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杨安钢

月刊

1007-8738

immuedit@fmmu.edu.cn

029-8477455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型和功能鉴定

    王时佳张宇丝马樱张春梅...
    86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鉴定。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红细胞裂解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中性粒细胞表面标记,及其在中性粒细胞亚群中的分布特征。通过pHrodoTM Green E。coli BioParticlesTM吞噬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利用Wright-Giemsa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高表达表面标记CD66b、CD11b和CD16,且CD16分子表达百分率高于CD11b。中性粒细胞可根据CD16分子表达密度不同分为CD16hi、CD16int和 CD16lo三个亚群,其中CD16hi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远高于CD16int细胞亚群和CD16lo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亚群均表达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但在三个亚群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抑制性分子CD300LD在CD16hi细胞亚群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CD16int细胞亚群和CD16lo细胞亚群中的表达。中性粒细胞亚群均高表达黏附分子CD62L,且三个亚群无明显差异。pHrodoTM Green E。coli BioParticlesTM在CD16int亚群上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高于其在CD16hi和CD16lo亚群上的MFI值,且其在CD16hi亚群的MFI值高于CD16lo亚群。Wright-Giemsa染色结果显示,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多呈现分叶核形态;经佛波酯(PMA)刺激后,细胞核不再呈现分叶状态,并产生网状结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经PM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释放增加,并呈现网状结构。结论 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存在异质性,不同中性粒细胞亚群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发挥不同的免疫功能;PMA可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NET,不同中性粒细胞亚群产生NET能力的差异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性粒细胞免疫表型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黄芪糖蛋白干扰lncRNA GAS5/miR-21/TLR4信号轴抑制细胞焦亡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心肌损伤

    付皖兰曹云祥束开艳朱南飞...
    872-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微小RNA 21/Toll样受体4(lncRNA GAS5/miR-21/TLR4)信号轴探究黄芪糖蛋白(HQG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HQGP组,每组6只。复制AA模型,第19天开始给药,连续4周。检测各组AA大鼠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焦亡小体情况,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LDH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消皮素D(GSDMD)的mRNA以及lncRNA GAS5/miR-21/TLR4信号轴分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TLR4、NF-κB p65、caspase-1、NLRP3和GSDMD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度、AI显著升高;大鼠心肌纤维溶解、断裂,肌节结构模糊,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组织间有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嵴明显断裂稀疏,焦亡小体数量增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IL-18、IL-1β和TNF-α表达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GAS5表达显著降低,miR-21表达显著升高,LDH释放量、TLR4、NF-κB p65、caspase-1、NLRP3、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HQGP组大鼠足趾肿胀度、AI和心肌组织病理状态明显改善;血清IL-6、IL-18、IL-1β和TNF-α表达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GAS5表达显著升高,miR-21表达显著降低,LDH释放量、TLR4、NF-κB p65、caspase-1、NLR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SDMD的mRNA表达降低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HQGP通过上调lncRNA GAS5抑制miR-21/TLR4信号传导,抑制细胞焦亡,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改善AA大鼠心肌损伤。

    佐剂性关节炎心肌损伤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GAS5)miR-21Toll样受体4(TLR4)细胞焦亡黄芪糖蛋白

    CXCL8通过增加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抑制CD8+T细胞浸润促进结直肠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

    邵莹兰燕宋冰孙嘉颖...
    880-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对结直肠癌(CRC)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过表达CXCL8的鼠源CRC细胞株CT26细胞建立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监测肿瘤生长情况,成瘤三周后剥离肿瘤组织并取出小鼠脾脏,一方面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及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另一方面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分选脾脏CD8+T细胞,在体外将T细胞与过表达CXCL8的CT26细胞共培养,细胞毒性实验检测T细胞杀伤能力。结果 过表达CXCL8促进小鼠CRC移植瘤生长;过表达CXCL8的CRC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增加、CD8+T细胞浸润减少;过表达CXCL8的小鼠CRC细胞并不影响CD8+T细胞体外杀伤能力。结论 CXCL8过表达CRC细胞通过增加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抑制CD8+T细胞浸润促进CRC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M2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结直肠癌(CRC)

    M2型巨噬细胞抑制CD8+T细胞促进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

    王魏楠陈素芳段余钡井玉莹...
    887-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参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 利用佛波酯(PMA)联合白细胞介素4(IL-4)/IL-13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运用磁珠分选法分选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验证分选纯度。构建CD8+T细胞与食管鳞癌细胞的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CD8+T细胞),和构建M2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与食管鳞癌细胞的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M2型巨噬细胞联合CD8+T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和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运用GraphPadPrism9。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制图。结果 诱导后巨噬细胞IL-10和精氨酸酶1(Arg1)表达上调,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下降,具有M2表型巨噬细胞特征。磁珠分选法成功的分选出CD8+T细胞,其阳性率>90%。食管鳞癌细胞与CD8+T细胞非接触性共培养组的增殖、侵袭、迁移和抗凋亡能力显著低于单独癌细胞组;而食管鳞癌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预处理CD8+T细胞共培养后,其增殖、侵袭、迁移和抗凋亡能力与食管鳞癌和CD8+T细胞共培养组相比显著增强。结论 M2型巨噬细胞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抗凋亡。

    M2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TME)非接触性共培养

    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佟瑞莹蒙继清武婷武洲英...
    894-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反应性;采用全转录组测序筛得MICB基因,在过表达DPP3细胞中敲低MICB验证细胞行为变化。在C57小鼠验证敲除DPP3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及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敲除DPP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降低MICB表达,对NK细胞杀伤效应不敏感;小鼠成瘤能力升高且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降低。过表达DPP3的胃癌细胞则呈现相反结果。敲减MICB后能逆转DPP3高表达引起的细胞表型变化。结论 DPP3通过下调MIC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功能。

    二肽基肽酶3(DPP3)胃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免疫逃逸

    吸收放散试验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中的应用分析

    李丹杜娟杨世明富文达...
    901-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在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适合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方法和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抗凝或不抗凝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取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6次,在45~56℃进行热放散或酸试剂放散,用该红细胞在微柱凝胶法(MGT)或盐水试管法(NS)进行ABO、Rh血型鉴定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采用MGT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吸收自身抗体后的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吸取适量吸收后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试剂放散,放散液用于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结果 在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9~83岁。A型5例、B型1例、O型2例、AB型2例,ccdEe表型2例;Ccdee 表型 2 例;CCDee,Lea-表型 1 例;CcDEe,P2,Fyb-表型 1 例;CcDEe,Jkb-,Fyb-表型 1 例;ccDEE 表型 2 例;CcDee表型1例。抗体特异性鉴定确认为抗D、抗C混合抗体2例,抗D、抗E混合抗体2例,抗Lea、抗E及抗c混合抗体1例,抗P1、抗Fyb混合抗体1例,抗Jkb、抗Fyb混合抗体1例,抗C、抗e混合抗体2例,抗E抗体伴高效价冷凝集素1例。IgG型抗体8例,IgM型+IgG型抗体2例。血清抗体凝集强度为弱于1+(1+w)~2+w,抗体效价为1∶2~1∶16,放散液抗体凝集强度强于1+(1+s)~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5例,DAT阳性5例。10例患者中6例有输血史,4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结论 在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凝集强度<2+、凝集强度存在强弱差异或出现全凝集现象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在验证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的同时,反应强度增强,也能够检测到常规方法中漏检的抗体,提高了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的准确性,为患者筛查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证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混合不规则抗体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验证交叉配血抗球蛋白试验

    卵巢癌关键基因CLDN4的风险模型构建与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李雪婷赵永政陆进孙军培...
    909-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卵巢癌(OV)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和风险模型构建,为OV患者的早期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工具(GEO2R)对GSE18520和GSE6008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筛选并绘制韦恩图;其次,对DEG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蛋白互作(PPI)网络、突变与表达和预后分析,从而确定关键基因;再次,对关键基因进行风险模型构建与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最后,临床收集OV组织作为实验组,收集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中紧密连接蛋白4(CLDN4)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LDN4是OV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且随着其表达的增高,OV患者的预后风险增加,不利于患者的总体生存(OS)。CLDN4与OV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DC)显著正相关,且高表达的DC对OV患者OS显著有利。CLDN4的mRNA在OV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升高,CLDN4的蛋白表达水平在OV组织中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DN4是OV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可作为OV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

    卵巢癌免疫细胞浸润肿瘤总体生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代表会议顺利召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917页

    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的制备及作用初步鉴定

    徐秀章许耀日陈大伟夏文杰...
    918-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分析其生物活性及对CD36(+)血小板的吞噬影响。方法 通过杂交瘤细胞株RNA提取、PCR扩增及序列分析获得单克隆抗体(mAb)32-106的VH和VL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合成和重组技术构建抗人CD36嵌合抗体轻、重链的表达载体;经Zeocin及杀稻瘟菌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利用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SDS-PAGE检测嵌合抗体纯度及分子量;ELISA及流式细胞术测定抗体结合CD36抗原的活性;通过血小板吞噬实验分析嵌合抗体参与CD36(+)血小板吞噬的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嵌合抗体轻、重链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后,经筛选及克隆化获得稳定表达嵌合抗体的细胞株;蛋白银染证实嵌合抗体的纯度高及分子量正确;流式细胞术及ELISA结果表明嵌合抗体具有结合人CD36抗原的活性;血小板吞噬实验表明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基本丧失介导单核细胞吞噬CD36(+)血小板的能力。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 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并在体外证实其丧失介导CD36(+)血小板清除的能力,为修饰抗体用于CD36抗体介导的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治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CD36嵌合抗体人胚肾细胞血小板吞噬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李怡周文静陈丽华殷松娜...
    924-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目前已经在多种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出MSC,并可通过体外培养、诱导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及其产物。更重要的是,MSC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损伤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MSC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相关功能的角度,讨论了其在骨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治疗骨损伤疾病的机制,这将有助于全面了解MSC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MSC)骨免疫免疫调节治疗机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