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读礼方法初探

    刘晓飞
    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于经学中,于《礼》特所重视。"①然朱子之重视礼学也,非徒重视其细碎制度之可以资之于口耳也,而重视其制度之所以为制度者之必本于天理也。故论学者读礼之方法,虽当以讲明礼中之仪文为先,却当以明乎礼中之义理为重。学者悦乎理义、不啻若刍豢之悦口,然后可以从事于践履之地,而自无身心扞格之患矣。

    天理制度读礼方法

    试论能乐《杨贵妃》的文化变异

    曾玥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能乐《杨贵妃》以《长恨歌》为本事,对李杨爱情故事进行改编,本文试从能乐体制、能乐创作理论的角度探讨,能乐《杨贵妃》如何将中国文学变异为自身独有的幽玄特色。

    能乐杨玉环文化变异幽玄

    乾嘉文人吴玉纶之交游考

    赵晨鸣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玉纶,初名琦,字廷韩,号香亭,河南光州固始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家世代耕读,为当地望族。吴氏性喜风雅,文采斐然,性温而雅,与当时名流如王昶,翁方纲,钱棨等诗酒唱和,有诗文集传于世。然学界对其人其书研究者甚少。本文以吴氏诗文集、墓志铭、方志、年谱等资料,勾稽其家生平,并对其交游进行考述,以期弥补吴氏研究之空白,且借此呈现清乾嘉时期文风、士风之一隅。

    吴玉纶乾嘉文人交游考

    试析《文心雕龙》中的求变观

    邱玉洁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求变"①的思想较为突出。除去《通变》中具体详细地阐明了"通变则久"的文学观念,提出了文学创作要讲求继承与创新的理念外,在剩下的篇章中,"求变"的观点也不时有所体现。本文就从"变"字出发,从求变的原因、方法、态度以及求变在本书中的地位去探究刘勰在《文心雕龙》整部书中"求变"的思想体系。

    文心雕龙求变思想体系

    论艺术的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

    王苗苗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的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与艺术的诞生和发展相伴随,主张客观再现论者和主张主观阐述论者,观点迥异,亦有不同的创作实践。但在艺术创作中,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不是泾渭分明地截然分开的,而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的形态也是多样性的,艺术创造的要义是对主体和客观的整体建构,即对内在情感和外在世界的整体把握。

    客观再现主观阐述分野对立统一形态多样性

    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影响研究

    杨伟莉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世纪70年代的翻译理论变革为起点,"文化转向"掀起了以文化交流为主体的翻译运动。在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中,社会文化对翻译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诗学以及意识形态。笔者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深度研究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希望对同行工作者也有所助益,也希望能对未来翻译行业的发展作出微薄的贡献。

    文学翻译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诗经》中的爱情诗探析

    王君鹭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情可以给人类以欢愉、喜悦,也可以带来痛苦、悲伤。爱情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事物,在众多伟大的文学著作中都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诗经》作为我国一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诗歌巨著,其中收录了大量有关爱情的诗歌。它们不顾礼俗的束缚,向我们展示了男女之间最纯粹的感情。

    《诗经》爱情单相思

    "庐山"之外——评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

    林恬熊凌畅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物 ——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简称《万物》)2001年出版英文版,时隔四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译本,之后于2012年、2015年分别再版了两次,从三联书店对其的再版上看便可了解《万物》在学术上的价值和启发性历久弥新。本文基于对全本理解分析的前提下,对"模件化"概念阐释范畴进行细化和补充。

    雷德侯万物

    怀素草书《自叙帖》鉴赏

    杜东辉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书法史上草书的扛鼎之作,怀素的《自叙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备受历代推崇。本文关注的不是该帖的书法艺术水平,而是对其文字内容进行鉴赏,回顾记录怀素所交游的社会名流对怀素书法相关的诸多评价。这些评价者,在唐代怀素的时代中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属于中唐时期的精英阶层,他们的好恶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潮流动向,其对怀素书法作品等相关的评价,也映射了当时的书法艺术审美水平。

    怀素自叙帖中唐时期上流社会书法审美

    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探究

    孙雨竹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60年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出现以来,其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在起初更多的理解为放置于公共空间的作品或是相应的环境设计理解,但是艺术家、设计者乃至受众仍然对此各执一词。如今,公共艺术已经不仅限于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成为了一种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在作品的艺术性上让受众惊叹,更是在公共性上促使受众去思考,去讨论,去关注这个时代下被我们忽视或是不为所见的问题。作品的公共性的最大化传达,更是成为公共艺术作品的历史传承,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的出现与引入是中国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

    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