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郑力军

双月刊

1008-9233

xhxb99@163.com

029-84258531

710077

西安市西二环259号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高职教育为主要特色,集教育教学研究、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刊物。作为高层次的学术理论期刊,我校学报是师生开展科研学术研究、理论探讨及争鸣的园地。学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反映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科研水平等。学报除设常规重点栏目外,还重点反映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改革等热点问题,探索高职教育的新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李永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思想既一脉相承、蕴含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又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跟随变化的时代,紧密围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这样的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更加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的革命性、创新性、生态性和人民性,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境界.

    新质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脉络、理论依据及现实启示

    赵田田何旗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探索的实践主题,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至为重要的执政目标,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追寻的奋斗方向.百余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持之以恒的不懈探索,历经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工业化目标的确立、四个现代化的转向、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到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进程.从历史维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深刻揭示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接续前行.

    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特征及推进方略

    史亚洲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梦想,更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并最终绘就"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现代化国家的普遍特征,同时,在实践中又表现出极具约束的发展条件、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并联式"的推进路径和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实施等事实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并同步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唯有如此,"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才能实现.

    实践特征约束条件并联式基本经济制度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建构——以秧歌剧为考察中心

    唐金武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秧歌剧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人民大众的民间艺术.秧歌剧是从扭秧歌、旧秧歌戏发展而来,在时代机遇、现实需求等背景下形成的.延安时期秧歌剧极具革命属性,在党与边区政府的努力,人民大众的热衷,秧歌剧现代化的发展等共同推进下,秧歌剧革命话语体系得以生成.延安时期秧歌剧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完整,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环境等五个部分.并且其宣传也独具特色,以秧歌剧演出为核心,以歌曲传唱为垂心,以节日活动为靶心,以报纸、评论等为内心,从而助推革命话语广为传播.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秧歌剧建构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版权声明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编辑部
    29页

    数字金融与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直接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陆洲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119家商业银行2012-2022年度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金融与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明显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同时,相比大规模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对规模较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好;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赋能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即"数字金融—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有效.

    数字金融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中介机制

    论《二十四诗品》中"幽人"意象及"幽境"建构

    龙心怡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拟诗的比德意象与建构意境的审美书写在《二十四诗品》的研究中尚显不足."幽人"作为贯穿《二十四诗品》的关键意象,其生成模式与存在的"幽境"空间融摄了司空图独特的审美态度与诗学观点.其笔下的"幽人"具备儒家的经世仁爱情怀、道家的无为自然态度和佛禅般若空观的人格特质.在"幽境"建构中,司空图从体物与创作角度强调主体虚静的空灵心境与神完气足的充实内容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审美关照下,塑造出别具一格的"空山幽人"意境.

    《二十四诗品》"幽人"意象"幽境"建构"天人合一"

    文学坐标系的重寻:汪曾祺小说空间叙事质素研究

    王居荣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曾祺小说创作经历着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的文学坐标系重寻,写意与回忆间,空间叙事因子以共时性特质,重构叙事历时性.其形成受中国文艺传统、西方现代派意识流、现实主义、个人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回溯与展望中,以语言为媒介重构记忆故乡之中的"三维"空间,寻历史文化之根,构筑理想生活形态的存在.汪曾祺以自身的现实主义文学书写实现了对时代、社会的担当,实现着自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创作理想.

    汪曾祺小说空间叙事现实主义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延津建构——以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为中心

    苟海燕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作为中原大地上的王朝古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影响下,刘震云经由想象的点染和审美描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学延津.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他通过对延津地理空间的多重描述、地域文化的全景书写以及民族性格的地域概述,完成了文学地理上的故乡体系建构,由此实现与地理空间的文学互动和交流,展现出延津叙述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文学地理延津建构《一句顶一万句》

    基于语料库的陕西形象英文报道研究——以中亚五国主流媒体为例

    张锦华丘志超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对区域发展有促进作用.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开端,越来越吸引国内外的关注.以2013年9月-2023年9月发表在中亚五国主流媒体的涉陕英文报道为研究对象,构建中亚五国主流媒体涉陕英文报道语料库,运用费尔克劳夫三维框架理论对新闻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亚五国的主要媒体在报道陕西时,塑造了一个积极正面的合作伙伴形象.媒体报道以事实为基础,引用多来自中国媒体,展现出积极客观的报道态度和与我国友好互信的合作关系.本研究为国际传播中构建积极的陕西形象提供了借鉴,有助于促进其对外推广交流,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陕西形象中亚五国英文报道费尔克劳夫三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