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周绪红

季刊

1673-2049

jzxb@chd.edu.cn

029-82334397

710064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其前身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4年创刊,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为季刊,大16开本,96个页码,每期定价10.00元,全年共40.00元。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多种国内权威数据库固定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富宾肖建庄丁红梅肖绪文...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常见渗漏部位及其主要渗漏原因,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体系构成,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材料、设计与施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其防水存在的瓶颈问题,探讨了基于受力和抗渗防水共同要求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与趋势.结果 表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体系可分为主体结构防水和拼接缝防水两部分,防水材料分为不定型和定型2类,不定型防水材料以密封胶为代表,定型防水材料以密封垫为代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密封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多,对密封材料及配套材料耐久性和长期老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防水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考虑地震作用、风荷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作用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设计的影响;防水施工方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拼接缝防水的现场验收检查技术手段落后,亟需推广快速、准确、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缺少隐蔽工程密封材料的维护及快速更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装配式结构防水材料防水设计防水施工防水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U型钢筋环扣连接技术应用研究

    张敏刘艳萍邱秀丽卢旦...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发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U型钢筋环扣连接技术,对采用4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分析各种连接的刚度、延性、滞回性能、耗能能力等.结果 表明:U型环扣连接节点的承载力较现浇节点有很大程度提高,且连接部位破坏时钢筋未达到屈服,尚有较大优化空间;采用90°弯锚连接节点的搭接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等同于现浇节点,在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方面比现浇节点和U型环扣搭接方式差一些,未能在混凝土中实现有效锚固,混凝土压碎时搭接钢筋未屈服;采用U型环扣搭接方式虽然在延性方面较现浇节点差,但是承载力和刚度退化方面表现均优于现浇节点;U型环扣连接方式的试件存在钢筋排布密集的问题,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能力较弱,搭接区域的混凝土较早损伤破坏;对比一次性搭接方式,U型环扣分批搭接方式对混凝土的局部损伤更小,连接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更优;采用分批搭接方式的构件受力钢筋在搭接处为受拉屈服,滞回环饱满,受力状态良好,是提高U型环扣连接的有效措施之一.

    装配式结构梁柱节点拟静力试验抗震

    装配式可更换梁段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滞回性能

    郑宏苏耀烜尚永芳刘智超...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塑性铰出现在可更换梁段上的削弱处,提高节点的受力性能,提出了装配式可更换梁段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新型节点展开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探讨了腹板开孔半径、腹板开孔位置、梁端端板板厚和连接端板板厚对该新型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梁腹板开孔半径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开孔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节点的滞回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建议梁腹板开孔半径r=(0.225~0.25)h(h为梁截面高度);腹板开孔圆心至梁端端板距离l过小时,不利于保护端板焊缝,距离过大时节点破坏形式接近传统端板节点,无法实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 ,建议腹板开孔时l=(0.7~0.8)h;连接端板板厚与梁端端板板厚取值一致或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连接螺栓直径.

    可更换梁段梁柱端板连接腹板开孔塑性铰滞回性能

    弱框架-轻钢复合墙体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

    周天华王继琴邵英豪管宇...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用砌体结构中圈梁-构造柱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弱框架-轻钢复合墙体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对该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连接方式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该结构体系具有装配化程度高、安全裕度大、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并对其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步骤进行了阐述;以某宿舍楼实际工程为例,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6层房屋整体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反应谱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最后剖析了该结构体系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解决对策.结果 表明:新型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各项指标均满足中国现行规范要求;在8度罕遇地震下,新型房屋结构体系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相关规定,抗震性能良好;该新型房屋结构体系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筑产业化进程,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弱框架轻钢复合墙体装配式房屋抗震性能

    复式钢管混凝土装配式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张玉芬卜鸿凡曹胜昔贾宏鑫...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复式钢管混凝土装配式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5个复式钢管混凝土单边螺栓节点试件及1个穿心螺栓对比节点试件,进行了柱端固定轴压下水平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T型件加肋、T型件翼缘厚度、梁柱线刚度比等对节点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承载力、延性、耗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复式钢管混凝土单边螺栓T型件连接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变形耗能能力较强;相比T型件未加肋试件,加单肋的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39%,加双肋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44%;T型件翼缘厚度20 mm的节点比14 mm的极限承载力提高13%,且极限位移也相应提高;当梁柱线刚度比增大时,节点试件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均明显提高;单边螺栓可发挥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内层钢管单边锁紧优势,内钢管应变值较大但节点域无明显变形,节点传力可靠且结构整体性较好;对比穿心螺栓节点,单边螺栓节点初始刚度略小,极限承载力略有提高,二者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基本相当,而节点变形能力及延性显著提高,说明单边螺栓装配式连接能较好地保证节点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复式钢管混凝土单边螺栓节点T型件延性内钢管

    Q420qD钢材应力腐蚀特征试验研究

    张素梅陈广锐李爱东郭现钊...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Q420qD钢材应力腐蚀特征,对应力水平为0.3倍屈服应力和无应力工况下共60个试件在相同腐蚀环境中进行通电加速腐蚀试验,建立了有应力和无应力腐蚀试件的腐蚀速率模型并进行对比.对部分腐蚀试件表面进行三微形貌扫描,研究了有应力和无应力试件的形貌发展规律、蚀坑深度分布规律以及蚀坑形态与径深比规律.利用差分盒维数计算腐蚀表面分形维数,对比了有应力和无应力试件分形维数随质量损失率和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当试件应力为0.3倍屈服应力时,有应力和无应力试件腐蚀速率均表现为先快后慢,在目标腐蚀率小于18%时,有应力和无应力试件腐蚀速率近似为常数,且有应力试件的腐蚀速率近似为无应力试件的1.15倍;有应力试件腐蚀形貌发展快于无应力试件,且最终腐蚀形态都以均匀腐蚀为主;有应力和无应力试件表面分形维数变化规律相似,均在腐蚀初期迅速增大,之后出现减小 增大减小的周期性上下波动现象;有应力试件分形维数在腐蚀初期发展速率高于无应力试件,且有应力试件的分形维数普遍大于无应力试件;蚀坑形态以球冠状为主,有应力和无应力试件单个蚀坑深度分布均能较好地服从正态分布规律;蚀坑径深比变化范围稳定于2~6,平均值在4附近波动.

    Q420qD钢材应力腐蚀腐蚀速率表面形貌分形维数蚀坑深度径深比

    双波形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研究

    杜永峰王峥峥李虎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双波形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单波形钢板剪力墙与双波形钢板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对2种波形钢板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制及滞回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内嵌波形钢板的设计参数对双波形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波形钢板设计参数的取值建议.结果 表明:与单波形钢板剪力墙相比,双波形钢板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均提高,但其延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内嵌波形钢板的厚度与波形几何尺寸是影响双波形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关键参数,随着厚度的增大,双波形钢板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及延性均提高;随着波长的增加,双波形钢板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提高,但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降低;随着波幅的增加,双波形钢板剪力墙的抗侧刚度降低,但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均提高.

    梯形波折双波形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低周往复荷载

    钢框架内嵌角部圆弧缺口AAC砌体填充墙滞回性能研究

    郁有升郭亚楠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在填充墙的角部设置缺口可弱化拉(压)力带的原理,设计了一系列钢框架内嵌角部圆弧缺口填充墙试件,包括1个纯钢框架、1个无缺口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AAC)砌体填充墙钢框架和9个带不同尺寸圆弧缺口的AAC砌体填充墙钢框架,采用ABAQUS软件对各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填充墙角部设置的圆弧缺口构造对钢框架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填充墙角部设置的圆弧缺口构造可以削弱AAC砌体填充墙对钢框架承载能力的贡献,有效延缓墙体破坏,降低墙体对钢框架的附加刚度,延缓AAC砌体填充墙钢框架的刚度退化速率;填充墙角部设置的圆弧缺口构造还能改变AAC砌体填充墙的破坏模式;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建议圆弧缺口的弧长为πl/2,圆弧半径l为AAC砌体填充墙高度的1/10~1/7.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钢框架相互作用角部圆弧缺口滞回性能

    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热工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

    隋学敏龚书宽徐彪黄华...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墙体保温的需求,设计了7种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砌块传热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对比相同孔洞率条件下不同孔型分布方案对自保温砌块热阻的影响;根据影响规律对砌块热工性能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了交错排列三排孔、采用填充保温材料的孔洞隔断砌块边壁热流、孔洞外厚内窄的砌块优化设计方案.结果 表明:孑乙洞排数的增加使得砌块导热热阻增大,孔洞列数的增加使得砌块导热热阻降低;交错排列的孔洞可以较好地提高砌块的导热热阻;外侧孔洞与内侧孔洞的厚度比例宜选择1.6~2.0;优化后自保温砌块的导热热阻达到2.37 m2·K·W-1,当量导热系数为0.118 W·m-1·K-1,抗压强度为8.7 MPa,满足自保温砌块用于外墙自承重墙体的设计要求;采用该砌块砌筑的自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为0.428W·m-2·K-1,满足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75%的设计标准,比采用相同材料和墙体厚度的外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降低23%.

    自保温砌块热工性能数值模拟孔型优化传热系数

    太原市再生混凝土建筑结构碳排放研究

    雷颖肖建庄王春晖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运输距离等参数,分析太原2个典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骨料生产、水泥生产、运输和填埋过程中所产生的等效碳排放.基于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和选定的边界条件,以典型案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运输距离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表明:在采用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距离等数据的情况下,相比采用天然骨料混凝土,2个典型结构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等效碳排放可分别降低3.25%和8.39%,且显著降低天然骨料开采及填埋场占用土地,具有较为显著的环境效益;确定了采用再生混凝土取代天然骨料混凝土具有相对碳排放优势的范围;天然骨料从矿山运输至搅拌站距离、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填埋场距离以及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再生建材工厂距离的临界值分别为18.3、8.5、18.8 km.

    建筑固废资源化再生混凝土结构碳排放基于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