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姚远

双月刊

1000-274X

XCXB@NWV.Edu.cN

029-88302822

710069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理工类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科技文化风采;兼顾理论与应用开发,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本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和科学技术史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在,该学术期刊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最高学术论坛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收缩城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分析

    雷敏江星月王蓉郑清...
    461-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黄河流域的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测算其收缩强度,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大小及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内90个地级市(州、盟)中,持续收缩型城市有27个,阶段收缩型城市有9个,潜在收缩型城市有29个,城市收缩现象显著;不同区域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生产和生活功能整体呈上升态势;"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发展的特征,中、下游区域协调度优于上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发展.

    收缩城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随机森林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规律

    温秀黄枭崔林
    47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以黄河流域38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本点,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及其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及差异.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呈集聚态势.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甘青交界区、宁夏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部和四川中部五大集聚区,网络关注度集中在山东中部、四川中部、宁夏北部、陕西中部区域,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西部的关注度偏低,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②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的集聚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山东中部、四川中部、宁夏北部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网络关注度都呈现高度集聚;甘青交界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但网络关注度较低且分散;陕西中部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较少,但网络关注度呈现高度聚集;内蒙古、青海西部、陕西北部区域的重点村空间集聚度低、网络关注度低.③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关联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冷热点区分布与网络关注度的冷热点分布呈现倒置.根据研究的结论,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优化和营销管理的建议.

    乡村旅游空间格局黄河流域

    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测度与影响因素

    王晶乌铁红韩秋晨伊如汗...
    48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识别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趋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新增长点,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潜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而相邻省区差距较小,质量效益潜力、动力保障潜力水平除个别省区出现较低和较高值外,其余省区差距较小,各省区经济结构潜力水平均较低且差距较小;②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不均衡的分异特征,只有综合潜力和经济结构潜力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局部集聚水平较低;③上游和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上游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质量效益,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较全面且只有环境保障因素不显著.该研究可为挖掘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

    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潜力测度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种群分布动态与生境选择

    王玲芮旸罗飞孙玮鸿...
    500-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将黄河流域971个国家级特色保护类村庄视作一个地理种群.综合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明晰这一种群的分布动态和生境选择特征,进而应用地理探测器对比揭示影响该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分布密度随种群增长而大幅提高,分布模式随尺度变大由显著聚集转为不显著离散,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由多中心向单中心演化,但集聚中心一直位于河谷盆地;②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具有"聚中低山区、向阳坡斜坡、喜温暖湿润、近黄河干流"的偏好,趋向中等人口密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布,主要位于国道沿线30 km、省道沿线10 km、中心城市周边20~80 km、历史城镇周边60 km、旅游景区和文保单位周边20 km范围内;③影响特色保护类村庄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和限定性,在黄河流域以文保单位和海拔为主导.

    特色保护类村庄地理种群空间分布生境选择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及归因分析

    刘虹雷敏杨晨江星月...
    513-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有利于提升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城市群视角,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0个城市2006-2020年的生态效率值,借助Dagum基尼指数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进一步通过面板分位数模型识别影响城市群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地区及各城市群生态效率明显改善,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最高,而中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最低;②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由"低值区抱团分布、高值区离散分布"转变为高值区和低值区"小集聚、大分散"的交叉分布格局;③七大城市群总体差异缩小,组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④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制约了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生态效率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指数面板分位数回归黄河流域

    高频层序划分揭示断陷深湖层系源储共生发育规律——以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为例

    江东辉
    527-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断陷湖盆深湖沉积体系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最大熵谱分析与小波变换分析技术对流二段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在对沉积体系发育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流二段各五级层序深湖相烃源岩及湖底扇重力流相砂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断陷湖盆深湖层系源储共生的发育规律.研究认为:INPEFA频谱分析与小波变换分析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断陷湖盆深湖层系高频层序划分;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深湖层系流沙港组二段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2个四级层序、5个五级层序,其中2个四级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分为湖泊扩张体系域(TST)与湖泊收缩体系域(HST);断陷湖盆优质厚层烃源岩往往发育于湖泊扩张体系域四级层序下部初始湖泛面(Ts)的五级层序内,虽然湖泊扩张体系域四级层序顶部最大湖泛面(Mfs)上下紧邻的五级层序发育的烃源岩面积大,但厚度小,为次要烃源岩及良好的盖层;湖泊扩张体系域四级层序中部的五级层序往往发育湖底扇重力流相储层,其夹持发育于初始湖泛面及最大湖泛面附近的两套烃源岩之间,可共同组成良好的"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该套"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应是下一步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

    高频层序深湖层系源储共生规律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流沙港组二段

    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栾进华高原徐厚倜杨仲可...
    541-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岩石化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来分析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内火山碎屑岩主要属酸性岩,岩石富碱(特别富钠),贫钙、铁、镁,属钙碱性系列,为高钾型或普通型钙碱性岩石.钠长石岩矿床的形成与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有关,是中酸性的含矿热液交代富钠火山岩而成.矿床的分布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受火山构造控制,富钠的中酸性岩类是有利成矿母岩,火山构造边缘的环形裂隙带以及不同岩相的接触带是有利的导矿、容矿构造,富钠岩浆提供热源和物源.矿床成因属火山(岩浆)热液蚀变型钠长石岩矿床.

    钠长石岩岩石化学矿物学矿床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碎屑障壁海岸砂体微相南北变化

    孟祥振窦天财蒲仁海高小平...
    55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延长探区近1 500 口钻井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岩心和薄片观察以及砂厚和砂地比统计,探究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的砂体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分布的沿岸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延长气田本溪组总体均为中小潮差环境下的陆源碎屑障壁海岸沉积,但南部的甘泉—富县地区波浪作用较弱,形成了典型的障壁砂坝和障壁后沉积.北部延安—靖边南地区波浪作用较强,形成了改造障壁、浅滩和下切谷充填潮道3种主要微相砂体.障壁砂体呈平行岸线的带状或串珠状排列,近源和近岸分布;浅滩砂体呈多个分散的卵圆形远源远岸分布;潮道带砂体充填则受控于古地貌凹槽.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气田和类似环境的储层识别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波浪型障壁弱波浪型障壁浅滩潮道砂体规模与形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