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杨安钢

月刊

1007-8738

immuedit@fmmu.edu.cn

029-8477455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敲低IL-33下调炎症因子和NLRP3表达抑制哮喘小鼠炎症反应

    林玛丽李晓飞曹丽梅陈熙泼...
    57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10 μg/mL脂多糖(LPS)构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体外细胞炎症模型,根据是否转染IL-33的小干扰RNA(si-IL-33)质粒和过表达(IL-33-OE)质粒,将细胞分成si-IL-33组,IL-33-OE组和模型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3、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IL-1β和IL-6的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试剂盒(Fluo-3 AM)检测钙离子含量,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利用腹腔注射致敏剂和激发剂的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根据处理方案的不同,将哮喘小鼠分成si-IL-33组、IL-33-OE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L-1β、IL-6和NLRP3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的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si-IL-33组的IL-33、NLRP3、IL-1β和IL-6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IL-33-OE组的IL-33、NLRP3、IL-1β和IL-6的mRNA表达量增加。BMMSC中钙离子荧光降低,而IL-33-OE组中钙离子荧光升高。si-IL-33组细胞线粒体中JC-1以聚合物形式存在,呈明亮的红色荧光,细胞中的绿色荧光非常弱;说明si-IL-33组细胞线粒体稳定,线粒体功能尚在。使用IL-33-OE质粒处理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后,JC-1不能以聚合物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此时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而细胞质中的绿色荧光显著增强。si-IL-33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NLRP3的含量明显降低,而IL-33-OE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NLRP3的含量明显升高。si-IL-33组几乎未见炎细胞浸润,炎症缓解,上皮细胞正常。si-IL-33组肺组织的纤维增生部分趋于正常。与模型组相比,si-IL-33组的支气管壁总面积(WAt)/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和气管壁平滑肌面积(WAm)/Pbm降低,IL-33-OE组的WAt/Pbm和WAm/Pbm增加。结论 敲低IL-33通过下调NLRP3、IL-1β、IL-6表达抑制哮喘小鼠的炎症反应。

    哮喘白细胞介素33(IL-33)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IL-1βIL-6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代表会议顺利召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584页

    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在前列腺癌高表达并促进前列腺癌进展

    宋洪涛卜欣阳李维妙卢通...
    585-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2(GEPIA2)和癌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2Rv1前列腺癌细胞转染CREPT小干扰片段下调CREPT表达,采用CCK-8法、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内裸鼠荷瘤实验检测CREPT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CREPT在前列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并与无进展生存期、肿瘤T分期、N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相关。CREPT能够促进前列腺癌22Rv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内裸鼠荷瘤实验表明CREPT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CREPT高表达与CD8+T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结论 CREPT是潜在前列腺癌预后标志物,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22Rv1细胞

    书讯

    590页

    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人结直肠癌中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PPP2CA)表达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

    梁小洁程照翔尚维伟陈信浩...
    591-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PPP2CA)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进一步了解CRC发生和进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 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库Oncomine和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在CR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PP2CA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基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PPP2CA的表达水平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基于LinkedOmics平台构建PPP2CA的共表达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东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基于TIMER和GEPIA数据库分析PPP2CA与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基于c-BioPortal平台分析结肠腺癌(COAD)中PPP2CA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相比,在CRC组织中PPP2CA表达下调。高表达水平的PPP2CA预示着更好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在COAD中,PPP2CA的表达水平与包括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内的免疫浸润细胞呈正相关。而某些免疫细胞标志物,包括B细胞的CD19和CD38、M1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2(NOS2)、M2巨噬细胞的精氨酸酶1(Arg1)和甘露糖受体C1(MRC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和CD80、单核细胞的CD14和IgG Fc段受体Ⅲ a(FCGR3A),却显示出不同的PPP2CA相关免疫浸润模式:即PPP2CA表达水平与COAD和直肠腺癌(READ)中的B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AM、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衰竭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显著相关。结论 PPP2CA在CRC组织表达水平下调,并且与免疫浸润密切相关。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基因(PPP2CA)结直肠癌(CRC)免疫浸润预后

    小鼠抗人密封蛋白18剪接变异体2(Claudin18.2)CAR-T细胞的构建及体外功能验证

    马丽雅都晓龙刘东方晓...
    605-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一种抗人密封蛋白18剪接变异体2(Claudin18。2)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基于该抗体序列构建靶向Claudin18。2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用于开发CAR-T细胞疗法。方法 用人Claudin18。2抗原免疫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小鼠抗人Claudin18。2 mAb。以抗体序列为模板PCR扩增出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序列,用接头(linker)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并用此scFv构建CAR。将CAR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中,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T细胞制备出抗Claudin18。2 CAR-T细胞。结果 筛选到的小鼠抗人Claudin18。2 mAb对人和鼠的Claudin18。2抗原都有结合能力,亲和力高于对照抗体。构建的CAR-T细胞在效靶比1∶9时,对过表达Claudin18。2的阳性靶细胞的杀伤率在50%~70%。结论 制备的小鼠抗人Claudin18。2 mAb具有人鼠双种属特异性,组织特异性良好,亲和力高。构建的anti-Claudin18。2 CAR-T细胞对靶细胞具有良好杀伤效果。

    密封蛋白18剪接变异体2(Claudin18.2)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组织特异性种属特异性

    c-Met作为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结肠癌靶点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验证

    彭上闵静婷龙赤荣谢梓龙...
    614-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作为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结肠癌有效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Met在结肠腺癌(COAD)中的特异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使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肠癌临床患者肿瘤组织中c-Met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T116结肠癌细胞株中c-Met的表达;使用慢病毒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原代T细胞,制备靶向c-Met的二代CAR-T细胞,并观察c-Met CAR-T细胞对HCT116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与生物信息学显示c-Met在COAD中高表达,其中相对低表达的患者生存预后较好,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c-Met在HCT116细胞中也高表达。c-Met CAR-T细胞能够靶向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并且在抗原刺激下,CAR-T细胞特异性增殖,起到杀伤癌细胞与释放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c-Met有成为COAD潜在治疗靶点的潜能;c-Met CAR-T细胞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结肠腺癌(COAD)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生物信息学

    两种Rh血型系统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与实验室处理策略

    崔颖张瑜杨世明许亚莉...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RhDC、RhEc抗原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DC及抗Ec联合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中存在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及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ABO、RhD血型鉴定及Rh分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12例患者中,年龄(51。4±16。9)岁。9例有输血史,8例有妊娠史,5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3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D、抗C抗体,抗D效价16~32、抗C效价8~16;9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E、抗c抗体,抗E、抗c效价均为8~16;抗D、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阴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抗E、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阳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在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无凝集、无溶血。结论 输血和(或)妊娠免疫是产生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ABO同型基础上常规进行Rh配合性输注,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Rh血型交叉配血不合Rh同型输注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和NK细胞比例

    杨晨晨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徐茜
    629-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募集32名PTB患者(PT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CD152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分子PD-1的表达以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B组CD8+CD28+T细胞比例、CD8+CD152+T细胞比例显著偏低。ROC曲线显示,变量CD8+CD152+T细胞比例对PTB的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800,CI=0。664~0。936)。CD4+CD28+T细胞以及CD4+CD152+T细胞比例无预测价值。PTB患者的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具有正相关关系(r=0。563)。与对照组相比,PTB组患者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PTB患者CD8+CD152+T细胞、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肺结核自然杀伤(NK)细胞CD28CD15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免疫抑制治疗和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赵瑞萍范瑞晨潘艳郭亚玲...
    636-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中风险及以上特发性膜性肾病(IMN)3种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RTX)靶向B细胞疗法、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足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影响IMN缓解率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肾病科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其中中风险及以上的患者共148例。按以上治疗方案分组,RTX组60例,CNI组42例,CTX组46例。记录随访开始患者基线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抗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6、12、18个月后,24 h UTP、eGFR变化以及患者的缓解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利用COX回归分析影响IMN缓解率的因素。结果 随访开始时,患者基线性别、年龄、24 h UTP、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酸、eGFR、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随访6个月时,3组24hUTP与eGFR无明显变化;RTX组与CTX组缓解率均低于CNI组。随访12个月时,RTX组24 h UTP显著低于CNI组,3组患者总缓解率差异不明显。随访18个月时,RTX组24 h UTP显著低于CNI组,eGFR水平显著高于CNI组,CTX组24 h UTP低于CNI组,RTX组与CTX组缓解率均高于CNI组。RTX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和感染;CNI主要不良反应是代谢综合征和血肌酐升高;CTX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不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抗PLA2R抗体与IMN缓解率存在关联(HR=1。162,95%CI:1。078~1。249)。结论 RTX治疗IMN起效慢,在18个月诱导疾病缓解率高于CNI,等同于CTX,且维持缓解时间较长;CNI起效快,但易导致患者肾功能进展;高滴度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是影响IMN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免疫抑制利妥昔单抗(RTX)有效性安全性