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人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人口
西北人口

郭志仪

双月刊

1007-0672

xbrk@lzu.edu.cn

0931-8912629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西北人口/Journal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人口学刊物。旨在开拓我国人口科学研究工作,探索解决西北地区的人口问题、宣传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交流人口科学研究经验和成果,交流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普及人口学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养结合机构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基于天津调查数据的三阶段DEA模型分析

    原新金牛石航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构养老是中国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医养结合是新时代提升养老服务体系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对天津市53家医养结合机构进行三阶段DEA模型分析,发现机构运行的综合效率因行政区域、机构规模和运行主体性质而异,其中,中心城区、中等规模和民营性质的机构表现出较高的综合效率;综合效率中,纯技术效率的成分大于规模效率,当前医养结合机构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新时代推进医养结合机构效率提升,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营,供需双驱动实现医养结合服务高效配置.

    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效率配置三阶段DEA模型天津市

    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问题研究——基于CFPS跨期数据的实证分析

    傅沂程忠艳
    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活满意度作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指标,基于Order-Logit模型和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2012、2016及2018年的CFPS追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的来源与变化.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健康状况、代际支持等因素虽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但这些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的贡献度远小于相对收入、人际关系、心理因素、医疗卫生条件等变量,且相对收入为形成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因此,在推动养老公平及提升养老服务时,可着重从保障收入公平、丰富老年社会生活、推动医养结合等方面来调整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改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

    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Order-Logit模型夏普利值分解

    农村社区参与社会化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苓君李含伟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进一步深化,加之农村青年劳动人口的异地迁徙,农村社区中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维继,社会化养老成为趋势.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围绕"农村社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化养老的意愿"这一核心编码,以Nvivo11为工具进行编码,甄别出农村社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化养老的意愿受到个人状况、家庭情况、社会环境以及养老机构状况的影响,构建出了包含社会、使用者以及养老服务供给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通过推广宣传推进传统养老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利用农村社区中的社会组织优化社会支持、强化政府引导与监督等途径来提高农村社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化养老的意愿.

    社会化养老老年人扎根理论影响因素

    劳动力市场瘦身溢价的生成逻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综合解释

    杨育土丘海雄
    3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LDS 2016年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劳动者瘦身溢价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一是劳动力市场的瘦身溢价确实存在,减肥具有经济回报,倾向值匹配结果表明,OLS回归对瘦身溢价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二是人力资本与个体社会资本都在瘦身溢价中起到中介作用,集体社会资本中介路径不存在;三是人力资本与个体社会资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身材—个体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工资"与"身材—人力资本—个体社会资本—工资"两个多步中介同时存在,但前者的系数大于后者,说明个体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中起到了更强的先导性作用;四是市场化程度对瘦身溢价具有显著的弱化作用,对个体社会资本中介效应的调节效应存在与否取决于个体社会资本的测量方式,对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没有调节作用.

    瘦身溢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市场化程度结构方程模型

    网络还是市场: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基于信息级联的研究

    任义科王彬杜海峰
    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文献从网络或社会资本角度研究求职方式对农民工务工效果的影响,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范围相对较小的人际关系网络,忽视了由于农民工流动所涌现的宏观层面的信息级联现象,因而无法全面回答究竟是网络机制还是市场机制更有利于提升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查数据和30个省官方网站数据,利用流出流入地城市构建农民工流动整体网络,依据就近原则和GDP实力原则分别构建Top1网络,并检验了信息级联假设,比较分析了信息级联、人际关系网络和市场信息对农民工流动有效性(月工资收入、流动距离、职业阶层)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流动网络中存在信息级联现象.作为网络机制的信息级联与人际关系网络均不利于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和职业阶层,表明市场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务工效果.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在完善就业信息平台,指导监督企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协助市场发挥作用.

    农民工流动网络三方组信息级联求职渠道

    家庭资本与子代职业地位获得:教育的中介效应分析

    杨胜利姚健苏寒云
    7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了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对于子代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考察子代教育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子代职业地位的获得显著正相关,家庭政治资本与子代的职业地位并无显著统计相关.具体而言,家庭的经济收入越高、父代的教育程度越高以及父代的职业地位越高,则子代获得的职业地位就越高,但这一结果存在队列差异,主要体现在93~02工作队列中.与其他工作队列相比,家庭社会资本与93~02队列的子代职业地位不存在显著统计相关.最后,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法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教育在家庭资本和职业地位之间发生了完全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本文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就业过程中的"唯能力论"以及加强对子女教育投入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建议.

    职业地位家庭资本教育获得中介效应分析

    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影响

    王萍尚锦云何姣姣潘霜...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作为最可能发生自然死亡的对象,死亡焦虑会影响生命晚期的生存质量。文章利用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探究老年人死亡焦虑如何被社会支持影响。结果发现,获得经济支持、代际间联系频率及亲戚网络能够显著减缓老年人的死亡焦虑,这体现了非正式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死亡焦虑发挥着“主效应模型”的增益作用;而正式社会支持中参加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医疗保险显著加重老年人的死亡焦虑,看似有悖常理的发现恰体现了老年人对健康和死亡的重视和预防,一定程度的死亡焦虑从长远看有益于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的抑郁水平在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支持、代际矛盾、代际间联系频率、朋友网络规模及大病医疗保险与死亡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老年人对子女的精神支持存在利他动机,以血脉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支持仍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核心构成。

    社会支持死亡焦虑抑郁中介效应Bootstrap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两化问题再认识及其优化

    茆长宝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城乡二元发展以及隐蔽性政策缺位环境中产生的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不相匹配、过快、过度的农村人口"城市化""逆城市化"等问题,通过社会经济变量产生叠加作用,不断强化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两化问题共存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形态,对乡村振兴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农村人口两化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的农村人口问题,其本质是农村发展问题.农村人口两化问题的优化需要秉持城乡融合的优化原则、遵循整体化的优化思路、坚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方向.通过制定农村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打破农村人口两化问题的强化性循环、解决人才匮乏及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优化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口环境.

    乡村振兴农村人口两化问题发生机理农村人口优化

    生育变迁:1949~2019年中国生育影响因素研究

    刘卓王学义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1949年以来的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划分为自主生育、计划生育政策干预、完善生育政策等三个阶段,分别探寻不同阶段的生育变化规律及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分析不同阶段影响生育水平的主导及相关因素;认为中国人口生育水平变动呈现阶段性特点,多重因素影响下生育水平下降已成为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影响生育水平变动的生育政策因素正在逐渐减弱,生育养育成本和文化观念已经成为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生育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从中国生育水平变迁及发展趋势来看,即使是完善公共服务政策,短期内也难以有效提高生育水平,人口发展中出现低生育率以及人口负增长现象难以避免;未来应充分发挥家庭在生育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科学研判未来生育水平变动趋势,积极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生育变迁因素分析人口发展

    西北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研究

    田靖文马子量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度对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测算了西北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水平,并采用多层线性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整体融入水平相对较低且有较大提升空间,27~50岁流动者融入水平高于其余年龄段流动者,融入水平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逐级升高,职业声望对融入水平亦有显著正向影响.(2)流动人口个体因素对经济融入水平有深刻影响,户籍制度、工作稳定性及行业差异也导致融入水平出现显著差距.应从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劳动力素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出发,有序推进西北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

    西北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