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审美的银芙蕖不是佛教艺术化的莲花——对法门寺银芙蕖的再考证

自然审美的银芙蕖不是佛教艺术化的莲花——对法门寺银芙蕖的再考证

扫码查看
通过《物帐碑》与考古出土位置分析,发现法门寺地宫中的一对银芙蕖并非专门为此次迎舍利活动特意打造的供养摆件,而是唐代最后一次迎奉舍利活动之前的地宫遗物,在地宫宝物摆放时确实有花供之意,但是其最初打造目标并非佛教花供之意,这对银芙蕖是自然界中有花有叶芙蕖的模拟,体现中国传统自然主义审美,在宫廷情境下可能反映的是对生殖繁盛的向往,这与佛教艺术化几何化处理的莲花形象与纹饰相距甚远.但是在最后一次送还舍利、整理地宫时,利用地宫以前留存的该对芙蕖,进行了花供养的摆放安排.

董文明、陈锦航

展开 >

法门寺博物馆,陕西 宝鸡 722201

银芙蕖 自然主义审美 佛教艺术化 莲花

2020

文艺生活·中旬刊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

文艺生活·中旬刊

影响因子:0.046
ISSN:1005-5312
年,卷(期):2020.(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