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民族大学

丁万录

双月刊

1674-6627

XBDR@chinajournal.net.cn

0951-2066907;2066918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文昌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开辟有民族宗教、民族历史与文化、西夏学、人类学、国际问题、法学、经济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民族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宗旨:立足民族地区,面向全国,繁荣学术研究。组发有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质量学术论文;组发研究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具有创新价值和理论高度的学术论文。本刊读者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

    杨蕤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探索——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张峰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准确把握流而不断的中华文明滋养伟大中华民族的文化逻辑

    田钒平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分析——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学理建构

    王冬丽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历史观导向及其着力点

    马惠兰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逻辑起点

    王瑞萍朱安军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新时代文化使命,把历史必然性发展出来的逻辑序列作为构建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出发,回答了中国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这种通过逻辑序列安排材料、构建思想的方法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结合",体现了历史从哪里开始则逻辑就从哪里开始的辩证法思想.这三个逻辑起点包含的客观前提,既是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的反映,也是逻辑强制力的反映,使现实存在的一切都成为发展、联系和变化的产物,实现了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可能性与现实性的高度统一.

    文化思想逻辑起点新文明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惠子馨张舒婷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哲思和深远寓意的科学思维方法,其包括强化顶层设计,统揽文化发展整体态势的战略思维;总结发展规律,强化文明建设主动作为的历史思维;破解突出问题,激发文化建设创造活力的创新思维;强化红线意识,抵御文化入侵风险挑战的底线思维;深化科学认识,统筹文化发展崭新格局的辩证思维;明确基本立场,彰显人民至上价值灵魂的价值思维.这六种思维方式紧密关联、交互耦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征程中彰显出强大思想伟力,为新时代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发展科学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维理路

    赵冬陈智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扎根历史文化沃土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推进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华相贯通、同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相会通,丰富和发展了"两个结合"的思维理念,并综合运用辩证、创新、系统、战略的思维方法,将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有机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思维导向思维理念思维方法

    阐释与建构:中华文明视野下文化主体性的四维审思

    徐敏刘庆莹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灵魂"所在,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命题.从认知向度来看,中华文明视野下,文化主体性在文化本体、文化载体、文化价值等层面延展出不同维度,建构了文明主体性、民族主体性、人民主体性交融关联的整体图景;从整体观照来说,文化主体性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并集中体现为"主与客""知与行""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就价值指引而论,文化主体性的生成、巩固和发展,不仅使中国共产党拥有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还锻造出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使文化自信有了根本依托,更让中华文明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就建构路向而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理解并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不断巩固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结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探索

    李曦辉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独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这一人类共同体发展脉络的描述,需要认真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内生动力和环境条件,内生动力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条件主要有文明形态、地理条件、文明演进模式、不同文明竞争等.为研究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迫切需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完善过程与机理,把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广给人类,造福世界.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