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杂志多模态报道中的战时重庆形象

    周思邑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搜集整理了《生活》杂志对重庆的多模态报道资料进行解读,《生活》通过人物、事件和景物多模态报道,建构了历经灾难但坚强乐观和丰富有趣的战时重庆形象。

    《生活》重庆多模态

    对于"服装"的知识考古——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比较

    王熠昕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诞生的福柯"知识考古"理论,为学者们在历史、哲学、艺术方面上的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与许多有意义的见解。服装,是人类文化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服装的差异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本文便从知识考古角度出发,研究"服装",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中西方服装发展内核,这对于引领本土文化自觉,重建我国在世界文化圈中的话语权也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考古学服装中西方文化差异

    山西祁县、太谷、平遥社会主义改造中资本家的思想心理研究

    吝可可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作为当事人的资本家表现出了接受、抗拒、担忧等积极或消极的思想心理。研究资本家的复杂心理,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改造。

    祁县太谷平遥社会主义改造资本家思想心理

    浅论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史与前景

    薛梦颖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版本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代文学一跃成为广受追捧的热门学科。在此趋势下,古籍版本的研究也如老树新花般重新绽放光彩,为古籍研究学者及爱好者所青睐。本文在梳理古籍版本史的基础之上,结合曹之先生的《中国古籍版本学》、黄永年先生的《古籍版本学》和李致忠先生的《古书版本鉴定》对古籍版本的研究成果,简要谈谈自己对古籍版本研究的理解和对古籍版本研究前景的思考。

    古籍版本曹之黄永年李致忠

    保护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以杨匏安旧居陈列馆的修缮及活化利用为例

    黄广宇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对杨家祠的保护及活化利用也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红色旧址、传承好红色基因、传播好红色文化的号召。

    革命旧址保护活化利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区域音乐文化的创新模式研究——以洞庭渔歌志愿服务为例

    冉叶飞周子文杨子童董晶晶...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为主体,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洞庭渔歌区域音乐文化传承,在渔民居住的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基地,进驻渔民子弟聚集的中小学校开展渔歌教唱,在高校开展洞庭渔歌展演活动,对于传承区域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区域音乐文化洞庭渔歌

    钢琴伴奏对中外艺术歌曲意境烘托的重要性——以《魔王》和《大江东去》为例

    孙瑜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使得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众多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蓬勃的发展。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舒伯特、舒曼时代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抒情歌曲的创作浪潮被统称为艺术歌曲。这种从西方室内乐性质发展而来的艺术表演形式至今在全球声乐领域仍然经久不衰。其创作特点是:多采用日耳曼文学影响下的诗歌作为歌词,侧重表现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世界,(不同于莫扎特时代音乐创作注重音乐的主导性,此时以舒伯特为倒向的一批作曲家将诗歌与音乐结合,歌者与钢琴伴奏相结合)这使得音乐在文学基础上的表现力更强。戏剧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交错结合,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钢琴伴奏与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舞台表现位置。"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下营造出的特有的意境,使这种体裁成为区别于其他音乐体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钢琴伴奏通过伴奏织体,节奏变化,触键音色的变化,烘托歌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气氛、内涵与精神。本文笔者通过多年的钢琴艺术指导教学经验及长期丰富的舞台表演实践过程,通过与多位歌唱家合作出演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和青主创作的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做为分析载体,从钢琴艺术指导角度(伴奏织体、音乐表情术语、钢琴技巧运用等方面)阐述钢琴伴奏对作品意境的烘托及对作品影响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艺术歌曲《魔王》《大江东去》

    关于音乐理论工作的几点意见

    商亦然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音乐理论则是其重要的基础理论。在音乐的整体发展过程中,音乐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随着音乐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发展趋势,音乐理论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音乐理论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状态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当前音乐理论发展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概述;最后,针对音乐理论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音乐理论工作意见探究分析

    浅析合唱作品《海韵》的音乐创作本体

    贺陈佳周宇露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元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语言学家、哲学家,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其在作曲、作词、钢琴、指挥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作品《海韵》和《呜呼,三月十八》是赵元任仅有的两部合唱曲。《海韵》是赵元任先生的经典之作,应用了西方的创作技法,借鉴西方清唱剧形式创作而成的作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合唱巅峰之作。本文从合唱作品《海韵》的音乐创作本体分析入手,对该作品调式、调性、拍号、速度、力度、曲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仅供业界同行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时提供参考。

    合唱《海韵》音乐本体

    浅析凯佳·萨利亚霍的电子音乐作品《NoaNoa》

    李欣炜刘奇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作品《NoaNoa》的深入剖析,梳理与研究传统音乐融合电子音乐。这部《NoaNoa》从创作层面来说,作曲家凯佳·萨丽亚霍对传统作曲的严谨及其大胆的尝试用新手段进行创作让其具有较高研究的价值。萨利亚霍的电子音乐给人以奇幻、缥缈之感,她用自己的个性写作手法精确的传达着对音乐的追寻。从对《NoaNoa》这首作品的分析中,让学者创作混合型电子音乐有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整理分析完也可以更好吸取其创作技巧、思路的精髓。

    NoaNoa混合类电子音乐凯佳·萨利亚霍(KaijaSaaria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