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与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艺术

金永顺

双月刊

1005-6203

wxyyszzs@126.com

0431-86189361、86189362

150040

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文学与艺术/Journal Wenxue yu Yish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在中国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李静许卉艳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20世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一九八四》的研究探讨,进一步阐述了奥威尔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以及主要思想,并提出了研究空白及设想。

    乔治·奥威尔1984研究综述

    欧阳予倩话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回家以后》和《泼妇》为例

    范文瑶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时期,恋爱与婚姻题材是问题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欧阳予倩的《回家以后》和《泼妇》是其中的代表作,尤其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两篇作品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通过对剧本中几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探究剧作家独特的女性意识产生的根由,揭示封建礼教摧残下女性的性别悲剧,进而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女性意识个性自由劣根性

    决绝的复仇者——误读《野草》

    房金环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草》,一曲生命的绝唱,一部复仇的赞歌。复仇的游魂,化为长蛇,在蔓延、舞动、爆裂,它口有毒牙,既以啮人,又自啮其身。对《野草》,咀嚼的不是文字,不是技巧。而是热辣辣、响当当、火爆爆的生命力,是目标既定,决绝付出,至死不休的硬汉式复仇精神。

    《野草》决绝复仇者

    讲清创作方法异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林柏军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作文同样需要各式各样的创作方法,在教学中讲清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异同,会有效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作文

    浅析《人间词话》对李煜词的评价

    孙佳佳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对李煜词的评价都是有争议的,尤其在50年代还曾经引起学术争论。许多人对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后主词的高度评价产生质疑。本文在综合参考了历代词话及相关评论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评论进行了试探性的分析。

    李煜词《人间词话》质疑

    闪光的精英意识——简论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黄园媛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小川,作为抗战时期的战士,新中国的官员与诗人,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参与整人他也挨整,他的苦恼困惑以至挣扎,他的激进和他的局限,他的自豪和他的屈辱,都是有代表性的,是我们土地上相当部分被称为革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1笔者试图对郭小川的诗歌创进行做研究。剖析“延安时期”被培养的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在规训之下试图保持的那份可贵的独立精神。

    诗歌创作郭小川精英意识革命知识分子简论抗战时期独立精神延安时期

    试论词之“阴柔”特质的成因

    魏墨青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素以婉约和豪放两派二分天下.但婉约派始终代表了词之主流风格。婉约词其根本的艺术特质乃“阴柔”二字。拳文从词之“阴柔”特质入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和论述。

    阴柔成因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

    岑泳莹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文字发展史上,中国的汉语言文字以其悠久的历史成为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的发展和汉字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拼音文字有着不同的个性,因而形成独具个性的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作为语言文学艺术的一种,承栽着社会文化,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一支耀眼的奇葩。而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中也是最具活力也是最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一部分,它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十分丰富。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将自身独特的个性及精神展现出来,和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汉语言汉文字中国文学影响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喜福会》的叙事特征

    张春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福会》是一部关于母女关系的小说。小说表面上是讲述四对母女的故事,但事实上想向读者展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中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和叙事声音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显示了谭恩美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多种现代叙事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其血脉中深厚的东方文化传统丰富着美国的多元文化.

    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声音东西方文化融合碰撞

    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哥特元素

    林意新周海霞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哥特式分析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分析小说中哥特元素在故事背景、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等方面的运用,对小说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托尼·莫里森哥特元素所罗门之歌黑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