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贾箭鸣

双月刊

1008-245X

skxb@mail.xjtu.edu.cn

029-82663982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是反映学校师生在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方面研究成果,同时反映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学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坚持“双面”方针,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与舆论导向, 立足点大,面向全国,同时经常特邀国内外著名学术精英为学报撰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与关系社会学理论创新

    边燕杰马旭蕾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社会学理论创新提出了时代任务.西方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聚焦社会行为从传统向现代的模式转变,但囿于欧美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哲学理念,欧美社会学家提出的论断漠视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忽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续性,轻视社会行为背后的联系性研究.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学派的联系性理论视角,创立十余年来获得了中国关系纽带、关系机制、关系文化、关系网络等四个方面的理论突破.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出发,就关系社会学的未来研究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包括人口规模巨大视域下的社会关系模式渐变命题和代际关系调适命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促进型和抑制型关系机制命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视域下的关系纽带变迁命题和关系行为惯习命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加强环保意识和强化环保行为的关系作用命题、走和平发展道路视域下的中国关系网络相对优势命题.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学理论关系社会学社会资本

    论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发展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

    陆卫明王方伟于晶晶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第二个结合"为视角,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赓续发展,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时代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实现与中华文明的深度融合,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与文明发展交互关系的科学论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文化创新的高度自觉、新时代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根基的时代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在于其逻辑起点、总体布局及在国际关系上的价值追求,既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又内在蕴含、赓续发展了丰厚的中华文明基因.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重大价值,有利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明根基、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文明神话、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基于三重向度的比较论析

    刘儒刘启农向潇璇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观、实践观、世界观三重向度充分展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实践逻辑,与西方现代化在"自我优先"与"命运与共"、"资本至上"与"人民至上"、"依附发展"与"独立自主"的深度博弈中彰显了优越性,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旧价值、旧思维、旧经验的全方位超越,向世界各国阐释了中国担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以更加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优化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道路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价值观实践观世界观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论析

    王倩吴家华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文化底色,为其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基因和深厚的道德根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百年价值追求,为其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包括以"人民至上"为执政理念的政治价值观、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的经济价值观、以"守正创新"为基本范式的文化价值观、以"和谐共生"为基本内核的生态价值观、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理念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价值迷思,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守正创新和谐共生命运与共

    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

    孙宗锋秦瑞楠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政府扮演着实现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能社会等重大战略目标的支柱角色.政府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简单运用,还蕴含着技术与政策、组织的互动过程.围绕数字时代"技术治理—平台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演变路径,从政策指引、组织保障与技术治理三个视角系统梳理数字政府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以数字技术和数字素养为基础的数字政府实践重构了政府的职责边界和治理模式,推动了组织管理的深刻变革.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数字政府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兼顾顶层设计与地方能动的政策设计,整体协同的组织保障机制与数字治理的技术支撑.

    数字政府政府治理数字技术数字素养数字化转型

    算法嵌入政府治理:逻辑、风险与规制

    周晓丽姬晓暄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算法在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现阶段如何推进算法技术更有效地嵌入政府治理,在充分发挥技术效益的同时反制技术滥用,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亟须关注的时代命题.从"技术—权力—规则"三个维度搭建研究算法嵌入政府治理的分析框架,探索算法技术赋能政府治理的价值意蕴与运作逻辑.聚焦算法技术黑箱阻滞公共责任认定、算法权力削弱政府与民众自主性、算法规则偏好导致治理正义性减损等风险与挑战,提出在实践中要推进技术适度透明化以明晰责任关系链条、规范算法权力运作并坚持人本主义治理理念、明确算法规则决策限度以强化治理正义性等实践进路.

    算法政府治理算法技术算法规则算法权力

    官员对民众信任的形成机制:文化主义视角下多元因素的解释

    杨开峰郑连虎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政民关系中,政府与民众的相互信任同等重要,其中官员对民众的信任直接影响他们对公众意见的听取和采纳,但是关于官员对民众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还不充分.构建一个文化主义视角的模型并基于 4 000 余份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政府官员对民众的信任总体呈现中等水平,受到官员的信任倾向、公共服务动机、家长式领导认同、传统媒体使用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传统等级观念、面子意识、互联网媒体使用等因素的负向影响.加强思想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民至上的立场使命,有助于增强官员对民众的信任,改善干群关系,提升治理效能.

    政民关系政治信任信任倾向公共服务官员的民众信任文化主义治理效能

    重访科层制:对议事协调机制的类型学探究

    王心怡孟天广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事协调机制长期被视为破解科层制协同困境的制度设计,但现有研究对议事协调机制的类型学缺乏系统考察.基于对W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式观察发现,领导小组在调度中出现"小组失灵",而工作组与工作专班表现出更强的议事协调能力.以行政知识和政治权威的正式与非正式形式为框架,研究分析三种议事协调机制的类型与适用情境:领导小组是权力导向型,适用于改革性、开创性情境;工作组是事务导向型,适用于任务性、统筹性情境;工作专班是资源导向型,适用于攻坚性、焦点性情境.科层制作为理解现代政府的理论基础,伴随着行政改革的浪潮历经衰落与回归,其与议事协调机制的关系尚未在理论层面得到充分讨论.重访科层制有助于在常规政治生活的视野内锚定议事协调机制的类型与功能,呈现新时代整体性政府建设的组织调适.

    科层制议事协调机制应急管理工作组工作专班领导小组隐性知识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动态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平台所有者与互补者交互影响的视角

    焦豪马高雅王林栋厉艳...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治理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大多从静态视角审视平台治理机制,而没有采用动态视角对平台演化发展过程中治理机制的变化展开详细的分析.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总结为涌现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更新阶段,基于平台所有者与互补者交互影响视角分析不同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挑战,提出基于开放、控制、制度化、变革的治理模式.涌现阶段需采取解耦策略、开放访问权限、资源信息提供、共生推广战略、建立互动机制等措施应对选择关键互补者合作和鼓励吸引互补者加入等挑战;震荡阶段需采取访问权限设置与反馈系统、纠纷解决机制、行为控制、外部关系控制、规范交易过程等措施应对避免互补者竞争加剧和筛选锁定互补者等挑战;规范阶段需采取分配协商程序、限制所有者权力、授予自主权、确保程序公正等措施应对明确各自战略定位、确立价值分配机制等挑战;更新阶段需采取提升平台质量、关注互补者反应、关注前沿数字技术、协作组织设计、促进共同成长等措施应对建立新的价值主张和实施平台变革等挑战.

    平台治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动态治理机制平台所有者平台互补者平台用户

    企业数智化变革悖论应对的能力基础:悖论协同能力探索

    张志菲罗瑾琏李树文唐慧洁...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悖论持久内嵌于组织之中,数智化变革更加凸显组织内矛盾要素或新增多元悖论.同时,鉴于对悖论的差异化应对会产生或增益或减损的双重效应,有效管理悖论对数智化变革成功至关重要.尽管已有研究验证了组织中悖论应对的重要性,并从态度、行为和传统能力视角对数智化变革悖论管理进行探究,但未有学者扎根数智化变革情境探索保障悖论应对持续有效的能力.在梳理数智化变革悖论类别以及悖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动态能力视角出发,融合数智化变革悖论及其管理核心特征,提出悖论协同能力是指组织通过将悖论两极矛盾要素进行相互联结和转换推动变革目标实现的能力,包含内浸式悖论协同能力和外拓式悖论协同能力两个维度.同时,探索悖论协同能力对数智化变革成效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通过聚焦数智化变革情境,关注悖论协同能力,以进一步融合与拓展数智化变革研究和悖论管理研究.

    数智化变革悖论管理能力基础悖论协同能力内浸式悖论协同外拓式悖论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