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科技大学

伍永平

双月刊

1672-9315

XKXB@xust.edu.cn

029-85583054

710054

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原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2004)、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81-1999)),1981年9月创刊,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编辑出版。本刊为季刊,公开发行,大16开,每期144页。本刊是以煤炭科技为主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本校师生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煤炭科学技术服务。本刊已在“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矿业工程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神木地区本溪组煤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王华孟培龙张博杰郭艳琴...
    91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复杂,导致对储层进行合理、定量分类通常较困难。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神木地区石炭系本溪组煤系致密砂岩气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储层综合指数(CEI)建立储层定量分类标准,预测有利储层。结果表明:神木地区本溪组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填隙物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铁白云石和铁方解石等胶结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和高岭石晶间孔隙为主,微裂隙和岩屑粒内溶孔次之,主要发育粗孔-中喉型和细孔-小喉型孔隙结构;区内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普遍,石英及岩屑粒内溶蚀作用发育,储层普遍进入中成岩B期阶段。神木地区本溪组发育Ⅰ类(CEI>0。6)、Ⅱ类(0。4<CEI<0。6)和Ⅲ类(CEI<0。4)储层,Ⅰ类和Ⅱ类为有利储层,Ⅰ类储层分布范围相比Ⅱ类储层较小,但两者纵向上均以本1段最为发育,平面上多分布在水下分支河道和砂坪微相中。

    储层分类储层特征致密砂岩本溪组鄂尔多斯盆地

    宁夏煤的分子结构演化特征

    夏炎许睿路学忠郭伟勇...
    924-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较小,任意取向;随着煤级的增加,芳香层间距d002值以最快的速率减小,延展度La则加快增长,在Rmax大于2。0%后,d002值变化幅度减缓与堆砌度Lc值增大相对应;在d002<0。348 0 nm,拉曼参数ID1/IG、AD1/AD1+G开始线性减小,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片尺寸增大,定向性增强,光学性质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片方向上呈现各向异性,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大;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红外光谱显示脂肪结构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吸收带显著,芳香度参数迅速增大,脂肪烃侧链快速脱落,生烃潜力参数'A'变小;贺兰山煤田和香山煤田煤叠加了岩浆热作用,变质温度较高,导致芳香环缩合程度增强,芳香烃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对煤的结构演化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中-低煤阶煤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煤分子结构

    延安组煤与页岩沉积古环境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芦村二号矿为例

    吴文前门少斌申连凯高旭辉...
    934-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底部发育稳定的煤层,其顶部发育厚层页岩。虽然煤和页岩都是富有机质沉积岩,但其沉积期古环境差异特征尚待揭示。在芦村二号矿采集了 8件煤样及其顶板发育的6件页岩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煤及页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明确了其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不同岩性沉积期的古环境差异。结果表明:煤和页岩中Al2O3含量最高,Fe2O3的含量次之,相较于上陆壳均值(UCC),煤中P2O5、Fe2O3富集程度较高,而页岩中K2O、Al2O3、Fe2O3富集程度较高;煤中Cr、Ni、Cu、Sr、Mo和U元素明显富集,而页岩中仅有U元素呈富集状态,Ni、Cu、Sr和Mo元素呈明显亏损状态;煤和页岩的CIA值为均指示沉积体系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且该气候条件更加有利于煤层的发育;煤沉积期水体盐度变化较大,为半咸水-咸水环境,而页岩沉积期水体盐度较为稳定,为半咸水环境;相较于页岩,成煤时期水体的古生产力更高,且煤形成于覆水较浅的泥炭沼泽环境,后期水体逐渐加深,生产力逐渐减弱;(Fe+Mn)/Ti均值大于25,表明沉积期煤层受热液作用影响,接受了较高温度的烘烤。探究煤和页岩沉积期古环境的差异,为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层的勘探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页岩主微量元素延安组芦村二号矿

    压实黄土压缩变形规律及其数学模型

    亢佳玉王丽琴巩江峰王新东...
    942-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土高填方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其地基稳定与沉降也是填方地区的重点关注问题,而要准确地预测填方区的地基总沉降量或工后沉降量数据,就需要对压实黄土的压缩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室内侧限压缩试验研究高填方地区压实黄土的压缩变形规律,分析不同地区压实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讨论其压缩特性及变化规律,通过复合幂-指数(CPE)模型建立了描述压实黄土侧限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的表达方法。结果表明:侧限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应变随竖向应力的逐级增加而增加;不同场地、沉积时代压实黄土的压缩变形规律基本相似,施加相同竖向应力时,应变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越来越强;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体抵抗变形的能力被削弱。考虑到含水率与压实度,将不同沉积时代下CPE模型参数进行定量描述,压实黄土在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在吕梁Q3黄土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研究压实黄土的压缩变形提供了新思路。

    压实黄土侧限压缩试验变形规律数学模型沉积时代

    2种假单胞菌对乌海风化煤的连续降解

    杨再文周子璇刘向荣赵顺省...
    953-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煤的微生物降解率,实现煤的微生物法产业化应用,进行了 2种假单胞菌(日本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内蒙古乌海风化煤的微生物连续降解研究。首先,采用了 3种组合降解模式和2种单一降解模式对煤样进行生物转化,降解结束后使用重量法和紫外可见吸光度法评估各个降解路线的生物降解率,并分别对不同降解路线的产物进行表征;然后,选最优工艺路线进行微生物降解,用紫外可见光吸光度、红外光谱和GC-MS等表征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煤的官能团变化和液相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内蒙古乌海氧化风化煤微生物转化的连续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先用日本假单胞菌,再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连续降解(表示为"日本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优降解路线,降解率由单一菌种的49。2%提高到了68。2%;在乌海氧化风化煤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日本假单胞菌更容易降解煤的脂肪族侧链,而芳香族骨架则更容易被铜绿假单胞菌降解;最优降解顺序"日本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乌海氧化风化煤的可能过程为先降解煤表面的长链烷烃,再降解煤内部的芳香烃。研究结果对提高煤的微生物降解率和实现煤的微生物转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煤的微生物转化连续降解日本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风化煤

    混合数据驱动的轻量化YOLOv5故障选线方法

    郝帅田卓马旭李威...
    96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选线方法精度低、实时性差、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数据驱动的轻量化YOLOv5选线方法,简记为MSE-YOLOv5。首先,以零序电流作为区分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判断依据,为了增强二者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利用小波变换将零序电流信号映射为二维时频图;其次,为了扩充样本数量,利用搭建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改变故障点位置、初相位以及接地电阻等参数生成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构成混合数据集;然后,为了减少选线时背景噪声对微弱故障信号特征的影响,在所搭建检测网络的颈部网络中引入通道注意力模块,从而增强故障特征的表达能力;最后,为了提高选线实时性,在网络中引入轻量化网络以减少其参数量与运算量。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优势,利用某变电站真实故障数据进行测试,并与4种经典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数据驱动的轻量化YOLOv5故障选线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其选线精度可达95。2%,即使在噪声干扰条件下,选线精度依然可以保持在90%以上;具有更轻的体量及更快的选线速度,参数量下降至原网络的1/5,计算量下降至1/7,检测速度可达7。7 ms。因此,混合数据驱动的轻量化YOLOv5故障选线方法具有体量小、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有利于后期将其部署到现场设备中。

    故障选线小波变换混合数据集通道注意力模块轻量化网络

    基于多注意融合网络的输煤皮带异物识别方法

    李利梁晶陈旭东寇发荣...
    97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现有输煤皮带异物识别算法网络参数量大、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及时避免大块煤和矸石、锚杆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注意融合网络的输煤皮带异物识别方法,使用低照度图像处理算法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采用融合局部注意力残差块作为基本特征提取单元,在残差块中融入带有额外偏移量的可变形卷积以增加对不规则特征的描述,用注意力机制对全局特征图做期望最大化处理。结果表明:在Cifar 10数据集和矿用皮带传输异物识别数据集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93。7%和 84。8%;与 ShufflenetV2、MobileNetV2、ResNet 50、ResNet 110、Darknet 53算法相比,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 4。7%、3。9%、0。4%、0。5%、1。7%;与识别准确率相近的ResNet 50、ResNet 110算法相比,网络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大大减小。识别方法能够快速识别输煤皮带异物,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对保障煤矿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参考意义。

    异物识别输煤皮带Darknet网络可变形卷积注意力机制

    基于改进DCGAN的对地观测图像生成方法

    黄丹丹汪梅张永高施俊杰...
    98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无人机对地观测图像样本的平衡性,提高对地观测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采用图像生成方法对无人机对地观测图像进行大量生成;针对图像生成模型在训练时出现的稳定性和生成图像的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CGAN的对地观测图像生成方法。首先在DCGAN的生成器和判别器的网络结构中增加批处理层,然后将判别器的优化器改进为随机梯度下降,且生成器的优化器采用自适应学习率,最后改进模型的损失函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CGAN网络模型生成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统计特征相似,模型性能良好,相比于其他的GAN衍生模型,改进后的DCGAN模型更具有稳定性,在训练过程中未出现模式崩塌的现象,模型生成图像的FID分数值为4。631,比原始DCGAN模型低2。409,该方法生成的图像质量更好,更加适用大规模的对地观测图像数据的生成。

    对地观测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深度学习图像生成

    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

    王萍邱雪萍祝天乐
    996-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农村生活能源低碳转型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陕豫2018年和2021年专项田野调查数据,深入剖析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首先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运用O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然后引入生计策略和低碳认知变量,深入探究其在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显著促进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自然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有显著负向影响;生计策略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受到农户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因此,需兼顾农户家庭生计和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共同发展,树立农户绿色低碳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切实保障农村能源全面低碳化转型。

    生计资本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中介作用调节作用

    KANO-FBS模型下的煤矿用自救器用户需求研究

    张娜马永超
    1008-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价矿工对自救器的满意度,设计符合矿工需求的自救器,提出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流程,改进煤矿用自救器的开发过程。首先对煤矿用自救器用户需求展开调研,通过KJ法构建用户需求体系,其次利用KANO模型量化用户需求并结合敏感度排序明确设计目标,构建KANO模型下的需求要素与FBS功能要素转化,经过FBS模型的映射转化,确定煤矿用自救器产品设计所需的结构,最后完成自救器在使用方式和信息识别上的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煤矿用自救器用户需求指标体系中操作便捷、安全供氧及故障反馈是目前亟待改进的需求,需求敏感度分别达到1。071、0。906、0。866;设计后的煤矿用自救器经过平均操作用时测试对比,发现其使用效率高于现有产品,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得出设计后的煤矿用自救器用户满意度较高。该研究有效解决了煤矿用自救器现有产品操作不便、日常维护困难等问题,验证了 KA-NO-FBS 模型的有效性和指导价值,为未来煤矿用自救器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工业设计煤矿用自救器用户需求模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