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贾箭鸣

双月刊

1008-245X

skxb@mail.xjtu.edu.cn

029-82663982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是反映学校师生在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方面研究成果,同时反映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学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坚持“双面”方针,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与舆论导向, 立足点大,面向全国,同时经常特邀国内外著名学术精英为学报撰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郑保卫郑权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传承与总结党的百年文化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系统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坚持斗争精神,打好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动仗;立足伟大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唯此才能有效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意识形态斗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蕴涵及时代价值

    陆卫明黄佳慧王子宜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对其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作深入具体的考察,加强学理化阐发与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理论、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关于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系统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新的文化使命、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工作导向和根本原则、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等一系列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守正与创新、通体与达用、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民族性与世界性、系统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蕴、鲜明特征和实践要求

    马忠赵歌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从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系统视角,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理论意蕴.其中,文化领导权体现了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科学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含着构建文化生命体的内在逻辑;文明新形态之"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色密切关联;舆论主导权蕴含着站在时代和科技前沿的深邃思考;国际话语权展现出人类文明交往背景下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体现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要从"七个着力"出发,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把握文化的方向性要求、发展性要求、信息化要求、安全性要求和开放性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领导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生命体文明新形态舆论主导权国际话语权

    人工智能与产业链韧性提升

    吕越张杰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产业链韧性水平指标,并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工智能会显著提高产业链的韧性水平,这一结果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更换变量、样本范围和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效应和治理体系优化效应是人工智能助力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内在机制.(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对发达国家和数字基础设施普及程度更高国家的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在行业层面,相比低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对中高技术类制造业的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更为突出.(4)考虑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时发现,金融危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工智能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据此提出应培育壮大人工智能行业、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以及加快建设数字化政府.

    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投入产出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治理体系优化

    数字金融、创业效应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赫国胜刘璇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1-2021 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五个维度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数字金融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推动作用.第二,创业效应在数字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传导作用,提升创业效应水平是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第三,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点,且创业效应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据此提出全面建设中国数字金融体系,加强数字金融对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引导扶持,充分重视并利用数字金融的空间外溢效应,深度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数字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门槛效应

    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革故鼎新还是畏葸不前?

    董竹柏向昱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采用 2004-2021 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营商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但这种抑制作用会随营商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而减弱.(2)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投入和成果的影响呈U型关系,但对数字化产出效率仅表现为单向抑制作用.(3)营商环境不确定性会通过加大企业融资约束、造成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和提高管理层短视而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应可以通过促进市场化发展、推动数字化组织构建和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等途径缓解这种抑制作用.(4)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在管理层具有海外背景、无信息技术背景和平均年龄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最终导致综合生产率和公司价值下跌.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制度和治理体系,敦促企业管理层学习数字化相关知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政策建议.

    企业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不确定性数字经济融资约束人才储备管理层短视

    "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

    戴翔华笑烨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外部环境变化冲击以及内部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丧失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虽面临挑战,但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相比却成功实现了"逆势上扬",其根本逻辑在于"双循环"能够形成吸引外资的新优势.具体而言,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下的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和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更高开放水平下的国际循环畅通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高度契合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布局全球生产网络,尤其是布局高端生产环节和阶段的现实需求,在利用外资上即表现为"稳中提质".在创新性地对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定量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计量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的正确性,即"双循环"能够显著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并且主要通过更加畅通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及其二者相互促进的机制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和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为充分发挥外资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和制度创新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以形成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新优势.

    双循环利用外资稳中提质扩大内需产业配套价值链分工

    "两业"融合与先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宋林王嘉丽李东倡
    7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中国参与大国博弈与产业竞争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 2003-2021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两业"融合对先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先进制造业TFP.异质性分析表明,"两业"融合对先进制造业TFP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分行业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之后,能够显著提升行业TFP.机制检验发现,"两业"融合主要通过改进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等渠道对先进制造业TFP起到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引导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鼓励企业之间协同创新以及减弱要素流动壁垒等政策建议.

    "两业"融合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知识产权政策对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杜传忠陈永昌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准实验,利用 2009-2020 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结合三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制造行业的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设立对不同制造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高技术行业的竞争力相较于传统行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低股权集中度、国有性质以及大规模等特征的制造业企业,其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影响运营成本以及提高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不同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出现差异性变化.据此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扶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联盟等政策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力制造业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三重差分法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看病贵"与政府支出——基于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视角的分析

    庞瑞芝李倩楠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看病贵"意味着医疗卫生资源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高,有限资源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从而直接影响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爆发式增长,将形成医疗卫生体系的额外压力,加剧供求矛盾.基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视角研究"看病贵"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关系发现:政府增加卫生支出会通过加剧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而加剧"看病贵"问题;只有将增加政府卫生支出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才能真正缓解全社会"看病贵"问题.因此,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塑医疗卫生服务治理模式,构建专业化治理模式,系统性重构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建设.

    健康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看病贵"资源配置失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