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纪录片片头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探索

    毛梦雨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影视行业的崛起,纪录片已经成为展现地域文化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海南作为中国"南天门"的特殊地理位置,也使得记录海南的纪录片彰显出对海岛风情的美学追求,《海之南》《望海南》《遇见海南人》等都得到了海内外广泛好评。就其片头来说,早已摆脱单纯的介绍功能而成为一种与纪录片内容相呼应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古建筑、民族文化、地域环境等文化符号,为人们认识海南提供了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艺术享受。

    海南纪录片片头审美探索古建筑民族文化

    场景理论下芒果TV的转型——以其推理解密类网络综艺为例

    李文静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过度娱乐化为平台带来的负面影响,芒果TV尝试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融入平台运营和节目创作中。其推出的推理解密类综艺为此思路下节目创作的代表,它将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为其他视频平台创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芒果TV网络综艺场景构建主流价值观

    纪录片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瑞娟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提出要将学生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纪录片研究课程在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全面培养为宗旨,秉持"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用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小组学习、实验践学、探究研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程质量。在学生学习纪录片的基本属性、历史脉络、名家作品、创作理论及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审美素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纪录片研究育人育德实践促学

    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新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主旋律叙事特征——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

    刘宇捷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和呈现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由此涌现大量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中国社会主旋律的新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分析此类作品叙事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评估和指导影视作品创作和改进,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乡村新面貌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关注农村扶贫、家乡建设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分析其如何通过多段叙事达到阐述一个共同主题的目的,并分析这一集锦式献礼片叙事过程中喜剧元素、生活元素、网络元素与主旋律表达巧妙结合的策略,最后探讨电影所展现的乡村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振兴新农村《我和我的家乡》主旋律叙事特征

    短视频平台电影伴随文本对电影的重构

    柳丹阳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作为典型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架构必然裹挟着大量的伴随文本,要理解符号的意义机制,必须明白伴随文本的作用。短视频凭借其时长短、传播快等特点,成为如今电影伴随文本发展的主要阵地,电影产业自身的发展也迎来了与短视频平台合作的新阶段。伴随文本狂欢产生了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电影的新形态,电影制作方宣传和个人创作同时发力,从前期定档到中期宣传、后期二次创作,伴随文本依靠短视频形式吸引大量观众观影的注意力,而短视频自身特殊的体验方式,提供的信息源具有碎片化、偶发化的特点,以及在观影方式与文本特性的双重影响下,观众产生文本接受混乱下的认同危机,而电影宣发借助伴随文本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电影"光晕"的消失。

    短视频平台伴随文本符号学

    新媒体时代增强红色网络电影传播力的策略研究——以《成善谋和他的秘密红色电波》为例

    罗缘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网络电影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传播力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传承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的扩散效果。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增强红色网络电影的传播力,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四川省泸州市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红色网络电影《成善谋和他的秘密红色电波》为例展开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增强红色网络电影传播力的路径,以期为其他红色网络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媒体时代红色网络电影传播力

    中式伦理与温情主义——评《忠犬八公》的本土化改编

    何罗杉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近年来国产翻拍电影的代表作品,《忠犬八公》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本土化路径。在表层符号层面,影片在紧扣原著核心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庆索道文化、中国饭桌文化等艺术符号的创造性移植。而在符号背后,影片融合了中国的社会家庭背景,将原作的"忠"文化创造性升级为中国式的"家"文化,展现出了中国式伦理意蕴。因此,《忠犬八公》呈现出与原作不同的中国温情主义风格,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期待,为我国翻拍产业提供了新的借鉴意义。

    《忠犬八公》电影翻拍动物电影本土化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文旅综艺破圈路径分析——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

    谭叶清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湖南卫视、芒果TV推出的文旅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以"重走丝绸之路"为主题,聚焦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通过记录明星嘉宾们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旅程,实现了综艺节目与国家战略的融合互动、娱乐属性与文化价值的良性互动,成功实现了破圈。本文从价值立意、内容构建、嘉宾选择、拍摄剪辑、传播策略等方面探究其破圈路径,以期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跨文化传播文旅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破圈

    媒介融合背景下助力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电影创作研究——以《白蛇传·情》的影戏融合为例

    肖子烨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众多导演在探索"影戏结合"之路上用实践表明了自身对两者融合的看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戏曲电影发展长期处于瓶颈期的现实。在当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推动戏曲电影的创新发展,是一种对传统戏曲艺术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白蛇传·情》是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戏曲电影,本文将从形式、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分析其作出的创新尝试,以期为探索"影戏结合"之路提出可供影戏创作者借鉴的两者融合方案。

    媒介融合戏曲电影"双创"传统文化

    婚恋真人秀《爱的修学旅行》热播原因探析

    杨丹丹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的修学旅行》是芒果TV推出的一档婚恋真人秀。该节目因为内容丰富、看点突出、话题度高、情节反转性强而多次登上热搜,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本文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热播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期为同类节目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借鉴。

    《爱的修学旅行》婚恋真人秀热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