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寅中兴"前后的新剧

    高尚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话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改进.但是我们依旧不得不承认,中国话剧发展到现在,作为一种由"舶来品"艺术而发展至今的艺术形式,无论从演出的规模以及内容质量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兴盛".而要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要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中国话剧的早期形式 ——新剧中找寻蛛丝马迹.而"甲寅中兴"作为当时新剧的一段重要时期,分析其发生前后的戏剧(新剧)状况,可以成为找寻蛛丝马迹的重要手段.

    新剧时代背景甲寅中兴

    琀字及古代丧葬玉微探

    崔自欣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琀"作为一种丧葬玉,起源于新时器的"口含物"习俗,经周礼确定为一种丧葬制度,且有饭玉和含玉之区别,其后这种制度在汉代发展到顶峰.其口含之物从最开始的贝、石到谷物粮食以及各种珠宝玉器,除了满足最开始的"不忍虚其口"外也逐渐体现着死者的阶级层次.而以玉作口含之物和汉代的玉琀蝉都与古时人们的生死观念及对玉和蝉的认知有关,体现着古代"尸解成仙"的迷思.

    丧葬玉饭含生死观念

    古国文明之美的根源探寻

    张亦卓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商、周是中国最早的文明时期.在国家与社会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巫术祭祀兴起,同时也将艺术带入人民的生活中.在社会逐渐进步的同时回溯古老中国的艺术的源头,能够激发今人对美的深深思考,进一步剖析美的含义,激发更多关于美的灵感.

    中国古文明宗族祭祀巫术与艺术社会

    我们永远纪念——孙吴地区东北抗联与中苏抗战历史整理

    赵青山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 周年.黑河市孙吴县当作为历史上日本伪满洲国政府防御苏联而建设起来的军事重镇,是日本的侵略 ——东北抗联的抗战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和遗址遗存.为弘扬东北抗联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纪念中俄两国共同抗战的历史.本文将俄罗斯阿穆尔州地方志博物馆馆藏与当前国内东北抗联与孙吴相关、与前苏联相关的事迹进行梳理,以期对孙吴县地方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东北抗联中苏抗战历史资料保护中俄文化交流

    自然审美的银芙蕖不是佛教艺术化的莲花——对法门寺银芙蕖的再考证

    董文明陈锦航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物帐碑》与考古出土位置分析,发现法门寺地宫中的一对银芙蕖并非专门为此次迎舍利活动特意打造的供养摆件,而是唐代最后一次迎奉舍利活动之前的地宫遗物,在地宫宝物摆放时确实有花供之意,但是其最初打造目标并非佛教花供之意,这对银芙蕖是自然界中有花有叶芙蕖的模拟,体现中国传统自然主义审美,在宫廷情境下可能反映的是对生殖繁盛的向往,这与佛教艺术化几何化处理的莲花形象与纹饰相距甚远.但是在最后一次送还舍利、整理地宫时,利用地宫以前留存的该对芙蕖,进行了花供养的摆放安排.

    银芙蕖自然主义审美佛教艺术化莲花

    《大唐广阳漆泉寺故觉□禅师碑铭》考释

    肖力辉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觉口禅师碑》现收藏于河北省沙河市寺庄村民妥为保管.《大唐广阳漆泉寺故觉□禅师碑记》比较清楚记述了当时社会与佛教界这段拨乱反正的宗系对峙、斗争历史.此碑虽为"故觉 禅师碑记",记载的却是唐代高宗圣历元年至德宗贞元中期,大约一百年的社会佛教史发展变化状况,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唐代故觉禅师碑铭考辩

    14-16世纪东西方艺术发展之比较

    张翰斌
    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14-16世纪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时的东西方都处在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的艺术盛事,同时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推动东西方艺术文化发展的确是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这两股力量也最终将东西方两种艺术文化带向了不同的方向.

    艺术发展文艺复兴成因影响

    馆藏光绪皇帝"兴学育才"敕书解读

    秦欣欣饶胜
    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鸦片战争以来,晚清政府的腐败使得中华危机,统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迫于无奈进行"新政"改革,而教育改革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从这件光绪朝的"兴学育才"敕书可以看出,当时朝廷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等的措施与意图,为学者们对晚清教育新政改革的研究提供实证文物资料.

    兴学育才"新政"教育改革

    浅析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玉器的艺术特征

    韩冰
    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清代黑舍里氏墓考古出土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出土的较为典型的玉器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思考.

    黑舍里氏墓玉器艺术特征

    鄂西地区民族神话《黑暗传》的艺术审美初探

    陆玲玲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暗传》是流传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民间一种祭祀活动中的仪式歌,在当地被称作是丧鼓歌,其流传方式是口头流传,歌手们在丧葬或是祭祀活动中,用歌唱的方式盘唱历史故事,其内容涉及天地起源、混沌初开、洪水滔天、人类再造,从女娲伏羲一直唱到三皇五帝,其最大的艺术魅力不是简单的陈述,而是将人类诞生之初,甚至是天地间混沌初开之时的造物情景都通过后人的想象给予丰富的描述,这就是《黑暗传》的主要内容,而这一系列想象的铺垫及展开,也体现了《黑暗传》巨大的艺术魅力.

    《黑暗传》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