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

王兰民

季刊

1000-0844

dzgcxb@gxxb,gov.cn dzgcxb@yahoo.com 2506121280@qq.com

0931-827589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地震工程学报/Journal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NP-SWOT模型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规划-—以兰州市为例

    季婉婧王金平宋姗姗薛明媚...
    43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灾害韧性,降低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ANP-SWOT模型对其发展规划进行分析.首先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未来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其次运用ANP分析法构建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规划的网络层次结构,结合专家咨询,通过赋值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发展策略.结果显示,分布不均、数量不足、尚未形成专门的应急预案是制约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的关键问题;最佳发展策略是加快推进兰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化规范化.

    应急避难场所ANP-SWOT战略规划兰州市

    石泉井水位异常与九寨沟7.0级地震关联性探讨

    吴明杨晓东刘洁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4-2020年共计7年的石泉流体井水位整点值数据,结合小波分析方法及区域构造分析,研究石泉井水位长期异常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石泉水位异常活跃主要发生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之后,利用小波分析提取高频异常信息效果较好,九寨沟7.0级地震后的区域断裂活动加强或九寨沟地震造成的断裂周边含水层渗透性发生变化可能为导致石泉井水位长期异常的直接原因,未来月河断裂石泉段附近断层活动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水位九寨沟地震南北地震带石泉月河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定点观测台站建设分析

    赵洁苏鹤军高曙德杨超...
    447-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观测台站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以及运行情况,并通过一年来观测数据的分析认为,各观测台站断层土壤气体背景值稳定,观测数据合理可靠,且3个观测站同一测项的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同步性,并在榆中MS3.6、玛多Ms7.4和门源Ms6.9地震前出现同步异常响应,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具有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变化的潜力.同时断层土壤气定点观测台站的建设方案与技术指标为后期组建断层土壤气观测台网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断层气连续观测台站建设

    全国地震形变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白卓立武永彩杨斌贾鹏...
    457-464,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线划点之记、场地图、地质断裂活动构造图及台站观测环境等地震资料存在查阅繁琐、表达形式单一和信息量匮乏的诸多弊端,给出了"全国地震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功能模块实现过程,同时基于倾斜摄影测量与结构运动恢复技术(SfM),以典型跨断层场地为例,对现有二维平面地震数据构建了厘米级高分辨率三维实景模型,并将其植入该管理平台.使用效果表明:地震资料实景三维表达不但还原了外业实地监测场景和断裂产状等信息,还可提取观测曲线、活动构造定量参数,给相关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更为我们传统会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会商模式.

    地震形变数据实景三维模型管理平台数据库表达形式三维可视化

    大柴旦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庞炜何文贵吴赵张波...
    465-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航卫片遥感数据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并结合差分GPS等测量手段,获取大柴旦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结果显示:大柴旦断裂总长约135 km,整体上显示为一反"S"形,根据断裂走向的变化、地貌特征、活动强弱等,大致以温泉沟、塔塔棱河为分界点,可将大柴旦断裂分为三段.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北段和南段逆冲性质较为明显.本次工作集中在断裂中段,该段以右旋逆冲活动为主,逆冲量和右旋量在不同地貌面上是不同的,显示出明显的多期次活动特征.野外天然古地震剖面揭示出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2 402.5±57.5)a.B.P之后,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活动强烈,与该区域近年来频繁的强震活动相吻合.

    大柴旦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右旋断错地貌测量测年

    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事件分类中的应用及可解释性研究

    路晓辰杨立明杨兴悦王祖东...
    474-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6-2020年福建台网所记录的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以及背景噪声数据集,使用CNN模型、Inception10模型、ResNet18模型和Vgg16模型4种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分类研究.针对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黑盒"问题,将梯度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算法引入这4种分类模型中,得到每个模型的可视化图.通过可视化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模型在做出分类决策时对于不同波形特征的依赖权重,为模型的可解释性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模型的可信度.通过对模型的可视化图分析得出,分类效果更好的CNN模型和Vgg16模型在做出决策时更依赖于地震波形的震相特征,对于震前和震后的波段关注较小;而ResNet18模型和Inception10模型对于震相特征的关注不够敏锐.通过Grad-CAM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模型的分类效果,对于改进和选择合适的分类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可解释性Grad-CAM算法爆破事件分类深度学习

    测线方位对微动线形台阵探测效果影响研究

    王顺廖武林姚运生张驰...
    483-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动探测技术是一种经济环保、可靠实用并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及工程地质领域的新型物探技术.为了探讨测线方位对线形台阵探测结果的影响,研究利用武汉中心地震台实测的小尺度密集台阵数据,对比分析了多时段双重圆形、T形和不同方向线形台阵微动探测结果.研究发现不同方向的线形台阵探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测线方位从北向东变化时实测相速度逐渐增加,且在NE45°角左右时与双重圆形结果最接近.数值模拟结果也显示当测线与主噪声源中心线夹角在300~55.范围内时,线形台阵探测效果较好,且随着夹角增加实测相速度逐渐增加.在测区周边存在主噪声源时,实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有限地增长观测时间难以弥补线形台阵方位分布的不足.因此,在微动探测实践前应考虑测区周边可能存在的噪声源分布,选择合适的台阵形式进行探测.

    微动探测线形台阵噪声源分布

    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断层土壤气氡浓度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分析

    万悦苏鹤军李晨桦周慧玲...
    49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9个观测点2016-2021年的土壤气体氡浓度观测数据,深入分析其浓度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滑动速率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进行地震危险区段判定.研究表明:祁连山断裂中东段土壤气体氡浓度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强西弱,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总体呈下降趋势;断层土壤气氡浓度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和断裂滑动速率具有较好的耦合性.研究结论可以提供研究区深部地下流体活动的证据,对进一步研究追踪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断层和活动段具有重要意义.

    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土壤气氡时空演化特征

    《地震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