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交通科技
西部交通科技

文萍

月刊

1673-4874

xbjtkj@163.com

0771-2108219

530029

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153号交通设计大厦18楼

西部交通科技/Journal Western China Commun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西部交通科技》于2005年11月10日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交通行业科技期刊。系交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CN 45—1339/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4874)。2006年至2008年为双月刊,版面为210 mm×297 mm 。自2009年1月起改为单月刊,版面为210mm×285mm。邮发代号:48-174。 《西部交通科技》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科学的态度,反映和宣传交通行业的建设成果以及新技术、新经验。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更是确立了“精品期刊,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在期刊的装帧设计、选题组稿等方面狠下功夫,促使期刊上质量、上档次,走特色办刊的道路: 封面特色: 版面配以全新巧妙的构思、简约的形式以及美学多项综合因素,构成了点、线、面与气派不凡的精美图片的最佳组合,在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 栏目特色: ① 为提高本刊的学术质量,开设 “领导决策”、“专家视点”栏目,紧紧抓住“热点”及前沿相关技术问题,并以依附巨人的肩膀为契合点,广邀各路精英,包括知名高校的教授或博士生导师、资深专家等权威人士对他们深刻的研究和渊博的学识,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地发表精辟见解,撰写文章,使读者通过我们能与名人、专家“见面”,对期刊留下难忘的印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② 为宣传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果,开设立了“专题”栏目:论文配以相关彩页,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水乳交融,二者互相补充、配合,把读者引入现场,使读者一目了然,犹如身临其境,易产生共鸣,成为本刊的一大亮点;不定期推出“摄影欣赏”及“资讯驿站”栏目,以图片的形式,重点介绍国内外高科技含量的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施工新工艺等。 我们将继续探索、努力,也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各界专家以及社会广大读者的指导、支持、帮助,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刊物特色办得更“特色”,以独特的风姿奉献给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软粘结剂和再生剂对再生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祖民星
    34-3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为了研究软粘结剂和再生剂对再生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制备5种不同比例(质量比为30%、40%、50%、60%和70%)再生骨料的沥青混合料,并分别添加软粘结剂或再生剂,测试了混合料的体积特性、强度和刚度、水敏感性、车辙和中温抗裂性能.结果表明:(1)再生骨料含量的增加和添加再生剂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2)所有沥青混合料都达到了最低的抗拉强度比,均不会出现水敏感性问题;(3)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刚度和抗永久变形能力随着再生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再生剂可以减小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和抗车辙性能;(4)在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适量添加再生剂能够使再生骨料的使用比例提升至60%,同时不影响沥青路面材料的整体性能.

    再生骨料软粘结剂再生剂再生沥青混合料

    蔗渣灰掺量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丘岳培
    37-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蔗渣灰掺量为控制变量,测试不同蔗渣灰掺量下的混凝土静态屈服应力、黏度系数和坍落度,探究蔗渣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蔗渣掺量<9%时对混凝土静态屈服应力、黏度系数和坍落度的影响均较小,当蔗渣灰掺量>9%时,混凝土的静态屈服应力、黏度系数急剧增大,而坍落度急剧减小,因此建议蔗渣灰掺量控制在<9%;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流变性能对蔗渣灰掺量越敏感;静态屈服应力、黏度系数和坍落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需求来控制蔗渣灰的掺量.

    混凝土蔗渣灰流变性能

    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及参数影响研究

    林汉波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影响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填土高度、边坡坡度、路堤顶部交通荷载、斜坡面坡度等四个因素对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土高度增大会导致边坡坡脚处水平位移不断增大,当填土高度>30m后,路堤边坡坡脚竖向位移由沉陷变成隆起;边坡坡脚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随边坡坡度的增大呈现整体增大的趋势;边坡坡脚水平位移随着路堤顶部交通荷载和斜坡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荷载>150 kPa或斜坡面坡度>1∶5后,边坡坡脚水平位移增率均明显增大且坡脚竖向位移由沉陷变成隆起.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山区高填方路堤边坡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高填方路堤边坡数值模拟参数变化

    基于多指标的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评价

    磨凤敏
    44-4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劈裂强度试验确定纤维的最佳掺量,测试不同温度下纤维的加入对沥青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单轴动态模量以及浸水马歇尔稳定度的影响,利用DIC测试系统对SCB半圆试件加载过程进行全时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能提升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并能显著增强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断裂功,但对于单轴动态模量以及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影响不大.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阻裂效果

    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加固与变形监测分析

    马群
    47-4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止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产生差异沉降,文章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为例,提出采取地基强夯及填挖交界处土工格栅加筋对地基和路基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案,并采用现场监测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现场变形监测结果得出:地基顶面沉降和坡脚水平位移均较小,说明加固后地基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工后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基沉降相差不大,结合施工现场观察未发现工后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说明加固后路基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施工方案可行.

    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差异沉降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玄武岩纤维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及性能评价

    陈三喜
    49-5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实现路面服役长寿命目标,文章设计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掺入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通过测试劈裂强度,确定最佳纤维掺量;设置最佳玄武岩纤维掺量与未添加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组平行试件,测试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对两组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干缩应变、温缩应变、抗弯折强度以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从微观角度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机理进行阐述.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冻性能以及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能减小其干缩以及温缩应变,并显著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劈裂强度及抗弯拉强度,同时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长寿命抗裂玄武岩纤维

    基于离散元的沥青混合料抗剪切性能研究

    邱鹏飞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文章基于PFC2D软件,建立了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数值模型,对集料与集料间、集料与沥青砂浆间、沥青砂浆内部三类接触进行了定义和参数选取,得到了在60℃条件下的单轴贯入虚拟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细观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参数确定合理可靠,模拟误差<8%;SMA-13较AC-13所产生的力链更粗,骨架密实结构对应力的传导效率优于悬浮密实结构;AC-13级配粘聚力大于SMA-13级配,而内摩擦角则小于SMA-13级配;随着粒径的增大AC型级配的内摩擦角也随之增大,而粘聚力则随之降低;在最大公称粒径相同的条件下间断级配的抗剪性能优于连续密集配,适当增加密集配的最大公称粒径有利于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是由内摩擦角和沥青胶结料粘聚力综合决定的.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离散元参数化建模抗剪切性能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杨亚王洪刚
    57-58,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桂林—恭城—贺州高速公路(桂林至钟山段)第三标段三江乡互通为例,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应用BIM技术构建了三维模型,根据三江乡互通的控制因素设计了三种互通方案,通过BIM的评价指标对三种方案进行比选,以基本农田成为限制互通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兼顾造价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BIM正向设计下选择出了最优方案.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机载激光雷达测量BIM正向设计可视化

    用于路面修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估

    韦剑双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热拌沥青(WMA)用于路面的修复可实现施工后交通的快速开放,然而目前在公路使用WMA明显缺乏与性能相关的试验室和现场数据.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文章对中、粗、细三种不同级配的WMA混合料(分别为WMA M、WMA B、WMA A)进行了车辙试验、水下车辙试验、磨损试验、静态弯曲和疲劳弯曲试验,并与常规的热拌沥青(HMA)混合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MA M的疲劳性能最好,其次是WMA B和WMA A;生产温度(比正常温度低50 ℃)对WMA的抗热裂性能影响不大;WMA B在高温下具有优越的抗磨损性能;在低于正常温度30℃的温度下生产的粗级配混合料WMAB表现出与热拌沥青(HMA)相当的性能,因此适合用于高速公路路面修复.

    高速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修复车辙试验疲劳弯曲试验

    低水泥剂量水稳碎石结构层级配设计优化方法

    刘丽汤雄刘顺英
    62-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水泥剂量、控制半刚性结构层开裂,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水稳碎石原材料及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可知:使用6级筛分标准,对减少材料波动、提升材料稳定性、有效控制强度富余系数具有积极作用;粗集料非关键筛孔,在级配中值上下的变动不会显著影响水稳碎石的强度指标,而仅对摊铺面表观均匀性有影响;进行该石灰岩级配设计时,关键筛孔4.75 mm、0.075 mm筛孔的通过率对混合料强度及水泥剂量消耗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他筛孔参考中值,4.75 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推荐值为30%~33%,0.075 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推荐值为3%~4%,可取得较好的级配效果.

    低水泥剂量水稳碎石关键筛孔级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