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创制策略研究

    洪少芬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用技术和影像呈现历史文化典故中的科学内涵,能够激发大众的想象和求真的精神,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教育价值。文章主要深入剖析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的创制策略,从选题、拍摄、叙事到后期制作,全方位剖析其如何将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典故相融合,为观众呈现一部既富有知识深度又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以期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新时代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希望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成功经验,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纪录片创制策略《典故里的科学》

    电影叙事中"戏中戏"结构的类型及艺术效果研究

    靖荷瑗李嘉欣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学界对"戏中戏"结构的理论归纳及其与套层结构的区别,以及"戏中戏"结构在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从叙事内容的角度出发,将"戏中戏"结构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本体戏的直接呈现、故事仿演成"戏"、作为嵌套结构的"戏"。对"戏中戏"结构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包括互文叙事艺术的运用及虚实交织的意蕴效果,探讨观众对于真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从而揭示"戏中戏"结构在电影叙事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戏中戏"结构电影叙事艺术效果

    电影短片项目制作的认识和探讨:基于实践的浅析

    李孟珂刘立洋
    132-13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影短片项目制作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为年轻电影短片创作者提供参考。首先,探讨电影短片项目制作的价值和目标受众;其次,重点关注电影短片项目制作时需要面对的基本情况,并从创作特点、创作群体、成本预算、团队构建与管理,以及市场考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实践经验和建议,以帮助年轻创作者更好地了解短片项目制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旨在为更多年轻的电影短片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进一步促进电影短片项目的发展。

    电影短片项目价值受众项目情况

    影视IP推动文旅融合探索——以《繁花》为例

    李诗柔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影视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正逐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影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鲜明艺术特色和广泛受众基础,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宝贵的IP资源。将影视IP与文旅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提升旅游体验质量,还能够实现IP价值的多元开发,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电视剧《繁花》以其动人的故事、精良的制作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影视IP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本文以《繁花》为例,深入探讨影视IP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创新思路,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影视IP文旅融合《繁花》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跨媒体创新路径分析

    王树伟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速度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种情况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跨媒体创新路径,以适应新闻领域的发展形势。本文结合当前情况,首先论证跨媒体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探讨创新中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提供一些帮助。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跨媒体创新路径

    情感类网络微短剧的叙事逻辑及传播策略研究

    吕娇娇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情感类网络微短剧以其独特的故事魅力和传播特性,逐渐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宠。从叙事逻辑来看,情感类网络微短剧主要运用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事的叙事结构,网感强、节奏快的叙事语言,接地气、强反差的叙事情节,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本文从内容生产、互动营销、商业模式三个角度分析情感类网络微短剧的传播特点和策略。笔者认为,从推动内容精品化、跨类型融合交互、打造"短剧+"模式等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微短剧实现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网络微短剧叙事结构传播策略

    单机位拍摄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优势及应用实践探讨

    郑浩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机位拍摄,即只使用一个摄像机位进行拍摄,虽然视觉上可能不如多机位拍摄那样丰富,但具有设备轻便、操作灵活等特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单机位拍摄的优势,如适应各种拍摄环境,减少对拍摄对象的干扰,保证拍摄风格统一,获得更高的创作自由度和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还强调单机位拍摄人员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具备的故事意识、长镜头意识、剪辑意识等,并展望单机位拍摄的未来,认为随着科技和设备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单机位拍摄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拍摄单机位纪录片优势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绘画作品的时尚化表达——以文博类节目《此画怎讲》为例

    任佳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博类节目备受关注,其承载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但在媒体环境快速变化和受众需求日益多样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文博类纪录片的时尚化表达,值得关注。本文以传统绘画作品的真人番节目《此画怎讲》为例,对该节目内容创作、形式设计、制作手段等方面的时尚化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创作出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文博类节目提供新思路。

    新媒体传统绘画作品《此画怎讲》

    国产漫改剧跨媒介改编策略研究——以《大理寺少卿游》为例

    王文君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媒介改编涉及从一种媒介形式到另一种媒介形式的转换,这种媒介形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介内容的生产,使其既无法完全遵循新的媒介形式而生,又无法抛弃原有的媒介特征,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杂糅的质感。本文旨在研究漫改剧跨媒介改编的策略,以漫改剧《大理寺少卿游》为例,从形式、剧情、人物等方面分析其在改编过程中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改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探讨其如何实现从动漫到影视剧的成功转变。

    国产漫改剧跨媒介《大理寺少卿游》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影视内容制作的研究

    郭嘉睿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满足受众在影视作品观看方面的需求,需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进行影视产业构建模式的创新和优化,让影视内容制作质量更上一层楼。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影视内容制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影视内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优化影视内容制作形式、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化故事情节与角色塑造等策略,希望这些策略不仅能够让影视行业的发展更贴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向,还能够让受众的文娱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媒体融合影视内容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