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杨安钢

月刊

1007-8738

immuedit@fmmu.edu.cn

029-8477455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朱永朝李莉王拯谭希鹏...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 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 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 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CD200巨噬细胞极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樱黄素抑制TLR4/MyD88通路减轻肠上皮炎症反应改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

    李静孙洋熊心雨王敏达...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然植物化合物樱黄素(PRU)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屏障结构的作用及其对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的影响。方法 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炎症损伤模型和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用于评估PRU对肠上皮炎症反应和肠屏障的影响。另外,使用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外研究分析PRU调控肠上皮炎症影响肠炎的分子机制。结果 PRU干预可抑制LPS诱导的结肠类器官中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的释放以及改善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指数和炎症评分升高);同时,PRU促进LPS诱导的小鼠结肠类器官TNBS小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密封蛋白1(claudin-1)的表达和改善移位,同时保护肠屏障结构。PRU可靶向结合Toll样受体4(TLR4)并抑制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活化。结论 PRU可通过靶向拮抗TLR4/MyD88信号的激活,抑制肠上皮细胞炎症和保护肠屏障损伤从而改善克罗病样肠炎。

    克罗恩病结肠炎肠上皮炎症樱黄素(PRU)Toll样受体4(TLR4)网络药理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206页

    LAIR-1通过阻断JAK2 V617F突变的人HEL细胞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樊翠张娅薇杨蕊吴肖婕...
    20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和基因测序鉴定JAK2 V617F突变;应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鉴定LAIR-1募集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种类;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增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EL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在JAK2 V617F突变的HEL细胞中,LAIR-1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结合后可募集含Src同源域2磷酸酶2(SHP-2);LAIR-1可以下调HEL细胞JAK2、STAT1、STAT3、STAT5、AKT和mTOR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能够显著抑制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LAIR-1能够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结论 在JAK2 V617F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中,LAIR-1可通过募集SHP-2抑制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骨髓增殖性肿瘤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JAK2V617F突变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

    小鼠骨髓和腹膜腔来源巨噬细胞的功能差异

    黄镘静罗扬淦卢姿含王伟玲...
    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和腹膜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差异,为免疫学研究和免疫调节药物评价中巨噬细胞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利用巯基乙酸盐培养基诱导腹膜炎获得腹膜腔巨噬细胞,两种巨噬细胞在分别经过酵母多糖(zymosan)、脂多糖(LPS)、雷西莫特(R848)和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寡聚体(CpG)四种Toll样受体(TLR)配体诱导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ELISA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MIP-1α、MCP-1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结果 两种巨噬细胞在经过不同TLR配体诱导后,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腹膜腔巨噬细胞TNF-α、IL-6、MIP-1α、MCP-1分泌水平以及表面CD86和MHC Ⅱ表达显著高于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结论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和腹膜腔巨噬细胞均表达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共刺激分子和MHC Ⅱ,腹膜腔巨噬细胞具有更加完整的巨噬细胞功能,在免疫学研究和免疫调节药物评价中可以优选腹膜腔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功能差异Toll样受体(TLR)配体

    雷公藤甲素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

    穆秉桃郭敏芳于婧文张慧宇...
    22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给予(0。1、0。2)mg/kgTP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形态,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钙离子结合接头蛋白分子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euN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的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内Arg1和TLR4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P处理组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IL-1β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iNOS、TLR4、NF-κB、和caspase-3表达降低,Arg1和NeuN表达增加。结论 TP处理逆转大鼠脑I/R损伤,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与抑制凋亡有关。

    雷公藤甲素(TP)缺血再灌注(I/R)小胶质细胞极化炎症凋亡

    β石竹烯抑制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减轻小鼠全身炎症

    杨丙晔王闽龙李莹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β石竹烯(BC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全身炎症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洁净级C57BL小鼠分为正常组、LPS模型组、地塞米松组、BCP组。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全身炎症模型12 h后,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F-KB p65)、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LPS组IL-1 β、TNF-α和IL-6的含量显著升高,脾脏组织中NF-κB p65、MyD88和TLR4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升高。与LPS组相比,BCP组的小鼠IL-1β、TNF-α和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脾脏组织中NF-κB p65、MyD88和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并且3。5 µg/(L·d)BCP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3 μg/(L·d)BCP组。结论 BCP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β石竹烯(BCP)小鼠全身炎症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

    3-脱氮腺苷(3-DAA)加速小鼠及仓鼠细胞日本脑炎病毒复制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李雪云姚敏李越香程治蓉...
    235-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N6-甲基腺苷酸(m6A)甲基化修饰抑制剂3-脱氮腺苷(3-DAA)初步明确其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的影响。方法 JEV分别感染Neuro2a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9小鼠小胶质细胞和BHK幼仓鼠肾传代细胞,然后用3-DAA处理;在C57BL/6成年小鼠足底接种JEV,腹腔注射3-DAA。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与小鼠脑组织中JEV,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及小鼠脑组织中JEV蛋白表达,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并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脑部病理变化。结果 3-DAA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JEV在小鼠和仓鼠细胞及小鼠脑组织的核酸复制与蛋白表达,显著加速JEV感染小鼠的发病进程,降低小鼠生存率。3-DAA的处理下调IL-6、TNF-α、CXCL10、IL-1β、iNOS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免疫反应减弱。结论 3-DAA促进JEV感染,加速被感染细胞及小鼠死亡,提示m6A修饰可能对JEV复制起负向调控作用。

    3-脱氮腺苷(3-DAA)N6-甲基腺苷酸(m6A)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

    Yes相关蛋白(YAP)通过激活PI3 K/AKT通路促进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李珍玲杨凡金雪梅王雪妍...
    24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敲低的A431稳定细胞株,利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A431细胞微丝分布和数量,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A431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敲低YAP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Snail、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S6(p-S6)、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4EBP1(p-4EBP1)的表达。结果 YAP在cSCC和BD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cSCC中YAP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形态类型、是否神经脉管侵犯不相关;敲低A431细胞中YAP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微丝变细、伪足变少;E-cadherin表达增加,Snail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AKT、p-S6及p-4EB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YAP在cSCC中高表达,YAP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cSCC的侵袭、迁移及EMT过程。

    Yes相关蛋白(YAP)皮肤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

    不规则抗体筛查弱凝集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分析

    杜娟谢霞杨世明王琛...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或盐水介质立即离心法(IS)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或混合凝集(mf)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GT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标本,采用IS及MG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纯合子谱细胞和低离子盐溶液试管盐水法(LISS-NS)、LISS-MGT促凝增强试验、红细胞血型相应抗原检测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验证。为输血患者筛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与患者血清采用试管盐水法(NS)、MGT或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25例MGT、IS不规则抗体筛查弱凝集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7~76岁,A型9例、B型6例、0型7例、AB型3例,RhD抗原为阳性。采用纯合子谱细胞和LISS-NS、LISS-MGT促凝增强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凝集强度由±或mf增加到≥1+,确认为抗E抗体4例、抗c抗体2例、抗Ce抗体2例、抗M抗体3例、抗Lea抗体14例。抗体类型为IgM型17例,IgG型8例。结论 低效价不规则抗体在杂合子抗体筛查细胞及常规方法中凝集反应很弱,容易漏检,采用纯合子抗体筛查细胞、谱细胞和促凝增强试验进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可减少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和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不规则抗体筛查低效价抗体促凝增强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安全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