传播媒介传播路径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经验识解研究

    汪祺周贤林胡宇恺马璇戈...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理论为研究载体,在UAM语料库工具的支持下,搭建皖西红色文化译本语料库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语料库并进行及物性系统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个语料库的及物性分布相一致,均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表明皖西红色文化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文化在经验功能上具有一致性.从语言特征看,皖西红色文化译本语料库的文本复杂度与词汇密度高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语料库,后者具有更强的叙事性,而皖西红色文化译本主要采用说明性体裁,文本信息密度高.建议在皖西红色文化外译实践中适当增加叙事性描述,以提高文本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皖西红色文化对外传播及物性系统理论

    20世纪以来皖西地区皋陶文化研究述评

    汪德华韩聪聪
    19-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皋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皖西地方文化研究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先秦与两汉不仅是皋陶文化的主要建构期,更是内涵价值的重要形成期.有关皋陶文化研究虽然始于民国时期古史辨派,但该派却持质疑态度,因此学术探讨有所沉寂.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先秦考古遗址的陆续发掘与新史料的不断涌现,皋陶文化研究逐渐步入确立与发展阶段,主要围绕着考古研究、人兽形象研究、文献研究、制度研究、思想研究以及遗产价值研究等方面分析,较为充分地展现了皋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价值.文章在梳理回顾20世纪以来的现有成果基础之上,明确指出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史料运用不足、缺乏深入分析等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内涵价值皖西地区皋陶文化

    新时代大别山革命题材美术创作路径探究

    李顺庆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发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美术创作发展,再现大别山革命和建设风貌,彰显大别山革命精神.文章从创作的题材面貌、情节选择、构图等方面,阐释了大别山革命题材美术创作探索路径.对于新时代大别山革命题材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新时代大别山革命题材美术创作路径探究

    大别山红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杨伟康汪云星胡哲纯
    31-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别山红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虽然大别山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资源,但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通过提出深化共同体意识,共促大别山红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举办红色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红色体育旅游品牌、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推出多样化旅游项目、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化营销方式的有效对策,为大别山红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大别山红色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新时代家风建设与社区文化治理:融合与发展

    李娟於京天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时代家风建设日渐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强大抓手,并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新面貌.在与既有理论保持对话的基础上,从内在价值凝聚和外在制度化约束两个方面揭示了家风建设与社区文化治理的融合机制,结合相关现代性理论提炼出在现代性中"再生产"的"主体—内核—途径"三维框架:主体的榜样作用、内核的情动转向和途径的虚拟在场,试图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现代化的理论分析助推社区文化治理.

    家风建设社区治理社区家风治理现代性

    安徽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的内在逻辑研究

    杨洋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自信是"四个自信"前提和基础,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形成的历史经验和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认同.开展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是新时代引导大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和发展出的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新形态,蕴含着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宏阔历史进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辉煌历史成就、宝贵历史经验和伟大历史精神等,是天然的历史自信教育养料.以安徽红色文化为例,来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科学把握两者的内在逻辑,持续推动两者的交互融合,不断促进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和传承红色基因,对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红色文化历史自信大学生内在逻辑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功能向度、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

    任倩倩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浪潮的不断涌动下,新质生产力成为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要素.通过积极赋能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和生活方面,助推乡村逐步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进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高水平信息化人才缺乏、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政府相应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面临劳动力数字素养偏低、劳动资料效率较低、数字化劳动对象匮乏三重困境.因此,实现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从振兴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三重维度出发,为乡村振兴"铸魂""固原"和"增效".

    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数字乡村乡村治理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应对重大风险的经验及当代价值

    杨志清袁旗曹大宏
    57-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风险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成功应对了许多重大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回顾党的百余年历程,面对革命风险,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树立刚强意志不屈拼搏;面对政治风险,以服务广大人民为导向,秉承建党初心合理决策;面对经济风险,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及时部署全面顶层设计;面对自然风险,以团结一致为向心力,发挥党民一心伟大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深刻梳理我党科学应对重大风险形成的系统经验,可赋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目标、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治理共同体建构.

    建党百余年重大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