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叙事策略探析

    张珵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对江西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概述,其次阐明本土化叙事策略的理论基础,再次以江西卫视大型季播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为例,分析其叙事结构、叙事元素与叙事手法,揭示本土化叙事对于提升节目质量和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江西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多元形式展现地域特色,成功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审美。最后结合本土化叙事面临的困难、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并给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西文化的广泛传播,进而强调本土化叙事策略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关键作用和文化价值。

    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叙事《跨越时空的回信》文化传播江西

    政务类短视频的创新路径探析

    陈毓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短、平、快"为特点的短视频迅速侵占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观看短视频成为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主流媒体为争取更多的受众,通过新媒体制作、发布丰富多样的政务类短视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主流舆论。本文以多个主流媒体原创的政务类短视频为例,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务类短视频在呈现形式、制作细节、类型融合上进行创新的方式与手段。

    政务类短视频创新主流媒体

    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分析

    石岳巍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出版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从内容生成到市场营销,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为此,本文旨在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途径,助力出版业实现可持续、创新和繁荣的发展目标。

    人工智能出版行业应用

    浅析德媒对中德"熊猫外交"的报道——以德国之声(德文版)为例

    马秀秀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新闻媒体之一德国之声(德文版)关于中德"熊猫外交"的文本报道,分析"熊猫外交"在德国的报道呈现及原因。研究发现,其对中德"熊猫外交"的报道主要体现在关键时间节点,报道总基调积极正面。由此,我们应继续运用好"熊猫外交",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同时借此增进中国与德国在更多领域的友好交流合作。

    德媒"熊猫外交"德国之声

    流水生产线上的造梦家——浅谈微短剧编剧创作

    鲁烜周游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益发便捷,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影视产品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内容精练的特点,满足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微短剧编剧与传统影视编剧的差异,以及微短剧编剧的技巧和创新,以期为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微短剧编剧产品意识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文旅微短剧的创作与发展探析

    王俊翰左琳莎
    145-15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文化旅游(以下简称"文旅")微短剧展现出空前活力。本文探析当前文旅微短剧的创作实践及其发展策略。笔者认为,首先政策引导与区域实践形成合力,创建了优质的创作生态环境,"微短剧+文旅"跨界融合模式强有力地催生了旅行叙事的创作之"热";其次阐述在创作过程中,应通过深化叙事层次、强化地理空间的文化象征意义,以及构建与观众的情感连接,有效撬动文旅宣传的大规模流量影响效应之"思";最后尝试提出创作与发展之"道",即从内容创作的深化与创新,到产业生态的构建与完善,再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内外两方面共同推进这一新兴视听艺术形式的发展。

    微短剧旅行创作与发展

    接受美学视域下竖屏微短剧的创作探析——以抖音微短剧《我的名字叫李露》为例

    刘凯文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受美学将读者放在中心的位置上来,强调读者的地位,提出了"期待视野"等相关概念。竖屏微短剧是当今网络视听新兴的艺术形式,接受美学理论在微短剧的范畴里同样适用。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对竖屏微短剧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竖屏微短剧还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加强和观众的互动,精品化艺术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微短剧接受美学期待视野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瓜熟蒂落》的情感叙事研究

    候彤悦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影视作品的期待不断提高,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克服了以往形式单一、内容说教的弊端,将历史置于现实语境中,将情怀置于叙事文本中,找到了与观众的情感共同性和审美共通点。美国叙事学者帕特里克·科姆·霍根创立了一种跨学科、涵盖跨文化元素的叙事理论,他通过将情感科学与叙事研究有机结合,提出"情感叙事学"。本文以此理论为指导,对纪录片《瓜熟蒂落》情感组织下的叙事结构、情感叙事原型以及对观众的情感触发策略进行研究。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情感叙事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及应对之策

    李峥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综艺节目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更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电视节目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融媒体时代后,电视综艺节目数量明显增多,市场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电视媒体相关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当下观众的喜好,有目的地策划制作节目,创新节目形式,树立良好的品牌,才能不断增强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力。本文首先分析融媒体背景下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况,进而指出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山西广播电视台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分析探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走出困境的策略,希望为更多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融媒体电视节目形式内容创新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

    秦飞勇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多模态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意义建构问题,以期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语言学方面的指导。研究发现,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主要是通过跨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进行的。具体而言,跨模态符号的互动包括语言与视频画面的互动、音乐与视频画面的互动、音响与视频画面的互动。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多模态意义建构跨模态符号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