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闫剑群

双月刊

1671-8259

jdyxb@vip.163.com

029-82655412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促进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刊物在反映本校医学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吸收校外优秀稿件。本刊设有专家述评、专题研究、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等栏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本刊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学报而努力奋斗。欢迎支持、关心本刊的专业人士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的共识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展望

    靳天乐刘雨泉王润石侯妮...
    52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RC)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TNM分期不能很好地区分CRC异质性,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整合患者临床特征、癌组织分子遗传学变化、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变化以及免疫基质等特征,共识分子分型(CMS)是迄今为止对CRC异质性的最佳描述.本文从三类CRC癌组织分子遗传学改变(染色体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和CpG岛甲基化表型)出发,系统阐述不同CMS分型CRC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向和预后评估以及与免疫治疗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改变的联系.随着测序技术和前瞻性精准医学临床试验的持续探索,以CMS分型为基础的"多分子-多药物"治疗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精准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的核心.

    结直肠癌(CRC)异质性共识分子分型(CMS)临床应用

    影响能谱CTU虚拟平扫尿路结石检出的因素分析

    程燕南李雅楠孙精涛田倩...
    535-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能谱CT尿路造影(CTU)虚拟平扫图像检出尿路结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150例尿路结石并行能谱CTU的患者(记录所用碘对比剂).将平扫图像重建为120 kVp-like图像,静脉期和排泄期的增强图像采用碘去除技术分别重建为静脉期和排泄期的虚拟平扫图像.2位医师独立评估以上3组图像,并记录3组图像的尿路结石数量、所在解剖位置及虚拟平扫图像是否有碘残留;结石大小和CT值仅在真实平扫图像上测量.结石大小、CT值、结石所在位置和所用碘对比剂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影响虚拟平扫尿路结石检出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绘制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真实平扫上检出304枚结石,而静脉期和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分别为92.4%和71.4%.结石大小和CT值是影响静脉期和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结石大小和CT值在静脉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AUC值达0.96以上,诊断临界值分别是3.52 mm和469 HU,而在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结石大小、CT值及解剖位置等指标的综合AUC值降为0.88.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在碘对比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另外,排泄期肾盂肾盏处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在增强CT的2个扫描期相中,静脉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效果更佳.结石大小和CT值是影响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重要因素.肾盂肾盏处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低与碘去除效果欠佳相关.

    能谱CT尿路造影(CTU)尿路结石虚拟平扫检出Logistic回归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一站式胸痛三联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屈婷婷曹乐李雅楠陈丽虹...
    54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者在临床医师的要求下接受包括腹主动脉的TRO-CTA扫描(TRO-CTAwAA).两组患者主动脉期的扫描范围不同:常规TRO-CTA只扫描胸主动脉,TRO-CTAwAA扫描整个主动脉,其余所有的扫描参数均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主动脉主要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两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和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RO-CTAwAA组的主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TRO-CTA组(35.1%u5.4.8%,P<0.001).在TRO-CTAwAA组中,有26.5%的血管异常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均可检出,另外8.6%只发生在腹主动脉上.两组间辐射剂量相比,TRO-CTAwAA组的总DLP明显高于常规TRO-CTA(P<0.001).两组扫描时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0).结论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TRO-CTA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血管异常的检出率,不增加检查流程.

    胸痛一站式胸痛三联CTA腹主动脉CTA检查流程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CT图像重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陈丽虹陈功婷樊钢练李雅楠...
    547-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与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以及层厚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4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以下3种参数组合进行图像重建:①迭代重建算法(KARL5)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4种卷积核(Soft_AA、Soft_BA、Soft_CA、Soft_DA,锐利度由低至高)重建;②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进行重建;③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不变,采用不同层厚(0.5 mm,1.0 mm)进行重建.经专用分析软件自动提取上述3种参数组合中所有图像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对应的FAI.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LAD、LCX和RCA:①不同卷积核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FAI随卷积核锐利度的提高而降低;②相比于FBP,KARL5重建图像的FAI显著提高(P<0.001);③相比于0.5 mm,1.0 mm层厚图像的FAI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及图像层厚对各支冠状动脉的FAI均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应用FAI进行诊断时应充分考虑CT重建参数的影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重建参数冠脉周围脂肪

    乳腺癌表型影响新辅助化疗后MRI反应评估的准确性

    郭转转张冰张莉雷喆...
    552-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例乳腺癌患者,在NAC前及全程结束后分别行乳腺MRI检查.根据NAC全程结束后手术所获得的病理结果,以Miller-Payne分级为评估标准,分为pCR与非病理完全缓解(npCR)2个亚组.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NAC前病变MRI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评估NAC后pCR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MRI预测不同肿瘤亚型pCR的诊断效能.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影响放射学完全缓解(radiographic complete response,rCR)和pCR 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NAC后MRI分析显示rCR 20例(22.5%),pCR 28例(31.5%),将rCR视为MRI分析的"阳性"结果,MRI评估正确79例,其中真阳性19例,真阴性60例,评估错误10例,其中假阴性9例,假阳性1例,MRI评估pC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86%、98.36%、88.76%、95.00%、86.96%;MRI评估ERBB2+型乳腺癌NAC后pCR的诊断效能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临床分期、背景实质强化及肿瘤最大径均影响rCR和pCR一致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rCR和pCR 一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RI评估乳腺癌NAC后pCR整体准确性良好,治疗前MRI特征和肿瘤亚型可能与乳腺癌患者NAC治疗后MRI的诊断准确性相关.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完全缓解(pCR)

    AMH联合卵巢超声影像学参数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王丽毛文军白娥
    560-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育龄期女性不同年龄的性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和卵巢超声影像学参数的变化,分析其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 968名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性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卵巢总体积、卵巢皮质体积、卵巢髓质体积、卵巢总面积、卵巢皮质面积、卵巢髓质面积,分析不同年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POI的预测价值,采用AMH联合卵巢超声影像学参数建立预测POI的模型.结果 1 968名研究对象中POI患病率为3.10%,30~39岁年龄组POI的患病率显著高于20~29岁年龄组(P<0.05).30~34岁组血清AMH水平显著低于20~24岁组和25~29岁组(P<0.05),35~39岁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显著高于30~34岁组(P<0.05),而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和AMH水平、AFC、卵巢体积、卵巢皮质体积、卵巢面积、卵巢皮质面积均显著低于30~34岁组(P<0.05).POI组患者的血清FSH、LH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女性卵巢功能正常者(P<0.05),而血清E2、AMH水平显著低于同龄女性卵巢功能正常者(P<0.05).POI组患者的AFC、卵巢体积、卵巢皮质体积、卵巢髓质体积、卵巢面积、卵巢皮质面积和卵巢髓质面积均显著低于同龄女性卵巢功能正常者(P<0.05).对POI的预测价值分析结果显示,激素水平中AMH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57),其次为E2(AUC=0.840).超声影像学参数中AFC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867),其次为卵巢皮质体积(AUC=0.835).AMH联合卵巢超声影像学参数建立的模型对POI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灵敏度为94.86%,特异度为91.23%,AUC为0.960,截断值为12分.结论 育龄期女性中30~39岁年龄组POI的患病率较高,AMH联合卵巢超声影像学参数建立的模型对PO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特别对隐匿期女性获得临床关注.

    育龄期女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超声影像学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miR-30a-5p的变化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梁国新郭畅唐红悦张明明...
    567-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miR-30a-5p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新诊断指标的潜力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AMI相关microRNAs(miRNAs)和mRNA芯片数据集.qRT-PCR技术检测血清样本中miRNAs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他的生化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miR-30a-5p作为诊断AMI标志物的价值.R语言multiMiR包对miR-30a-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7.1软件,筛选网络的中枢基因.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中枢基因进行KEGG及GO分析,探索miR-30a-5p在AMI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中的miR-30a-5p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a-5p与CK-MB、CK、TnT、proBNP和 CRP 水平呈正相关(rs=0.489,P<0.001;rs=0.347,P<0.001;rs=0.545,P<0.001;rs=0.533,P<0.001;rs=0.206,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74.2%;2个数据集共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780个,miR-30a-5p的靶基因共1 061个,取交集共鉴定出61个共同基因.在PPI的中枢基因中BCL6、FOSL2、JDP2、LYN、PDE4D、SOCS3和SOX4得分较高且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KEGG和GO富集分析显示,miR-30a-5p可能调节JAK-STAT、NF-kappaB及Wnt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及心肌梗死后重塑等过程进而参与AMI的发生.结论 血清miR-30a-5p在AMI早期表达上调,对miR-30a-5p及其调控通路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及治疗AMI.

    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急性心肌梗死(AMI)microRNAs(miRNAs)生物信息学

    肝纤维化进展中脾脏对肝脏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

    张少颖万丹邓熙梁肖...
    575-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小鼠脾脏对肝脏中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A、B组注射CC1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C组注射玉米油作为正常对照组.4周后,A、B组分别行脾切除术(切脾组)或假手术(有脾组).继续注射2周后取材3组小鼠肝脏,制备肝脏匀浆(L-Homo)并分离肝脏细胞.Luminex 检测 3 组 L-Homo 中 IL-1β、IL-13、TGF-β、TNF-α、PDGF-β、VEGF的表达;RT-qPCR 与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观察如上因子在A、B组肝脏巨噬细胞(L-Mψ)及肝脏其他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利用A/B组L-Homo分别进行体外处理,以模拟脾脏存在与否时肝脏微环境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收集接受不同L-Homo处理的巨噬细胞,一方面利用RT-qPCR比较其中细胞因子与谷氨酰胺合成/分解酶与谷氨酰胺转运蛋白的表达差异;另一方面与肝星状细胞JS1进行共培养,分析其对JS1存活与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使用Student's 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IL-13、TGF-β与TNF-α的浓度在模型组L-Homo中显著升高,且在模型有脾组中显著高于切脾组;其中巨噬细胞是表达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类型群.相较于切脾组,有脾组L-Homo体外处理上调巨噬细胞中IL-1β、TGF-β、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谷氨酰胺酶的表达,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发挥活化肝星状细胞胞外基质分子表达的能力.结论 脾脏参与调控L-Mψ炎性因子表达,增强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能力.

    脾脏肝脏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肝星状细胞谷氨酰胺代谢

    DNV-1929对犬肺的强化效应及可操作性的评估

    老奋坚关艺琳松谷哲行夏宇晓...
    582-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DNV-1929在犬肺中的强化效应和可操作性,通过观察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的表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5只10~15个月龄的比格犬,随机分组,植入DNV-1929和阴性对照材料.用特定的手术技术将材料植入犬的左肺前叶后部、后叶前部和后叶后部共3个部位,通过气道压力测试评估其耐压性能,并评估植入材料的操作性能.在植入后的第2周和第4周,对犬左肺3个植入材料部位进行宏观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比较DNV-1929与阴性对照材料的组织反应.此外,观察所有实验动物临床症状、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以评估材料植入的安全性.结果 在气道压力水平高达35 hPa时,DNV-1929和阴性对照材料在植入部位均无气体泄漏,表现出相似的压力抗性.在手术过程中,DNV-1929显示出与阴性对照材料相似的可操作性,未观察到明显的异常情况.植入2周和4周后通过肉眼病理观察可见,两种材料均在植入部位周围形成包囊,并与胸腔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DNV-1929组在2周时有较多的残留植入物,而植入4周时几乎消失,而阴性对照组还存在少量植入材料,但两组残留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评估结果显示,植入DNV-1929于2周时,炎症情况小计评分略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6),而植入4周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实验犬未出现临床异常或进食量减少,DNV-1929和阴性对照物当天无死亡.实验犬在研究周期内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NV-1929在犬肺中表现出强化效应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且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这为DNV-1929在肺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证据,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和其潜在价值.

    DNV-1929犬肺强化效应可操作性组织反应

    脱氧胆酸通过ROS/NF-κB通路对Barrett食管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冯诚吕建瑞王瑾张军...
    590-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 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环氧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并与200 μmol/L DCA+5 mmol/L 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组进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p65蛋白入核情况,并与200 μmol/L DCA+100 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A可以显著升高BAR-T细胞中ROS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5 mmol/L NAC明显抑制DCA诱导的ROS释放.与对照组相比,相同干预时间下,DCA(200、300 μmol/L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1 h组相比,200、300 μmol/L DCA 6 h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200 μmol/L DCA可以显著升高COX-2蛋白表达.同时,200 μmol/L DCA可以促进p65蛋白的入核,PDTC可以抑制DCA的作用.结论 DCA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p65蛋白入核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COX-2的表达.

    脱氧胆酸(DCA)Barrett细胞氧化应激NF-κB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