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

王兰民

季刊

1000-0844

dzgcxb@gxxb,gov.cn dzgcxb@yahoo.com 2506121280@qq.com

0931-827589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地震工程学报/Journal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应急处置及灾后重建对策

    石玉成高晓明景天孝
    751-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实地考察,揭示本次地震的主要震害特点,给出积石山6.2级地震烈度划分标志及各烈度区的特征,从指挥决策、协调联动、人员搜救、伤员救治、技术支撑、舆情处置、受灾群众安置及次生灾害隐患排查等方面阐述该次地震的应对处置过程和工作成效,分析总结本次抗震救灾经验启示,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灾后恢复重建对策.

    积石山6.2级地震震害特点地震应急处置灾后重建对策

    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高烈度区震害特征及机理分析

    岳峰董建华董鹏飞范国涛...
    759-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地震导致震中附近受灾严重,尤其以典型民居震害最为普遍和严重,对于研究典型民居震害机理具有警示意义.为研究典型民居的震害机理,通过震后第一时间的震害现场调查,获得典型民居破坏的第一手资料.针对破坏最为普遍的砖木房屋和砖混房屋作出宏观震害分析,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地震作用下两类房屋应力、应变的响应特性,揭示典型民居的地震破坏机理,并给出抗震建议.结果显示,地震作用下砖木房屋和砖混房屋主要以墙体破坏为主,在门窗部位及结构连接处均存在应力集中或应变增大现象,是造成民居震害的重要原因,加强对应力集中部位的抗震措施是减轻灾害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对农村新建房和地震灾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积石山地震民居震害破坏特征震害机理数值分析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中川乡泥流成因及破坏性分析

    白卓立季灵运朱良玉程宏宾...
    768-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并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其中,中川乡砂土液化泥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亟需对其特征、成因、破坏性进行分析厘定.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利用获取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成果,借助影像解译、地面调查,对震后泥流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易滑且饱水黄土在地震的震动载荷作用下,土体内孔隙水压力迅速升高导致砂土液化,最终土层失稳破坏,导致台地边缘垮塌与地震滑坡.土水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高差沿沟谷、冲沟前进形成液化型滑坡-泥流灾害.(2)此次灾害现象并非泥流单一作用,而是砂土液化导致的泥流和砂涌同时存在,二者同时发生的概率很低,破坏性极大.(3)此次地震为典型的"小震、中震大灾"情况,相比其他相似成因液化滑坡灾害,其规模更大;相比其他相近震级地震,其造成的破坏及伤亡更大.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异常性.

    积石山Ms6.2地震液化泥流成因破坏性分析砂涌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分向地震动模拟

    毛岚石玉成卢育霞刘琨...
    77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分向地震动.选取震中距约100 km内的57个触发强震台站,模拟其三分向加速度时程、速度时程及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结果表明,模拟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能够体现地震动峰值的衰减规律,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会导致更大的地震动.模拟与观测记录的幅值接近、谱形相似,其中SW倾模型的PSA残差更小.基于三分向模拟地震动给出积石山Ms6.2地震的仪器烈度分布,SW倾向与NE倾向模型极震区烈度均达Ⅷ度,其中SW倾向模型与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烈度图更加接近.积石山Ms6.2地震的模拟说明随机有限断层法可用于计算三分向地震动,并验证模拟输入震源、路径与场地参数的可靠性.

    积石山Ms6.2地震随机有限断层法地震动模拟地震烈度强震记录

    2023年积石山Ms6.2地震诱发中川乡滑坡-泥流滑动过程与成因机理研究

    王辽谢虹蒲小武李智敏...
    79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该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引发了 一次严重的滑坡-泥流灾害事件.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低空摄影测量、现场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含水率实验等综合手段,对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动态发展过程及成灾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此次滑坡事件经历了分级和分块启动,呈现出渐退式的滑移特征.滑坡产生的原因如下:村民长期灌溉活动导致地下形成了饱水黄土层,在地震作用下这些饱水黄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导致黄土液化,随后液化的饱水黄土层携带着上覆的非饱和土层迅速向沟道滑移;此外,滑坡体与地下冒水及干渠补给水混合,进一步促进了滑坡-泥流灾害的形成.研究区域附近多分布类似的灌溉区,因此未来地震发生时,对这类滑坡事件的预防与治理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积石山地震黄土液化滑坡-泥流灾害链灌溉滑动过程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诱发的中川乡泥石流灾害过程与成因分析

    罗毅李德文姜文亮李林林...
    802-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震极易诱发山区灾变性的泥石流过程,但需辅以必要的地貌、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2023年积石山地震诱发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泥石流,因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而备受关注.基于对中川乡泥石流沟谷及其周边区域的综合考察,包括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特征、天然剖面、泥石流物源和堆积物的颗粒度、颗粒形状特征,以及灾前卫星影像和灾后多型号无人机航摄的多尺度地貌形态等,文章对灾害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未来防控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泥石流在沟谷处的侵蚀程度、堆积厚度及空间分布等特征表明,物源区主要集中在草滩村上游右岸支沟源头.物源区地层丰富的细砂和传统提灌耕作方式,为强震动下滑塌触发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场调查表明,物源主要通过群发式浅层(2~3 m)滑塌进行补给,并在运移过程中不断破碎和分散;浅部稳定隔水层的存在和泉水的出露,为源区物质提供持续的水源补给,最终形成流动性的泥石流.灾前流通区谷地横、纵剖面复杂,局部存在小水塘和沟道阻塞的情况,增加了泥石流的阵发性和破坏能力.现场残余堆积物和淤泥痕迹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本次泥石流具有典型的栓流式特征,表现出黏度极大的特点.拥堵导致泥石流淤高和规模持续扩大,持续增加的势能最终导致泥石流冲破谷地障碍继续流动,沿途侵蚀和堆积时有发生.堆积区地形的进一步展开,导致泥石流更容易发生分散和堆积,因此,位于堆积区谷地内的民宅受灾最为严重.此外,由于寒冷天气和夜半发震,以及群众对灾害性质缺乏认知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本次泥石流灾害的严重程度.鉴于黄河上游地质构造环境类似于官亭盆地的中小盆地众多,人居环境及人地关系也都相近,可结合本次灾害特点,有步骤地开展灾害调查和排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已识别的高风险隐患点,定期开展巡查排查,加强重大灾害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同时,加强宣传和科普,提升公众对地震及链生灾害的科学认知水平.

    积石山地震地震滑塌泥石流高分7号官亭盆地

    积石山M6.2地震诱发秦阴村黄土震陷灾害研究

    钟秀梅王平王杰民王谦...
    818-82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的M6.2地震诱发了多处黄土震陷灾害.通过对积石山县石塬镇秦阴村黄土震陷灾害进行现场调查,得出灾害的主要特征;利用原状黄土开展室内试验,研究秦阴村黄土的物性参数特征、微结构特征和震陷性,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分析震陷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秦阴村震陷区内土体酥裂,裂缝发育,边缘土体坍落或产生滑坡;土层呈反倾台阶状震裂破坏,最大沉降量57 cm,裂缝最大长度约300 m,宽度约83 cm.震陷区黄土土质疏松、含水率较高、架空孔隙发育、颗粒胶结较弱,具备产生震陷的土性条件.震陷区黄土层厚度较大,地震的等效动应力大于土体产生震陷的临界动应力,且地震动持续时间较长、卓越周期较大,使得场地产生了严重的震陷破坏.

    场地地震效应沉降裂缝崩滑动三轴试验微结构

    基于Newmark模型的积石山6.2级地震滑坡快速评估

    马星宇王兰民蒲小武许世阳...
    825-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引发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基于黄土高原强震数据库中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地震动记录回归分析所得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利用震前精度为30 m分辨率地形以及1∶250万地质图等数据,考虑竖向地震加速度以及冬灌的影响,对距震中扩展100 km范围内的地区进行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并与震前地质灾害分布以及震后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静态安全系数较低的区域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滑坡危险区主要位于距震中27 km的范围内,危险区内河道和分水岭发育,地层以新近系和第四系为主,与已有研究结果的重合度较高.研究表明,New-mark 位移法适用于积石山区域内的震后滑坡危险性评价,但其并未考虑土体液化的情况,低估了液化灾害发生的危险程度.

    Newmark位移区域滑坡危险性分析竖向地震加速度快速评估

    黄土液化作用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初探——以积石山Ms6.2地震为例

    潘建磊梁庆国刘海生时伟...
    836-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引发的黄土液化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此为背景,系统梳理了液化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的工作思路:选定地区液化的内在和诱发因子,收集并分析资料,拟定调查工作底图,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液化影响因素摸底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外业调查或辅以物探和钻探工作,得到土壤液化发育潜势实际材料图;其后借用常规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开展调查区域的易发性、易损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得到调查区风险区划图.利用此方法对积石山地震诱发的泥石流灾害进行验证,分析其液化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形成机理和危害特征,并对其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价.文章首次提出土的液化作用及其次生灾害区域调查因子的选择和风险评估的流程,可为开展土层液化作用及其次生灾害隐患区排查、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高烈度山区集中居住点地质安全评估和选址建议提供参考.

    积石山Ms6.2地震地震液化隐患排查风险评估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房屋破坏特征分析

    郭海涛贾源源王会娟车高凤...
    846-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震源深度10 km.地震导致震区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并诱发了大量同震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已有文献资料,结合高精度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开展此次地震房屋破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震中房屋及建构筑物破坏以大河家镇最重,石塬镇、刘集乡、柳沟乡等次之.调查点内土木结构房屋以严重损坏或倒塌破坏为主;砖木结构房屋以严重破坏或局部倒塌破坏为主;砖混结构房屋破坏特征城乡地区差异大,城镇地区砖混结构房屋以一般或轻微破坏为主,农村自建砖混结构房屋多发生严重破坏;框架结构房屋填充墙多产生大量裂缝与剪切破损.现场调查分析不同结构房屋的破坏比与破坏特征、特点,对灾后应急救援及房屋重建安置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震后第一手资料,就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特征、严重损坏比例,及震后地震地质灾害与隐患等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可为灾后房屋重建、地震震后烈度调查与地震应急评估等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积石山地震逆冲型地震房屋结构破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