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贾箭鸣

双月刊

1008-245X

skxb@mail.xjtu.edu.cn

029-82663982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是反映学校师生在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方面研究成果,同时反映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学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坚持“双面”方针,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与舆论导向, 立足点大,面向全国,同时经常特邀国内外著名学术精英为学报撰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郭朝先陈小艳彭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跃迁与工业革命同频共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下,最新的生产力跃迁产生了新质生产力,即创新驱动的新型生产力.从历史来看,每一次生产力跃迁都推动了产业变革和产业体系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兴起,必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产生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产业结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产业要素体系、产业功能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赋能效应、组织重塑效应、要素提升效应、补链强链效应、筑基强基效应等不断夯实和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产业要素体系、产业功能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不断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建设.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应以向"内"、向"实"、向"数"、向"绿"、向"前"为主攻方向.为此提出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培养劳动者人才队伍、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等政策建议.

    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要素产业功能产业支撑

    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

    潘建屯陶泓伶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为核心动力之"新"、生产依托之"新"和目标旨意之"新"三重维度,其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生产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旨意的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范畴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内涵特征,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新"之所在,由此规定了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动向.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重大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引,为中国在经济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强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郭菊娥陈辰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新质生产力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以文化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共契、难点问题及推进路径

    燕连福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本质上仍然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包含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价值风尚、培育创新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等诸多方面,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关键要素,两者并非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以文化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共契表现为文化建设有助于锚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目标,优化新质生产力的动力系统,拓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样态.同时,当前文化建设还面临文化科技融合不顺畅、劳动者文化素养欠缺、尊重创新氛围不浓厚等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点问题.未来,需要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助力培育"新人才"、攻克"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核心动能与强劲推力.

    新质生产力文化建设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

    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产业政策体系演变逻辑与主要趋向

    白雪洁王欣悦宋培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后重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产业政策是新发展格局下将中国塑造成为有竞争力经济体的重要工具,对内激励竞争和对外强化安全成为产业政策新目标.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厘清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竞争政策之间的融合、协调、退出与重构等关系,统合探究各类政策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基本逻辑.进一步提出在多元化政策目标下,中国要打出一套以竞争政策为基础、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相互协调、选择性产业政策逐渐让位于功能性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由激励科技创新链条的后端向前端突破侧重、重大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政策"组合拳",并提出通过建立多层次政策协调机制、健全产业政策的全流程治理机制等举措完善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政策体系.

    新发展格局竞争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高质量发展

    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构建、机制和应用

    何涛裴平吴心弘
    4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链金融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瓶颈,但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亟须解决.以联盟链为底层技术,将企业、银行和政府部门等参与主体连接在一起,构建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并深入讨论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选型依据、网络架构、运行机制和业务应用.研究表明:(1)相对于公有链和私有链而言,联盟链的部分去中心化、共识信任、不可篡改、智能合约和隐私性等优良特性,能够有效满足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性、安全性和监管性等要求;(2)采用实用性拜占庭容错算法经过"选主、打包、建块和验证"实现一致共识后将数据上链存储于联盟链分布式总账本,是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运行机制的关键;(3)通过采用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能够显著提高,即获取资金时间缩短、贷款利率降低和贷款规模扩大.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案,同时为银行和企业等进行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现实指引.

    供应链金融联盟链区块链共识算法实用性拜占庭容错算法中小企业融资分布式账本

    数字人民币接受与使用的影响因素和组态路径探索

    张成虎高睿凯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明确影响公众接受与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因素有利于数字人民币的深入推广与普及.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TAUT2)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构建数字人民币接受与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1 976份数据,以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及变量的净效应,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研究诱发数字人民币高频与低频使用行为的组态路径.SEM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个体创新性正向影响接受意愿,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接受意愿,便利条件、习惯、接受意愿正向影响使用行为;接受意愿在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对使用行为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fsQCA研究结果显示:条件外驱模式、体验侧重模式、内因主导模式、综合作用模式、个性影响模式、安全倾向模式可实现数字人民币高频使用;环境缺失模式、风险阻碍模式会导致数字人民币低频使用.基于此,提出从推进应用场景开发与生态建设、增强用户黏性、培育公民数字素养、提升使用体验与效用、加强安全保障与立法监管、贯彻宣传工作等方面促进数字人民币应用.

    数字人民币组态路径UTAUT2模型创新扩散理论感知风险理论数字素养用户黏性

    探索创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一个多层级框架

    高洋闫亚鹏叶丹陈蓓蓓...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孵化器逐步发生进化与演变,其商业价值创造机理已经不同于以往.揭示创业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本质特征以及探索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演变的规律具有一定理论意义.首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利用NVivo1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得到其商业模式基本框架,包含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获取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多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索创业孵化器的价值创造规律,并揭示创业孵化器商业模式的进化与演变方向,最终构建了一个多层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第一,创业孵化器不仅是初创企业的一种有形安排,更是将"知识的服务纳入其价值主张"的有效组织;第二,创业孵化器主要通过有形、无形和网络服务产生价值,这一过程以追求学习效应和合法性为主要目的;第三,创业孵化器最终需要通过佣金、支持服务收费和企业附加值的获取来保证利益,但持久的收益依赖更低的成本结构;第四,创业孵化器商业模式存在一个内在的反馈与进化过程,并最终体现在价值主张的明确化上.对于加强创业孵化器理论体系建设,以及明确创业孵化器商业模式定位、演变方向和衍生逻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启示.

    创业孵化器商业模式扎根理论案例研究价值创造多层级框架

    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邻避冲突的政府信任失灵逻辑

    郑依琳李磊马韶君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成为当前邻避冲突治理的关键课题.既有邻避问题研究关注到信任与冲突的关系,但仍缺乏对政民互动中信任失灵内在机制的探讨.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构建公众感知与预期分析框架,以动态视角追问邻避冲突中政府信任失灵的传导逻辑.研究显示,邻避冲突中政府信任失灵的触发既源于公众短期感知与预期的不匹配,也受制于有限理性、质疑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长期感知的影响.进一步地,政府信任陷入"失信认知固化—跨域扩散溢出"的恶性循环,并受新媒体传播的冲击呈现螺旋型强化趋势.这一发现对化解现阶段邻避冲突信任危机具有启发性作用,据此提出畅通公众沟通参与渠道、营造价值共创信任环境、转变政府与公众互动关系等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公众与政府的关系向"良性互动"转变.

    邻避冲突政府信任行为公共管理公众感知公众预期

    高绩效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要素与实践路径

    权一章吴建南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229个地级市的混合研究,基于资源配置、绩效扩散和催化推进三个维度梳理出影响数字政府建设的八个因素,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这些因素的实证显著性.按照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内数字政府建设指数前1%的"最佳实践"案例分别进行观察,并探讨这些因素的配置路径.研究发现:水平竞争是东部地区城市实现高绩效数字政府的必要条件,公共财政保障是中部地区城市实现高绩效数字政府的必要条件,公共财政保障、垂直压力和政府注意力是西部地区城市实现高绩效数字政府的必要条件.为实现高绩效数字政府建设,东部地区城市存在"外部促进型"和"内驱引导型"两种路径,中部地区城市存在"领导重视型"和"环境催化型"两种路径,西部地区城市存在"联动建设型"路径,启示公共管理者灵活配置关键因素.

    数字政府政府治理治理现代化资源配置绩效扩散催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