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赵安启

双月刊

1008-7192

jzkjds@163.com

029-82202167

710055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98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更名而来。刊登学术论文90-100篇,稿源来自校内校外的所有学者专家,论文刊用实行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审会会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培塑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论略

    杨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定历史自信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导向与精神支撑,也是对广大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与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内容.培塑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气质、夯实广大青年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根基、引导广大青年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培塑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应遵循迷雾破除与认知建构相统一、知识灌输与情感培育相协调、外在培育与内化吸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要推动常态教育,强化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日常化引领;深化理论研究,夯实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基础;立足网络空间,拓展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空间格局.

    青年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使命担当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命题的思想政治工作诠释

    李传哲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历史和实践必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共进共存的道路,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命题的实现上大有用武之地,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目的任务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目标相吻合、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方法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命题中大有可为.在实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命题的新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发展和引导共享发展助推这一伟大命题的实现.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

    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历史道路、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李玲王位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困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伟大创新与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自我革命的壮丽史诗.自我革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历经了旭日初升、鲁阳回日、开云见日、蒸蒸日盛四个不同阶段.以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困境,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四性"原色,中国共产党革命本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新底色.新时代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困境,必须坚持聚焦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持以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以制度体系提升政治能力,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问题意识强化政治自觉.

    自我革命历史逻辑实践

    "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路——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超越

    杨磊鑫叶荣国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是任何一个民族实现现代化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作用下进退两难.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第二个结合"文化发展新道路是对"保守—激进"文化困境的全方位超越,从二元对立到辩证统一,实现了文化思维的跃迁;从自卑自负向自信自强,实现了文化心态的重塑;从体用之争到实践指向,实现了文化焦点的转换."第二个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方法遵循,拓展了理论空间,构建了话语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激进主义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刘书文
    33-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经受住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风险.党的意识形态治理是由意识形态制度和治理体系、意识形态治理能力与意识形态治理效能共同构成,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从"中国之制"走向"中国之治"的驱动机制.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制度和意识形态治理的"嵌入性"融合,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治理"新话语.党的意识形态治理需要在党的意识形态制度和治理体系、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和意识形态治理效能构成的文化逻辑整体中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构筑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向心力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治背景下,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意涵及其内在逻辑,不仅对于筑牢党和人民的思想防线和文化长城影响深远,也对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治理学"学术话语和丰富党的建设学科方向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学术话语治理现代化

    数字孪生村落:传统村落全要素智慧化营建新范式

    冯晓刚宋昆仑马启云李萌...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与生态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不断侵蚀,导致了传统农耕文明的不断消亡.为了实现对传统村落全方位要素的保护目标,以数字孪生技术为驱动内核,就传统村落全要素保护的内涵与外延、体系架构、建设路径及关键技术等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村落的全要素智慧营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路径与示范应用四个维度进行深化研究;新型测绘耦合数字孪生技术为传统村落的全要素智慧化管控与运维奠定了数据与技术基础,结合实际保护需求与建设目标的"二阶段"体系划分,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保护、协同发展与综合利用提供方法借鉴.

    传统村落数字孪生全要素智慧营建范式

    地域视野下皖西村落风貌特征识别及优化策略——以金寨某红色小镇为例

    吴运法申程程徐雪芳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角度探索乡村风貌量化识别途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梳理我国乡村风貌阶段发展的特征,选取金寨县某红色小镇的多个村落,以类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从聚落空间特征、建筑类型、色彩信息等角度分析总结乡村建筑风貌现状特点,从肌理重构、功能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性改造的角度分析乡村的优化实践策略.

    地域视野皖西村落风貌特征识别优化策略

    区域性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文本转译的理论基础

    杨思然
    54-5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积极建构中国当代建筑理论体系的背景下,以提供区域性的基础支持为目的,对区域性当代建筑进行以省域为单位的深入化、特性化理论研究.针对这种研究的路径,以及研究中建筑作品与建筑理论转译的理论基础展开探讨,借鉴微观史学的研究、叙事路径及诠释学、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以文字文本、建筑作品、建筑观念为研究对象的深入化、特性化研究路径,明确了建筑作品与建筑理论之间转译的诠释学、图像学基础.提出了转译中应注意的建筑图像文本的阐释具有多样性、图像文本的客体解读具有与主体信息不同的可能性、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的建筑理论诠释方式等三个问题,为以省域为单位的区域性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明确了研究路径,阐明了转译问题的理论基础.

    当代建筑理论区域性研究路径文本转译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热点与路径探析

    罗安宁吴湉钰戴慧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传统民居作为建筑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造技艺集中体现徽州文化内涵、地域环境适应技术和民间营建智慧,目前在技术特点和内涵价值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通过梳理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现有研究情况,综合运用Bibliometrix、CiteSpcae和Scimago Graphica等软件,对2000-2022 年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内研究成果开展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发文情况、结构聚类等知识图谱,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凝练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研究路径,为当代地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方向参考.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结构

    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集聚动力分析——基于藏羌彝走廊数据的实证研究

    方永恒赵雪莹马亚冰宋婉怡...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集聚经济理论、企业异质性理论、选择效应理论等构建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力理论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探析各动力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集聚由基础设施共享、知识溢出、产业匹配、选择效应四大动力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共同发挥作用,其中人力资本、研发支出、金融产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禀赋受到企业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对文化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正向的影响,并且调节变量在不同水平时,各动力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幅度具有差异性.基础设施发达程度和市场规模,这两种动力因子未受到企业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企业异质性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